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這是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不敗之道,也叫無失之道。
人是否可以真的做到“立于不敗之地”?甚至不會犯下任何過失呢?
答案是肯定的。道德經本章便主要論述了無敗之道、不失之道。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安是安穩;持是把持、維持、掌管、控制;謀是謀劃、引導。
一切事物只有在其安穩、安定、安靜的時候,才最容易把持和控制;
一切事物也只有在其還沒有發生變化和轉變的時候,才最容易謀取和引導。
比如一頭大象,你只有在其安穩安靜的狀態下,才可能真的僅僅憑借一根繩子就能拴住它。這就叫其安易持。
比如一個癌癥病人,你只有在他的癌細胞形成之前,才最容易徹底治愈他。這就叫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脆是指易碎、易斷、柔弱;脆的反義詞是堅、實、韌、強、硬;泮是溶解、消散。
柔弱松散的事物,容易消解;堅韌強實的東西,不容易散失。
比如清脆的餅干或點心,容易被水溶解;細小的塵土,容易被風吹散。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對于天下,應該在沒有出現問題之前,就預備和防備;在沒有發生動亂之前,就提前治理好、準備好。
比如:在沒有發生饑荒之前,就提前儲備糧食;在沒有被敵人攻打之前,就提前訓練好軍士;這就叫為之于未有。
天下之亂,大多是因為分配不均、貧富不均、地位不均;在天下動亂之前,就應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貧富均衡。如此天下還怎么會亂,這就叫治之于未亂。
其實這就是說:勿臨淵而羨魚,勿臨渴而掘井;易未雨而綢繆。
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人們應該怎么結網?怎么綢繆呢?
答案就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漁網需要一針一線的織就;石井也需要一鍬一鍬的挖掘。
一切事物都是從微末的一點一滴中累積成長起來的。這就好比合抱之木,也一定是從微小的種子微芽中一點一點生長起來的。
同樣的道理,無論多么高大的高臺或建筑,也都是用微小的塵土石塊,一點一點壘砌起來的;無論多么遙遠的旅程與距離,也都是一步一步跨越而來的。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實際上,大象并不是僅僅依靠表面上的一根繩子來馴化的;天下的安定,也不是主要因為某些人的兢兢業業來實現的。
大象馴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們滿足了它們的生存所需;
天下安定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貧富均衡,人們都能夠安居樂業。
因此,那些一心只知妄圖操控天下的人,必然會嘗到失敗的苦果;這就是為者敗之。
天下大勢并不是僅僅依靠人力蠻力就能左右的;大象也不是僅僅依靠繩子就能馴化的;這就是執者失之。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所以圣人從來不自以為是,總是遵循天下萬物本身的趨勢,順其自然,尊重自然;圣人的這種順勢而為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就好像“無為”一樣。也正是因為這種無為,圣人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圣人馴化大象也從來不是去執掌那條有形的繩子,而是去滿足大象的生存所需。也正是因為這種無執,才可以真正做到無失、無敗、無過失、無失去。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們在做一件件本應成功的事情的時候,常常會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而遭遇失敗。這是因為他們在快要到達事物終點的時候,開始了胡亂作為,開始了爭執。
須知:無為才能無敗,無執才能無失。
人們在事物結束的時候要像開始的時候一樣,小心謹慎地順勢而為,才不會有失敗的事情發生。
事情的失敗,大多是因為爭執過盛,或者胡亂妄為。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圣人的欲望和希望,是讓天下人不要因為過度的貧富差距等,而產生巨大的爭奪欲望;比如:不貴難得之貨,人們就不會產生把天下貨物都占為己有的欲望。
人們爭搶黃金白銀,是因為黃金貴重;人們爭搶皇帝的寶座,是因為皇帝的權勢滔天、地位尊貴。人們不稀罕大白菜,是因為大白菜不值錢。
當一件事物過于貴重的時候,必然會引起眾人的爭搶。圣人的欲望就是控制住人們的這種爭搶的欲望。讓貴者不貴,賤者不賤。人們自然就不會踩低就高、沽名釣譽、欺壓弱小。
什么是學和不學?
人類的一切認知,包括每一個人的認知,都可以劃分為已知和未知兩部分。
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如何面對已知,而是如何面對未知;
已知就是已學;未知就是未學。未學就是不學。
當你學會如何面對未知的時候,當你學會如何面對沒有學過的東西的時候,你就可以獨立面對一切問題和難題。
人們可以學習的知識,都是已知的知識;那些整個人類都尚且不知道的知識,人們自然就無處可學;這就叫做不學。
面對未知、未學,人們常常都會犯錯,而圣人則常常會去復盤眾人犯錯的原因,并從中找出通往正確的道路或方法。并用以輔佐萬物發展的自然趨勢,而不敢胡亂作為,我行我素。
這就是圣人無失、無敗的原因。他們的期望是天下大同、眾生不欲,其方法就是不貴難得之貨;
他們的求學之道就是學不學,就是直面未知,其方法就是復眾人之所過,順勢而為,遵道而行。
學不學,就是學習不能學習到的知識,就是創造,就是開創。
圣人能夠開創一個時代,故而可以無失又無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