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楊建
制圖|李馨宇
公元1524年,正值壯年的楊慎因直言進諫,被廷杖削籍,謫戍云南永昌衛,也就是今天的保山。在前往謫戍地的途中,他路過滇池,望滇池壯麗景色,寫下了《昆明望海》這首詩,詩中寫道:
昆明波濤南紀雄,金碧滉漾銀河通。
平吞萬里象馬國,直下千尺蛟龍宮。
天外煙巒分點綴,云中海樹入空濛。
乘槎破浪非吾事,已斬魚竿狎釣翁。
顯然,滇池的浩渺讓閱盡人間美景的楊慎頗有些激動。楊慎謫滇35年,游歷在川滇之間,寫下不少關于高原湖的詩詞游記。有明確記載到達的大湖便有邛海、滇池、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洱海等。
滇池
圖片/圖蟲創意
后來他曾長居滇池之畔,又寫下《滇海曲》組詩,《春望三首》等大湖之詩,在撫仙湖則留下“天然圖畫勝西湖”的感嘆。在古代,云南高原曾是蠻荒瘴地和流放地。但這里美景卻并非沒有知音,楊慎便是知音之一。
中國是一個多湖泊的國家,據《中國湖泊生態環境研究報告》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達2600多個,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湖區、東北湖區、蒙新湖區、青藏高原湖區、云貴高原湖區、華南湖區等在六大湖區。
中國湖區分布圖
受地理地貌及氣候等影響,青藏高原湖區多閉流咸水湖和鹽湖,東部平原湖區則多為洪泛沉積湖泊。至于云貴高原,則主要發育構造斷陷湖泊。
所謂斷陷湖,即指受斷裂帶的控制,斷層陷落形成盆地,之后積水而成的湖泊。雖以云貴高原來命名湖區,但湖泊卻大多分布在云南高原。(以貴州為主體的湘黔高原多喀斯特,難以蓄水形成大湖)
云貴高原重要斷陷湖分布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10月
如滇池、撫仙湖、陽宗海、杞麓湖、星云湖、異龍湖、程海、洱海、邛海、馬湖、瀘沽湖……其中滇池面積在全國淡水湖中排名第六,撫仙湖和馬湖則在全國淡水湖中深度排名第三、第四。
說到云南高原的斷陷湖,得把視角放到更為廣闊和久遠的時空。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激情碰撞,不僅導致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形成了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還導致云南高原所在的川滇菱形斷塊向東南滑移,地質構造運動不斷拉扯、塑造地殼,形成了數條大體南北向的斷裂帶和山脈,以及一系列長條狀斷陷盆地,部分盆地在不同歷史階段貯水,形成了湖泊。
金沙江-元江斷裂帶(a)、小江斷裂帶湖盆分布圖(b)
這些湖在空間上則往往以“斷裂帶”為線,呈串珠狀排列,像是高原上的一串串“珠玉”。
湖泊長軸也與斷裂帶一樣呈南北向延伸,東西窄束,長寬比可達到3-6倍。如滇中的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星云湖等(主要受小江斷裂帶控制),滇西的劍湖、茈碧湖、洱海等(主要受金沙江—元江斷裂帶控制)。
滇中南部湖盆分布及構造簡圖
需要補充的是,斷陷湖誕生于強烈的地殼活動,相關斷裂帶往往也是著名的地震帶。今天我們還能在一些湖泊附近找到地震遺跡,如程海湖畔的紅石崖便保留了1515年永勝8級地震留下的斷層、滑坡帶等遺跡,場面宏大。
在撫仙湖水下則有因地震沉入湖底的古村和古城遺跡(一說俞元古城,也有專家認為是古滇國都城)。四川境內的馬湖則是在構造斷陷的基礎上經地震堰塞而形成的復合成因湖泊,湖周也有大量古地震堆積物。
撫仙湖水下有因地震沉入湖底的古村和古城遺跡
有人說是俞元古城,也有專家認為是古滇國都城
比起由河流擺動、改道而形成的水深較淺、湖岸曲折的河成湖(如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受地殼內力“鍛造”,地層陷落而形成的斷陷湖有著鮮明的特征,比如部分湖岸線往往較平直,岸坡陡,不少湖泊湖水較深。
