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潛力巨大,所以在新能源發展的這些年里,掀起了眾多行業巨頭跨界“造車”的風潮。然而,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后,能夠稱得上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除了華為、小米等科技巨擘在汽車界有很大的水花之外,其他車企基本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大多數都開始無人問津了。
這其中,準備靠著十五字“箴言”在行業內橫行的恒大汽車,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8月5日早間,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稱,相關地方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2日就相關附屬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車及恒大智能汽車)破產重整進行聽證,相關地方人民法院裁定相關附屬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從萬眾矚目走到破產重整,恒大這一路的造車歷程也算是“過山車”般刺激。
要知道,作為地產大佬,知名度頗高的恒大,在宣布進軍汽車領域之后,就一直活在大家的焦點之中。曾經,那句“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十五字造車箴言,也在行業內引發了大量的討論,畢竟資金就是造車的基礎,而對于當時不差錢的恒大來講,簡單粗暴的炫耀錢多也確實讓不少人艷羨。
只是沒想到,僅僅幾年過去,許家印的“造車夢”也就這樣幻化為空。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恒大汽車2023年全年收入為13.40億元,凈虧損合計119.95億元,同比減虧56.64%。至于在銷量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大汽車累計交付達到了1389輛新車。也就是說,從2022年7月上市以來,恒馳5(參數丨圖片)直到2023年底才賣出了1300多輛新車,月均銷量不到三位數,簡直慘不忍睹。
可以說,恒大在造車這條路上,確實是失敗得很徹底。畢竟要知道,恒大汽車自造車以來就是連年虧損的。根據恒大汽車發布的公告,其在2021年虧損563.44億元,2022年虧損276.64億元,而在2018年到2020年這三年,恒大汽車的虧損額分別為14.29億、44.26億、73.94億,再加上2023年虧損了119.95億元,累計算下來的話,不得不感嘆確實是千億造車打水漂。
當然,恒大汽車之所以一落千丈,與其母公司暴雷不無關系,同時也不能否認恒大汽車在造車這一塊還是太嫩了。一方面來看,恒馳以前并沒有造車的經驗,當初有錢的時候,就是通過各種買賣技術的方式,將這些全部湊合到一起,但最終能否將技術轉化為好產品,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別說恒馳5自亮相以來就飽受可靠性的爭議,總而言之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確實是不怎么好。
再另一方面來看,目前恒大也就只造出了恒馳5這一款車,“獨木難支”就不說了,它的產品力也不夠出彩。縱觀恒馳5如今所面臨的汽車市場,也早就有了很大的風云變化,在15-20萬元這個價格區間,有著許多競爭力不俗的產品。可恒馳5只有602km的純電續航(CLTC)顯然是不夠看的,畢竟好多車型的續航都上到700km以上了。至于在動力性能方面,恒馳5的最大功率才150kW,峰值扭矩345N·m,像是小米SU7的入門版車型都要比它更出色。面對著僧多粥少,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恒馳5不夠優異的續航、性能表現,不夠寬敞的空間,以及不夠豐富的智能配置,誰愿意來當“韭菜”呢?
事實上,“跨界造車”一直都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諸如賈躍亭、董明珠、許家印等鼎鼎有名的大佬來造車,都要經歷N輪融資,N回燒錢,才能燒出一輛車。而即便是實現了零的突破,但要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還得看產品本身的實力,以及質量和可靠性也缺一不可,不然基本就沒戲,恒大汽車的失敗就是個水靈靈的例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