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尤其重要。只掌握熟練的筆墨技巧,沒有成功的構圖,是畫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說是筆墨技法的演練,不能成為作品。什么是構圖?就是傳統中所講究的章法。
清 袁江 梁園飛雪 絹本202.8X118
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尤其重要。只掌握熟練的筆墨技巧,沒有成功的構圖,是畫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說是筆墨技法的演練,不能成為作品。什么是構圖?就是傳統中所講究的章法。
袁江-冊頁寒江泊舟(中國美術館)
要將繁瑣而復雜的山川、樹木、云水等自然景物,表現在小小的畫面上,成為優美的繪畫藝術作品,如不能反復琢磨、精心組織,沒有取舍與提煉,就會形成雜亂無章的局面。為避免雜亂,作畫之前,先將自己想要畫的若干景物,統一思考,決定取哪些入畫,舍哪些不入畫,突出的主題是什么,哪個位置應畫什么,哪個位置應當留白不畫,精心組織,反復推敲,合理安排,巧妙布局,確定成熟之后,再落筆作畫。這個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過程就是構圖。構圖思考過程,應注意以下七點:
袁江-冊頁峨嵋飛雪(中國美術館)
第一點:立意。
就是你想畫什么,決定哪些可以入畫,哪些不可以入畫,哪些是重點,將自己的意圖周密思考后確定下來。
第二點:提煉取舍。
在想畫的景物中,哪些是重點表現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少畫或不畫的,經過提煉、取舍確定下來。
第三點:主題明確。
寫一篇文章,需有主題,其內容完全為主題而服務。作畫也是如此,確定主題重點畫什么,主題是主,其余皆是賓,所有的賓均為主題服務,并且要和諧統一完整。
第四點:確定亮點與留白。
畫面有白則亮,有白則透,無白則黑,黑就是悶,悶就不快活,所以留白與亮點的確定很關鍵。
袁江-冊頁塞北彤云(中國美術館)
第五點:確定比例大小。
畫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較,大小、高矮、寬窄均要適當合理,如有一處比例失調,則會破壞全局。
第六點:造勢。
山水畫應當有氣勢,或風或雨,或陰或晴,總體畫面的走向延續,疏密與多少的變化關系,物象表態等,均能影響畫面的氣勢,要畫出氣派氣勢來就是造勢。
第七點:輕重與明暗。
統一思考成熟,確定何處深重緊密,何處明亮疏散,注意黑白、虛實、疏密、輕重、濃淡、大小、遠近精細的對比。
上述應注意的七點內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清 袁江 山水63X135
關于構圖,雖然沒有固定的法則,但根據古往今來無數經典作品的成功經驗,可歸納出下列十種構圖方法:少而精取勢法、居中取勢法、均衡取勢法、疏密主從取勢法、分段取勢法、滿幅取勢法、相互呼應取勢法、折帶形取勢法、凹型取勢法、斜角對襯取勢法等。
一、少而精取勢法。
在畫面上僅突出一點繪畫,另一點以輕淡相襯,形成無限的空間與深遠之感,令人聯想畫外有畫。
二、居中取勢法。
在整幅畫面中,幾乎四周均有空間與空白,而所畫的景物集中在中間部,其特點是突出表現主體,氣勢凝重而明快。
三、均衡取勢法。
無論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為主體,由密至疏,由濃至淡向大面積空間部位過渡,而空透有空間的這一方,畫少許景物與主體相呼應,雖然有疏密與輕重,但整體均衡,這種構圖方法為均衡取勢法。
袁江-冊頁花落雨來(中國美術館)
四、疏密主從取勢法。
以一方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顯主體,而大部空白處,景物宜疏,用墨輕淡且散,形成疏密對比,主從輕重對比氣勢,輕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襯。畫技理論中所講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道理就在于此。
五、分段取勢法。
將畫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幾段,段與段之間用云霧自然過渡,按主賓關系每個段落均有景物,則總體構成一幅完整、氣韻貫通的山水畫。
六、滿幅取勢法。
顧名思義,全幅均要畫滿。需要重點突出的則重寫之,但要適當留白,無白不透而且悶塞,雖然布局滿幅,但要分出濃淡、疏密、主賓,且不可濃淡難分,其特點是沉厚、凝重。
袁江-冊頁江雪樓臺(中國美術館)
七、相互呼應取勢法。
立幅畫面上下呼應,橫幅畫面左右呼應,其關鍵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選的一段為主體,重點突出,而另一段則斷斷續續地過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與主體呼應,或者是留白處與留白處相呼應,有筆墨處與有筆墨處相呼應,形成氣韻貫通大局和諧之勢。
八、折帶形取勢法。
似一布帶,從左折向右,再從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狀。或從右折向左,再從左折向右。類似“S”形狀的上下利用或“∽”形狀左右利用。這種折帶形取勢法,古人立幅山水畫中利用者頗多。
袁江-冊頁雪霽行旅(中國美術館)
九、凹型取勢法。
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靈活運用,或者將“凹”形放倒,形成左“”形或右“”形。似如“C”字形的左右顛倒利用。這種的構圖方法為凹型取勢法。
十、斜角對襯取勢法。
此法古人常用。這種構圖方法以兩斜角相襯取勢。或左下角與右上角相襯,或右下角與左上角相襯。如左下角與右上角有景物,則左上角與右下角留白或過渡,斜角相襯,有主有從,靈活多變,中間空透為好。構圖方法很多,在于畫家巧妙安排與運用,以上十種構圖僅是其例,不可死守,應靈活機動發揮與不斷創新。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注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