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4161字4圖,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其實前幾天就想聊一下最近乒乓球比賽場外的各種惡臭事件,特別是今天一大早居然還看到某京報也在談這個。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某京報的,但著實這次我們都觀察到這個問題,就還是要聊一聊。
最后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等晚上樊振東打完決賽再來寫,還好還好,樊振東頂住了壓力,成為了大滿貫選手。
說實話對今晚的比賽,在開賽前我還是挺擔心的,因為在看樊振東打張本智和的時候,我就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其實已經失去了絕對的統治力。
硬要說實力差距,那我們肯定還是超過對手一線,但和往前數十幾二十年來,在奧運乒乓球賽場上的那種統治力,那種對面直接就是絕望感來說,確實還差了一點。
至少我看到張本智和在硬實力上確實是有機會和中國隊扳扳手腕的,而瑞典小將莫雷高德更是在之前淘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欽。
而我們的話題就要從這一天說起。
說實話當時王楚欽被淘汰了,我個人其實還沒多少特殊情感的,畢竟這一場比賽我并沒有去看直播,只是輿論起來后才看了回放。
但隨后第二天我就發現關于這場比賽賽后的輿論走向了不一樣的方向。
一方面是比較看重比賽的觀眾,對這種極端的“爛排名”抒發出心中的不爽,我說實話能理解,就正如看到有網友說。
乒乓球作為國球,作為全國人民都關注和期待的項目,作為我們國家大力發展且付出了如此多成本的項目,在這里掉鏈子就得受到批評。
而且競技體育最大的原罪就是“菜”,這是一個唯結果論的地方,不管你曾經有多少榮譽,輸了就是輸了,在這點上,我相信王楚欽本人也認可這個道理。
另一方面本身就是乒乓球愛好者的群體,關注到比賽中曾有過對手示意裁判有發球遮擋的問題,結果反而被吃了黃牌,從而討論到王楚欽人品上的問題。
說白了,乒乓球這項運動,對于我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不僅是從歷史上“小球帶動大球”,還是這項運動我們長期的保持強勢。
更重要的是乒乓球的很多隱形規則,體現的就是我們國家和文明的“君子風范”。
比如如果因為擦網、擦邊得分,基本上所有人都會舉手示意,大意就是告訴對手,這球是個運氣球,不好意思。
還有比如,我們隊內隱形要求,打國際比賽的時候,不能夠“剃光頭”,也就是不能夠打對面11:0,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要進行“讓分”,所謂的要維護對手的情緒。
所以,作為真正愛好乒乓球的群體來說,你輸可以,但做小動作,甚至還沒贏,那就更是又丟面子又丟里子,反而大家看重的是這個。
但隨后而來的就是一大批飯圈粉絲開始為自己的偶像洗地,說什么乒乓球拍被踩斷的問題啊,還有抱怨說教練組安排不合理問題,等等。
說實話,球拍被踩斷可以說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有些人喜歡舉例子說什么上考場自己的文具丟了來解釋。
但實際上,備用球拍和主球拍唯一的區別就在于貼膠皮的時候,可能有涂抹上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都是非常小的。
真要舉例子,可以理解成高考上,你主要使用的筆,和備用筆的區別,明明都是筆,你非要說哪個更好些,這就有點亂來了。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其實都還沒觸碰紅線,真正讓我警覺的是,居然有粉絲說:因為王楚欽沒辦法得到金牌了,那希望樊振東也得不到金牌。
更難受的是,其實和女乒那邊相比,男乒這邊都還算好的了,如果你看過孫穎莎和陳夢的女乒決賽,你就會發現有多夸張。
說實話,某邊粉絲多,來現場的多,愿意加油助威的多,這本無可厚非。
但當陳夢得分后,場上響起的倒喝彩的聲音,確實就有點過分了,甚至國外的觀眾都很迷惑,明明都是中國人,為什么區別對待這么大?
更有甚者,因為孫穎莎沒有贏,就跑去馬琳、劉國梁的微博下面瘋狂留言,說什么教練團隊偏心什么的,搞得他倆微博現在直接不顯示評論了。
就我也不知道這些人的言論從哪聽來的?還什么陳夢專門研究孫穎莎,才能獲勝?
如果他們但凡能看看決賽,就能發現,對這種都是中國人內戰的比賽,雙方的教練都是不出場的,說白了就是完全看你們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還是那句話,競技體育實力才是一切,如果光靠研究就能打敗孫穎莎,那孫穎莎也太好打敗了吧?
反正這種言論極大的引起了我的關注。
因為向來在奧運賽場上,我們從小到大的理念都是,一致對外,因為在這個賽事中,只有國家的榮譽才是大于一切,甚至在以前個人榮譽是要隨時為國家榮譽讓步的。
就還是拿乒乓球來說,你看上去在賽場上是這幾個人在拼搏,但實際上背后還有一大群人是在做支持作用的。
我不是說教練組,而是有相當多的跟他們一樣的選手級別的人,會需要他們進行陪練,甚至是學習國外對手的打法并進行模仿,從而讓主力選手提升自己的能力。
更有甚者,在更古早的時候,還有過因為中國選手提前相遇,由于誰誰誰更有把握打贏國外的選手,所以要求其中一方進行讓球的戰術。
你說這些殘不殘酷?非常殘酷。
但面對“舉國體制”下的體育,國家榮譽就是大于一切,就是要大于個人榮譽的。
如果某個人因為自己有了點成績,就想要讓自己能得到更多,不好意思,這會極大破壞當前舉國體制下人才培養的機制。
說白了,你的成績也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成績,是還有這么多人陪你一起練出來的,如果人人最終都追求個人榮譽,那誰還愿意做冠軍背后的那個人?
