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汽車的市占率超過60%的大關,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大幅的壓縮,強如大眾、豐田也沒能擋住銷量下滑的命運,一線合資品牌尚且如此,那些二三線合資品牌的日子就更加難熬了。
這不,8月份剛開始,迫于壓力,馬自達便開啟了全系車型降價之路,首先是馬自達CX-5,2.0L舒適版車型售價來到了11.58萬元,CX-50的2.5L版本最低售價降至了15.88萬起,小型SUV CX-30更是將指導價調低至9.99萬元起,而旗下的經典的緊湊級轎車馬自達3昂克賽拉的2.0L自吸版本售價也來到了8.99萬元。
雖然其中一些車型給出的是限時優(yōu)惠,但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優(yōu)惠一旦給出,后期壓根兒沒有收回來的可能。從調整后的售價來看,馬自達3昂克賽拉、CX-5等車型確實是有了不錯的性價比,那么,這能否讓馬自達的銷量迎來反轉呢?對此小編并不看好,原因有三:
首先,如前文所講的那樣,合資品牌銷量的下滑,進一步的壓縮了二三線車企的生存空間,馬自達便是其中之一。在合資品牌盛行的時候,馬自達在一眾日系車企中也是屈居于日產和本田之后,如今東風日產和廣汽本田等車型銷量節(jié)節(jié)敗退,廣汽本田更是連續(xù)關閉了兩家工廠,本就品牌力不足的馬自達也是難于獨善其身。
以6月份為例,馬自達全系銷量僅為5535輛,按照全國共計300家經銷商來算,每家店的月銷量只有十余輛,正常的運轉已然無法支撐,所以我們看到了近兩年馬自達迎來了閉店潮。
再者,馬自達的車子雖然主打的是運動,但是對于挑剔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它依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
比如它全系采用的都是自吸動力,平順性有余,但是動力不足,以2.5L自吸發(fā)動機為例,其最大功率144kW,峰值扭矩252N·m,參數表現也就是與國產1.5T發(fā)動機相當。
再比如它的中控屏尺寸最大只有10.25英寸(馬自達3 昂克賽拉的中控屏只有8.8英寸),與當下所流行的大尺寸中控屏有些格格不入,在智能化方面,馬自達的科技配置也是聊勝于無。
最后,降價后的馬自達與國產新能源汽車相比依然占不到太多的便宜,就以吉利銀河L7 55km PRO龍騰版對比馬自達CX-5 2.0L自動兩驅舒適型來對比,前者的指導價為12.57萬元,后者則是12.58萬元,兩臺車經過優(yōu)惠后在終端市場的售價也是高度的一致。
從尺寸上看,吉利銀河L7的長寬高分別是4700*1905*1685mm,勝過馬自達CX-5 的4575*1842*1685mm,2785mm的軸距同樣占優(yōu)。此外,吉利銀河L7的系統(tǒng)綜合扭矩達到了535N·m,而馬自達CX-5的這臺2.0L自吸發(fā)動機最大扭矩只有200N·m。
在配置方面,吉利銀河L7相比于馬自達CX-5多出了360度全景影像、前駐車雷達、L2級自動輔助駕駛、車頂行李架、駕駛位無鑰匙進入、對外放電、自適應遠近光燈、全景天窗、外后視鏡鎖車自動折疊、16.2英寸副駕駛娛樂屏、高通驍龍8155車載芯片、手機APP遠程控制、皮質方向盤、仿皮座椅、前排座椅加熱等功能。而馬自達CX-5只是比銀河L7多出了腰部支撐調節(jié)和前排多層隔音玻璃。
總的來看,馬自達全系車型經過優(yōu)惠后看似具備了更好的性價比,但是橫向對比同級別/同價位的國產車來看,它依然是沒有太多的競爭力,如此馬自達,想要翻身,一個字:難!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