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奧運報道團隊 8月2日 發自巴黎
文|辛曉彤 李瑩
編輯|余樂
前一天 (8月1日) ,一位在法國工作的中國朋友熱情款待了我們,請我們在當地一家地道的日式餐廳吃飯。雖然吃的是日料,但用餐模式卻非常法式——我們點了套餐,包括前菜-湯-主菜-甜品。這家餐廳在巴黎已經開了四十多年,老板兼主廚是日本人,不過餐廳的服務生都是歐洲面孔。
點單后,我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前菜上來時就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饑腸轆轆,很快就風卷殘云。之后,服務員把前菜餐具收走,又過了一會兒才上了湯。緩慢的上菜節奏讓人難以適應,等到上主菜,我們感覺前菜幾乎都要消化掉了。所以最后上甜品時,大家已經隱隱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有想跟服務員說“甜品不用上了,我們先走了”的沖動。
幾道菜實在不能同框,所以只能拼圖呈現;攝影/魏媛
朋友說道,我們吃飯還是太快了,法國人出來吃飯有時并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聊天。她提到,很多法式餐廳都是一道菜撤下盤子才上下一道,如果在法國吃米其林餐廳,動輒要花費四個小時。
我們喊服務員過來買單,他卻隔了一段時間才過來。《孤獨星球》里面有寫到,在法國餐廳結賬的時候,服務員不會很快就過來,那樣顯得不夠禮貌。或許是法國文化使然,又或者是服務員確實太忙。
臨走時,日本老板感謝我們的光臨,說了一句“?????” (gam sa ham ni da,韓語“謝謝”的意思) ——他把我們誤認成了韓國人。我們說“We are Chinese” (我們是中國人) ,對話就變成了老板說“對不起,謝謝”,我們說“阿里嘎多” (日語“謝謝”的意思) ……
自以為了解些法國的飲食文化后,第二天中午我們想嘗試一下正宗法餐,便選了一家店名帶“Parisiens”的餐廳,這個詞的意思是巴黎人。餐廳寫著需要預訂,我們到店時十二點半,空座位還很多,離開的時候將近一點半,餐廳逐漸坐滿了。
這次,我們點了前菜、沙拉和兩個主菜。正當我們做好迎接漫長等待的準備時,服務員竟端著四個大盤子走了過來——菜品一次性全上齊了。兩人就餐的圓桌非常小,四個盤子一來,小桌子差點放不下。
小桌子幾乎要放不下了;攝影/魏媛
事實證明,這家店雖然叫“巴黎人”,但餐品還是更偏美式,分量很大,兩個人根本吃不完。看了看鄰桌,大家無非是點一個餐前面包,一盤沙拉,簡單且量足,只有我們的桌子過于“豐盛”。臨走時,我們終于找到了一桌和我們一樣菜品豐盛的人,定睛一看,原來是中國同胞……
在國內,我們總是慣于將法餐稱作“法國大餐”,享用法餐也是一種儀式感很強的行為。法國人善于吃,也精于吃,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2010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法國大餐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精挑細選的菜肴、質量上乘的菜品、菜品酒品的搭配、擺盤,乃至于餐桌禮儀,都是法餐的魅力所在。
來巴黎已經將近一周,我們還未曾享用這種傳說中的法餐,希望在此行結束前,可以擁有一段完整的“法國大餐”體驗。
辛曉彤
■ 微信:xinxiaotong123
■ 墨菲定律封印師
李瑩
■ 微信:VLLY77877
■ 不考公務員的山東人
注添加微信煩勞注明來意、姓名及職業,
歡迎一切良性業務探討及線索提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