那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要說,那大不了我們就出來單干?別搞舉國體制了唄?
不好意思,還真不行。
因為舉國體制恰恰就是最符合我國當前國情,最適合體育發展出成績的一條路。
不知道有沒有小伙伴關注到一點,其實很多體育項目中的尖子生,都是來自并不富裕的家庭。
這個現象很普遍,但同時也非常符合舉國體制的特點和我國國情。
為什么我國搞商業體育就是不行?足球我就不說了,籃球放十幾年前還不錯吧?為啥后來搞商業籃球后,現在已經快跟足球一個水平了?
本質上就是商業化的體育路徑,并不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其實就一個詞——就業。
就是說,不管我們的小孩走什么道路,最終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有口飯吃,有自己可賺錢的事業。
為什么我國的家長們不愿意讓孩子走體育這條路,恰恰就是因為,去卷高考這條路,雖然人多,但在當下我國對人才需求的發展周期中,它就是更大概率能成才的路徑。
打什么籃球、足球,看上去頭部運動員一年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這樣的頭部有多少?能成功的概率有多少?那一但不成功,那剩下的人又能做什么?
這方面日韓歐洲給了我們答案,沒卷成頂級運動員的人,就去當地區性、甚至校級運動教練,這樣大家也都有口飯吃。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在提倡要建立階梯型的人才梯隊,要從娃娃抓起。
但問題就是,歐洲日韓能建立,我們其實很難,原因在于我們本質上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體育項目的本身,還是一種娛樂項目,只有當國家有足夠的社會福利體系,人們有足夠的物質能力后,才會去追求更多的娛樂需求。
所以你能看到,像日韓那種校級足球比賽,很多家長都愿意來加油助威;像美國那些校級籃球比賽,周邊的氛圍比起NBA現場都差不了多少。
但我們行嗎?根本不行,我們的物質條件還達不到,所以就無法建立起龐大的階梯型比賽項目,而這個問題是當前國情造成的,并不是投入多少資金就能改變的。
什么時候我們也成為了發達國家,這些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那還有的小伙伴肯定就要問,發達國家是這樣,那為什么非洲、南美洲那些國家的體育也很強呢,理論上他們更不可能因為物質條件達到而追求娛樂?
其實也很簡單,恰恰是因為他們的發展實在太差,反而又沒有了我們對發展的執念。
我們不去搞體育,我們是完全可以卷學習,最終博一個好的未來。
但這些欠發達地區的人們,連這種通過學習來成就自己未來的機會都沒有,最終導致的就是絕大多數人干脆就擺爛,或者沉迷于當下的娛樂中。
而體育運動,不僅能給他們帶來娛樂,反而是一種成功的可能,于是這種少數可以博一個未來的路徑,也就被他們卷上了天,所以你才能看到這些地區的人們“人才輩出”。
甚至包括美國的籃球也是如此,絕大多數的籃球明星都是窮苦出生,基本上都是黑人貧民窟的孩子。
最終因為籃球打得好,獲得了進大學的機會,最后又因為頂級聯賽獲得了更多的財富。
因為他們卷學習卷不過其他人啊,不僅是沒錢,國家也沒有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最終就只能走體育這一條路,所以也是“人才輩出”。
然后說回我們的舉國體制,你就會發現,本質上我們的舉國體制也是一種博未來的方式。
只不過,這條路上我們不是讓所有人都參與,而是通過全國選拔對應的特長生,讓他們再進行卷。
而對他們來說,這條路其實本就是一條相對容易的路。
一方面能被選上,說明本身是有某方面天賦,這就給自己的未來多了一層確定性;
另一方面,就算最終沒辦法成為最頂級的那一批人,但我們舉國體制下,其實背后還需要更多的人來支撐,這些也是大量的工作機會。
就算退役,最后也能進入更次級的培訓團隊,畢竟人就這么點人,從國家隊離開后,放全國那就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也不愁生計。
更難得是,對相當多的窮苦人家,真要讓你去跟城市的孩子卷學習,本身就相當不公平,不管是教育資源也好,還是家庭學習氛圍也罷,其實很難卷出個名堂。
反而因為自己有天賦,從而去卷體育,這本身就是一種就業的良好路徑,所以他們的父母們也非常愿意讓他們去搞體育,所以你才會看到為啥體育明星中家境一般的占這么多。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們想要獲得更多榮譽,還是要走舉國體制這條路,甚至包括足球、籃球,我都建議商業、舉國兩手抓,可能才是他們突破的關鍵。
文章最后還是聊回乒乓球。
我是希望我們的球員和背后的團隊能好好解決一下飯圈問題,原因是確實當前青黃不接,有很大的隱患。
女乒這邊我覺得還好,雖然孫穎莎這次沒有獲得冠軍,但對外比賽上的統治力還是有的,而且她也還年輕,再挑8年的大梁也未嘗不可。
男乒這邊就很麻煩了,樊振東可能還能參加一屆奧運會,王楚欽很明顯實力是有的,但心態上有很大的問題。
這次奧運會教練組給了他這么多重擔,本質上也是希望他能快速成長,成為下一個階段男乒的大梁,但他到底能不能勝任,現在要打一個問號?
現在又受到飯圈影響,還能不能靜下心來提升自己,讓自己更進一步,也要打一個問號?
日本的張本智和很有威脅,他再成長4年,真正進入當打之年后,一定會成為中國隊勁敵。
瑞典的莫雷加德更是年輕,但敢打敢拼的性格,和比賽中充滿靈性的思路,都給了我非常大的好印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基本功能力還有所欠缺,但四年后、八年后呢?
中國乒乓,繼續加油吧!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