云南高原較知名的湖中,最大水深超過20米的便有撫仙湖、馬湖、瀘沽湖、程海、洱海、陽宗海、邛海等。其中撫仙湖最大水深達158.9米,馬湖最大水深134米,在全國淡水湖水深排名中位列第三、第四。
云南九大斷陷湖面積及最大水深比較
當然,也有一些斷陷湖如星云湖、滇池、杞麓湖等并不是深水湖,所以滇池雖是云南面積最大的湖,但蓄水量卻不及撫仙湖的十分之一。
在高原看深水斷陷湖,最讓人驚嘆的往往是湖水的顏色。在高天流云的襯托下,天空的藍和湖水多層次的淺藍、碧藍、深藍相互呼應,色彩極美。一些沒有污染的湖泊水質清澈,如撫仙湖的透明度可達10米左右, 是我國目前已知透明度最大的湖泊之一。
馬湖金龜島
攝影/楊建
云南高原大湖的湖水從何而來,又去往何方?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由于這些湖泊皆位于斷陷盆地的低洼處,湖水大都來源于湖周山地的河溪。如洱海大小入湖河流就有117條,其中有著名的蒼山十八溪。滇池北部也有20余條大小河流呈梳狀注入。
這些河溪普遍流域面積不大,大多細小短促,這是斷陷湖與河成湖(有大河注入,湖水也流入大河),最明顯的不同。
洱海的湖水來源于蒼山的十八溪
攝影/吳土星
納眾溪以成泊,融千水終流芳。斷陷湖群是高原之水的收納中心和停泊港灣,河溪在此稍作停留之后,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遠征,其水向北、向東、向南“各奔前程”。
滇池、馬湖、邛海、瀘沽湖屬金沙江水系;滇中的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陽宗海、異龍湖等屬南盤江水系,匯入珠江;滇西洱海的水則從湖的南端流出,匯入瀾滄江。
滇池北部也有20余條大小河流呈梳狀注入
2023年8月的一個清晨,攝影師楊建給我發了一張邛海的航拍照片。瀘山屹立在畫面的最上方,畫面中部是蔚藍色的邛海主湖,最下方湖汊縱橫,濕地如翡。右側西昌城款款依偎在旁。
這可謂是云南高原大湖的一張“標準照”,山色空蒙、水光瀲滟、水鳥翔集、村郭城邑相依,呈現出云南高原斷陷湖的美好氣質。
邛海,城、山、湖相依
攝影/楊建
在藏北地區,我們常常見到浩渺的大湖,如納木措、色林措、扎日南木措等,單之薔先生稱之為“中國的大湖地帶”。不過,這些大湖往往是“寂寞孤獨”的,它們位于青藏高原的荒野深處,湖邊沒有城鎮,與巍峨的雪山也有相當的距離。
與之相比,云南高原斷陷湖的湖山關系是更為緊密的。對稱斷陷湖(地塹)的湖岸兩側都是斷層并抬升成山地,有些山地直接從湖岸拔地而起,有些距離湖岸稍有一段距離。而非對稱斷陷湖(半地塹)則單側有斷層并抬升成山,另一側則地勢較為舒展平坦。
瀘沽湖,湖與山的探戈
圖片/圖蟲創意
于是,云南高原上的斷陷湖往往會擁有壯美而有層次的湖山景觀,像是一曲湖與山的探戈:湖泊周圍或一側不遠處就是巍然而立的山或斷層崖,形成山體—斷層崖—山麓洪積扇群—湖濱沖積平原—斷陷湖的組合,如邛海與其西岸的瀘山、滇池與其西邊的西山、洱海與蒼山、瀘沽湖與獅子山等。
站在山崖或山頂,可觀大湖浩渺,城郭燈火。而站在湖畔,山色倒映湖中,山影云鬢,令人沉醉。楊慎在滇池便居住在西山腳下的高峣,他常登上西山東望滇池,感嘆“東瞰滇澤,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
邛海
攝影/楊建
說到湖山的“共舞”之魅,大理的蒼山洱海當是典范。洱海西側的蒼山海拔4100多米,洱海水面海拔1900米,相對高差達2000多米。蒼山從大理盆地拔地而立,巍峨山色倒映在洱海湖面,其雄闊之勢令人震憾。
隋末唐初,南詔王曾仿效中原在南詔境內封禪五岳四瀆,蒼山即成為五岳之首,號曰"中岳"。
請橫屏觀看
蒼山洱海、藍天白云所構成的“美麗畫卷”
圖片/圖蟲創意
形態狹長的洱海夾峙在兩條南北向的斷層之間,兩側都是山地。湖西岸還有蒼山十八溪等河流沖積形成的湖濱平原,田疇縱橫,是白族村莊聚集之地,大理古城亦位于此。
