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時英勇就義,遇害后丈夫因她抑郁而終,秋瑾究竟有何魅力?
是怎樣的英雄人物,讓逮捕她的縣令佩服不已,甚至落淚。
又是怎樣的精神,指引著女性前進,讓中國的變革進程提前結束。
這些讓人敬佩的行為,來自女權運動的開創者之一秋瑾,從思想啟蒙到報效祖國,秋瑾完整的展現了自己的女性力量,32歲時候便坦然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在婚姻里覺醒
1875年出生的秋瑾,起初和大部分人一樣有著老舊的思想,但因為父親是做官的,秋瑾自小便熟讀四書五經,長大后更是看了不少書籍,增長了不少見識。
只是,哪怕比其他循規蹈矩的女子張揚一些,秋瑾也沒能逃脫包辦婚姻。
對方是父親故交好友的兒子,名叫王廷均,比起秋瑾還要小幾歲,在雙方家庭的撮合下,兩人順理成章走到一起成了婚。
雖然是家里一手操辦的,但秋瑾和王廷均的婚姻還算幸福,相處也挺和睦的。
婚后沒多久,秋瑾就生下一個兒子,孩子的到來讓秋瑾朝著傳統女性的方向靠去,曾經熱烈灑脫的秋瑾變成了賢妻良母的模樣。
同樣因孩子改變的還有王廷均,他本堅持參加科考,奈何一連幾次都以失敗告終,眼見孩子出生王廷均自覺應該挑起家中重擔。
就這樣,他花錢買了個官位,并舉家搬到了北京。
有了官位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再加上到了新環境的新鮮勁,秋瑾和丈夫的感情越來越好,沒多久又生下一個女孩,然而兩人的幸福沒維持太久,矛盾漸漸顯露。
起初是王廷均為了在官場走動,浸淫風月場所,這讓秋瑾有些難以接受,雖然她思想比其他人開放些,但在感情上卻是保守的。
之后的日子里,丈夫依舊是花天酒地的生活,而秋瑾卻覺得自己困在了家庭瑣事之中,她要體貼丈夫當個好妻子,還要照顧孩子當個好母親,家里各方面也需要她的操持。
長期枯燥的生活里,秋瑾產生了迷茫,她開始思考難道女人的命運只能如此嗎?
在她迷茫之際,吳芝瑛的出現讓她找到了答案。
對方是個有想法有見地的女子,在和吳芝瑛的交談中,秋瑾逐漸明白了,時局動蕩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她不應該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哀怨,而應該號召更多的人站起來,去追求新的理想拯救危難之中的國家。
正是這樣的思想覺悟,讓秋瑾決心做點什么。
1903年的一天,在看透了丈夫流連風月場所的行為后,秋瑾做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舉動。
她身著男裝,堂而皇之的走進了戲院,這一舉動引來不少人的目光,而丈夫在看見她這樣的行為后,深感不恥認為女子就應當相夫教子,怎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
這一刻,新舊思想徹底碰撞,沒能控制住情緒的王廷均動手打了秋瑾,這一打將秋瑾心中的情分徹底打斷了,哪怕后來王廷均向她道歉,但秋瑾的心里已經有了別的心思。
沒多久,她便提出去日本留學的想法,這一想法是她意識的徹底覺醒,也是她走向死亡的開始。
英勇就義的秋瑾
1907年的7月,紹興山陰的知縣李鐘岳,收到了查封一所學校的命令。
然而,面對這個命令,李鐘岳是百般推阻想著法子的拖延時間,只因那所學校是大通學堂,其中的負責人則是秋瑾。
說起秋瑾與這學校的關聯,就要說回到日本留學時了。
當時,秋瑾執意要去日本留學,因為她明白如今的環境下,像他丈夫這樣國難當頭卻只知享樂的人不少,而她不愿做這樣的人,她希望找到方法喚醒這群人。
那時候不少先輩都在日本留學,像是魯迅、陳天華等人便是如此,秋瑾也想像他們一樣,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直到秋瑾真的做出了選擇。
在告知丈夫后,秋瑾便堅定想法決心前往日本,而去日本這件事還多虧了丈夫在其中幫忙,那時王廷均只希望他的支持能讓秋瑾快樂,卻不想是將她推入火坑。
日本留學期間,秋瑾不僅結識了有志之士,還學到了不少真本領。
她加入到光復會,積極參與意識覺醒的行動,還開展婦女團體的活動,將視線落在女性意識覺醒之上,成為女權運動的第一人。
再后來,她在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為了讓自己所學展現意義,秋瑾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不僅籌劃了《中國女報》還創辦了學校。
在得知作為據點的大通學堂無人負責時,她主動擔起了責任。
只可惜,行動失敗后,大通學堂被查到,這就有了李鐘岳接到的命令,李鐘岳對秋瑾本身是很欣賞的,正因為欣賞他不想抓秋瑾,但百般推脫之下他還是被推著前行,畢竟他只是個知縣,根本無力阻撓。
他認命的帶人前往大通學堂,他多希望去時那里空無一人,只可惜那里等著的是秋瑾。
其實,秋瑾早知道自己會有被抓的一天,畢竟想要進行變革是肯定會付出代價的,若是她的被抓她的死亡,能帶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秋瑾并不介意。
只是,她始終覺得個人行為個人買單,她不想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王廷均以及家人受到傷害,所以從日本回來后她一直希望和王廷均離婚。
但對方卻始終拒絕,這讓秋瑾很是無奈。
恰好之后她需要錢辦學堂,秋瑾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她回到老家找自己的公公要錢,只說自己是借錢辦學,秋瑾的公公一直很欣賞她,當初便是看中了秋瑾一身本事才會為兒子定親。
如今秋瑾借錢他自然會給,但秋瑾拿了錢轉頭就登了報,說她和王家再無瓜葛,還說那筆錢是王家對她的一點補償。
這樣的行為,讓秋瑾的所作所為,都和王家徹底沒有關系。
秋瑾被捕后,官兵沒能從她嘴里套到一點有用的消息,最后上面氣急敗壞的下達了“就地正法”的命令。
就這樣,年僅32歲的秋瑾,被帶到紹興宣亭口,在那里她英勇就義失去了生命。
但她的死并非毫無價值,因為沒有口供又是一介女子,秋瑾的死推動了改革的進程,而在她死了兩年后,王廷均也因過度抑郁離開了人世,想來心里一直是掛念著秋瑾的。
而那兩個被留下的孩子,受秋瑾事件的影響,也成為報效祖國的棟梁之才。
兒子王沅德,靠著經商賺錢,支持無數有志之士。
女兒王燦芝則赴美留學,學成歸來后還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在航空領域發揚所長。
兩人巨大的成長,是母親的精神一直感染著他們,相信秋瑾也在另一個世界為他們驕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