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運動項目非常廣泛,譬如手球、沙灘排球、七人制橄欖球,還有一直以來熱愛的足球、籃球。
但我從來都不是網球愛好者。
平時不會關注任何一項大滿貫和大師賽,上一個熟悉的網球運動員恐怕還是20世紀末拿過澳網亞軍的西班牙“小將”莫亞。
或許只有奧運會,我才會看看網球比賽集錦。
如果不是鄭欽文闖入單打決賽,恐怕我絕對不會熬夜去看一場網球比賽。
這也恰恰說明了,鄭欽文奧運金牌的含金量所在。
奧運會冠軍和大滿貫冠軍的最大成就區別在于,奧運會的金牌,可以將網球運動輕而易舉地向大眾普及。
在中國,有條件打網球的人群,少之又少;
有興趣關注網球運動的愛好者,也遠遠低于足球和籃球,甚至遠不如乒乓球。
常年追看大滿貫的專業愛好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不夸張的說,昨晚觀看鄭欽文奪冠的觀眾,大多數連網球規則都還沒完全搞清楚。
只有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才會讓中國人有意愿地主動去關注網球比賽。
現在就可以提前斷言,本屆奧運會鄭欽文這塊網球女單金牌,絕對是含金量最大的之一。
我們獲得的絕大多數金牌,除了世界普及率較低的小眾項目,就是商業價值較低、歐美等國家都不重視的項目。
而網球女子單打的冠軍,這不單單是一塊奧運金牌,鄭欽文用自己的努力,擊碎了歐美在體育大項中的壟斷神話。
曹操在《述志令》里寫道,唯愿死后在墓碑上刻上“故漢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鄭欽文替漢家拿到世界上的最高榮譽,可謂為國家征戰四方。
我在觀看這場決賽的過程中,一直在感嘆鄭欽文的心態太穩定,體能強大到無解。
站在觀眾角度,鄭欽文簡直就是個心靜如水的體能怪,看她打球就兩個字:放心。
對手眼里呢?也難怪克羅地亞姑娘維迪奇幾近崩潰,作為對手,跟鄭欽文打球,簡直就是在經歷漫長的噩夢。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小故事:鄭欽文12歲的時候,在一場全國性的比賽中,竟然發出時速高達170公里的發球,直接將對手的手打到骨折……
李娜也曾夸贊鄭欽文的發球,“我要是有你的發球,就不怕小威了?!?/p>
從鄭欽文的面相看,她的性格應該比較急躁。
不知道是不是受奧運氛圍影響,起碼決賽時候,她簡直堅韌的可怕,感覺完全蛻變。
有一場比賽,一個外國男觀眾沖著鄭欽文一通F開頭的輸出,她扭頭沖著男觀眾冷冷的回了句:傻X。
周圍的各國觀眾起哄一般,學著鄭欽文向那個外國觀眾大喊:傻X。
不用看訓練,也知道鄭欽文得多努力。
東亞人的膚色偏白皙,比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安道爾人都白得多,甚至比很多南歐人都白。
看看鄭欽文的負責,曬得跟從赤道幾內亞來的一樣,你就知道她付出了多少汗水。
法網奪冠的李娜,29歲;今年奧運金牌的鄭欽文,21歲。
起碼未來5-7年內,鄭欽文還有無限可能讓我們去遐想。
鄭欽文會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在國際賽場上撐起排面的運動員。
這塊奧運金牌,會讓中國網球運動的熱度,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年內會大幅度提升,對于中國體育是件大好事。
傳承永遠不是手遞手、更不是在某個大會上宣誓,而是在訓練中、在賽場上,用汗水、在鏖戰中、體能極限中,去激活。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
#鄭欽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