斷陷湖岸邊的中低山在漫長的匯水過程中被湖水淹沒,上半部分露出湖面則形成島或岬角,猶如落在湖之玉盤中的珠寶(如玉幾島、金梭島、雙廊半島),或是深入湖水的一把彎彎長長的寶刀。中間的湖灣是白族漁民的家園,也是觀賞湖山美景的絕佳之地。
登蒼山觀洱海,則是一種特別的觀景方式。蒼山十九峰的巍峨壯觀與洱海秀麗風光相映成趣。為了方便登山觀海,在蒼山海拔2600米的半山腰有一條長達18公里的玉帶路,一路既可體驗蒼山清幽,又可遠眺洱海壯美,大理古城遺韻。
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古城 入夜燈火通明
圖片/圖蟲創意
類似的湖山、湖島相映之美,在云南高原的斷陷湖中還有很多,比如西昌的邛海東有螺髻山、南有臥云山、瀘山。瀘山自古就與邛海一起被譽為“川南勝境、蓬萊遺勝”。這里海拔高,空氣透明度高,月色也格外柔美,有“月出邛池水,空明徹九霄”的美譽。
四川與云南交界處的瀘沽湖中則散布5個湖心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如珠如翠,成為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還曾是昔日永寧土司水上行宮的駐地。
群山之中的馬湖
攝影/楊建
云南高原降水充沛,氣候溫和,是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彩的區域。而斷陷湖一般是沒有大型河流過境的,主要補給水源為周圍山地降水形成的小河溪或地下水,出湖河道很少甚至只有一條,有天然的“隔離”性質。
再加上地區氣候和海拔差異等因素,使得高原斷陷湖泊往往具有“一湖一面”的特點:生態系統特異化程度高,特有物種多。
例如,撫仙湖是云貴高原最深的湖泊,最深達155米,湖岸極陡,湖床水草很少。附近的星云湖則恰恰相反,最大水深只有十幾米,湖盆有厚厚的有機物沉積。
迥然不同的水文環境,使得兩湖間雖有一條水道聯通,魚類種類卻有很大差異,可謂“兩湖相通,魚不來往”,比如撫仙湖的抗浪魚就不喜水淺浪平,水草繁茂的星云湖,而星云湖的大頭魚也不適應“食物貧乏”的撫仙湖。
請橫屏觀看
星云湖
圖片/圖蟲創意
云南永勝程海是一個封閉型深水湖(史料記載,程海原有出水河道,匯入金沙江水系,后隨著程海水位不斷下降,出水口高于湖面,變為封閉型湖泊)。因獨特的水質和環境(如水質堿性、光照充足、氣候溫暖等),成為世界上天然生長螺旋藻的湖泊之一。
每年清明節前,深水處的螺旋藻隨著溫差變化而旋轉翻騰至湖面,當地人稱為“香面水”。近年來,因氣候變化(如湖面蒸發增強)和人類活動影響,程海整體入水量少于出水量,水位仍在不斷下降,程海面對著湖泊濃縮(水質惡化或鹽堿化)的挑戰。
日出之時,群山之中的馬湖
攝影/楊建
除了湖水中的生命傳奇,湖畔濕地也是生機聚集之地。如前所述,斷陷湖雖有湖岸陡峭平直的特點,但多是部分湖岸或一側,因此也并不乏漫長曲折,地勢平緩的湖濱岸線,往往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濕地。
瀘沽湖、邛海、洱海、馬湖、滇池、星云海、杞麓海、異龍海都有大片濕地,其水生植被群落類型多樣,其中不乏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
邛海濕地
攝影/楊建
瀘沽湖由明水區和沼澤區組成,明水區是主湖區,湖東岸則有草海,葦蕩如毯,蘆花紛飛,占瀘沽湖面積的12%,給煙波浩渺的瀘沽湖增添了幾分婉約柔情。
每年8月海菜花盛開的季節,便有不少人慕名到瀘沽湖濕地,去看這種漂浮在湖面的白色“精靈”。潔白的花瓣,鵝黃色的花蕊,猶如一幅流動的莫奈油畫,又似繁星墜落水面,如夢似幻。
海菜花——水性揚花
圖片/圖蟲創意
這種沉水植物根生水底,花葉漂浮水面,雖被戲稱為“水性揚花”,實際上并不隨波逐流,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需要清澈的水質才能生存,因此被視為湖泊水質的風向標。
洱源縣的茈碧湖中還生長著一種奇特的睡蓮,因只生長于茈碧湖等少數湖泊中,因而被稱為茈碧花,開花時清香四溢。
茈碧湖睡蓮
圖片/圖蟲創意
多樣的湖泊生態系統還吸引了眾多鳥類在此繁衍生息,孕育出無限生機,有黑頸鶴、中華秋沙鴨、赤麻鴨、黑鸛、灰鶴、彩鹮、東方白鸛等。
“最美麗水鳥”紫水雞是滇西濕地的旗艦物種。每年冬天,大量紅嘴鷗則從西伯利亞飛抵滇池越冬。據統計,云貴高原大型湖泊濕地共記錄到水鳥128種,占中國水鳥種類的一半左右,其中許多都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或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可以說,星星點點的湖泊像是高原上的一艘艘“方舟”和生物寶庫??稍诹硪环矫?,這些匯水面積?。ㄖ饕獮橹車降兀?、與外界聯系有限的生態之舟在精彩之余,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脆弱性,易受到干擾,且生態系統一旦破壞,修復難度也很大。
紫水雞
圖片/圖蟲創意
斷陷盆地孕育出的斷陷湖群,在云南高原上是特別的存在。有山的屏障,有水的聚積,以高原湖泊為中心的壩子(山間盆地)群,自古就是云南高原上適合發展農業,建立聚落的熱土,人類文明得以在湖畔閃爍星火,生根發芽,并開出五彩之花,養育出座座名城。
至今,不少以高原湖為中心的盆地群也仍是云南省人口的稠密區域。
如果說“一條大河波浪寬”唱出了很多中國人對家鄉的愛和記憶,那么對于云南高原上的人來說,故鄉的圖騰和象征則更可能是一個個湖泊。
有很多一城一湖的搭配,如昆明的滇池、大理的洱海、玉溪的撫仙湖、西昌的邛海等。這些高原上的斷陷湖,也就是一個個高原名城的“母親湖”。山、湖、城三位一體,相得益彰。
馬湖海馬石
攝影/楊建
戰國-秦漢時期,一支叫“滇”的部落便以滇池-撫仙湖為中心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古滇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
在滇池以北,另一支叫“邛”的部族,也在“邛海”之濱開疆拓土,建立了邛都國。唐宋時期,以洱海為中心的南詔-大理文化,也是云南高原古代文化中明亮的星辰。
說起湖與城的關系,位于杭州城中的西湖精巧、優雅,歷代的文人墨客泛舟其中,吟嘯縱歌,湖是城市的會客廳,是城市的一部分和附屬物。比起來,昆明附近的滇池更為遼闊而豪邁(滇池水面面積約是西湖的50倍),昆明與滇池既相互依偎,又各自獨立。
實際上,云南高原因湖而興的城鎮大都如此,城鎮居湖一隅,既親密,又各有空間。因湖興城,湖色傾城,而湖也因湖畔城鎮、聚落的發展而獲得了文化與歷史的滋養,擁有了新的魅力和聲名。
請橫屏觀看
滇池國際會展中心
圖片/圖蟲創意
元代白族詩人王升就曾在《滇池賦》中寫道:“千艘蟻聚于云津,萬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陸之百物,富昆明之眾民”。
杞麓湖被通海人視為“母親湖”,通海秀山清涼臺的楹聯寫道:“一水抱城郭,看柳渡漁莊,螺洲蟹舍,嵐平煙靜,置身宛在畫圖中”。
陽宗海孕育了“滇中糧倉”宜良。瀘沽湖環湖則有串珠般的摩梭村寨,美麗的摩梭阿妹駕一豬槽小舟徜徉湖上,成為瀘沽湖最經典的畫面之一……
描述大尺度的自然地理是不易的,總是難以廓清其全貌。云南高原上這些斷陷湖,動人的湖光山色、深厚的歷史人文,也不過僅僅是其華彩的一角。
古老的斷裂帶決定著它的分布和形態,而它們影響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未來。
滇池國際會展中心
圖片/圖蟲創意
本文刊發于《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10月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關注公眾號,收看更多有趣內容
撰文 | 李忠東
攝影 | 楊建 吳土星等
編輯 | 李馨宇
部分圖源|圖蟲創意
海報圖源|圖蟲創意
本文由俠客地理公眾號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