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0字 | 15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絕大數商業機會,來自心理學和營銷學的碰撞。
比如,愛情營銷,將愛情與鉆石綁定,就誕生了“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鉆石行業。
再比如, 顏色營銷,將產品與用戶的顏色偏好結合,從而影響顧客的購買欲。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彭凱平與鄭毓煌的分享,學習營銷背后的心理學。
一、不懂心理學,做不好營銷
鄭毓煌:對于營銷,很多人有些誤解,認為營銷就是頻繁推廣,且產品質量堪憂,甚至涉及欺詐與誤導。
但其實,營銷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顧客的需求,并據此開發相應的產品來滿足顧客的需求。正因如此,營銷學與心理學緊密相連。
彭凱平:我認為營銷有三個關鍵部分。
第一個關鍵是需求,這是心理學的問題,而不是商業問題。需求就是人類天生的一種欲望,這種欲望有很多表現形式,有時候是基本的需求,有時候是我們的欲望,有時候是我們的喜好。
需求、欲望和喜好其實是不一樣的。心理學家認為,我們需要搞清楚各種需求,否則你都不知道你在滿足哪一層次的需求。
第二個關鍵是滿足。這不是生理學的問題,而是心理學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吃第一個蘋果會讓你覺得滿足,吃第5個蘋果就一點都不滿足,因為滿足是一個相對的心理概念,而不是絕對的物理或生物學概念。營銷的本質是心理學。
第三個關鍵是知道如何設計,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是營銷學的內容,心理學和營銷學是相輔相成的。
二、顏色,也會影響你的購買欲
鄭毓煌:如何看待顏色喜好這個問題?
彭凱平:顏色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文化影響,二是心理學上叫“簡單曝光效應”,就是我們更喜歡經常看到的東西。
受文化影響,中國人喜歡紅色,因為它代表繁榮和革命,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但在其他地方,紅色可能代表危險。
這就帶來一個有趣的營銷文化困境。大紅燈籠我們覺得喜慶,但在國外卻可能讓人害怕,覺得危險。就像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雖然在國內口碑不錯,但在國外卻賣得不好,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弄清其中的文化差異。
鄭毓煌:我在選產品顏色時,也會考慮色彩。比如我的新書《解碼自控力》采用愛馬仕橙色作為封面色調。起初,出版社設計師傾向于選擇偏白米色的設計方案,但我認為這種色調在書店中可能不夠醒目,因此提議改用黃色或橙色。
同時,為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我在粉絲群體中進行調研,這也是營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市場調研環節。
通過調研,我發現大多數粉絲更喜歡愛馬仕橙色作為封面顏色。于是最后這本書就選擇了愛馬仕橙色作為封面顏色,并在7月初上市后迅速取得了銷售佳績。
彭凱平:康德說,幸福如果有顏色,那一定是橙色。所以積極心理學大會選擇橙色作為主題色彩。
鄭毓煌:顏色在營銷學中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都源于對心理學的掌握。
彭凱平:大學食堂為了讓學生們吃得更健康,會列出各種食品的指標,告訴學生們哪些食物熱量高、脂肪高,要少吃,或者怎樣搭配才更健康。但發現,這種傳統的做法根本沒有什么用途。
后來,有人提議用顏色來標識。在清華的食堂,不同顏色的碗用來裝不同含量的食物,比如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就用紅碗裝,一眼就能看出食物的熱量和脂肪含量。綠色的碗是蔬菜,黃色的碗是中間的食品。這樣搭配紅碗、黃碗、綠碗,都不用去考慮每一個菜的熱量含量、脂肪量。
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理查德·塞勒提出“助推”理念,就是用一個簡單的方法達到提醒作用。
但是我們發現,即使使用了顏色提醒,很多人也還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去挑選吃的東西。這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顏色背后的科學道理。其實只要大家知道不同顏色的碗代表的含義,同學們吃飯時一定會營養搭配的。
很多事情我們在那么做,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可如果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就不會好好做。所以我經常講,為什么要學科學知識,因為“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
很多人說你別給我講道理,你告訴我怎么做,但其實光告訴你怎么做是沒用的,你得知道后面的道理,才能真正把它做好。
在營銷領域,正如在心理學與為人處世中一樣,重要的是學習并領悟其中的道理,而非僅僅掌握方法。道理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根基,而方法則是實現目標的手段。
三、自控力,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
鄭毓煌:自控力,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高度。關于培養自控力,有哪些方法?
彭凱平:自控力是心理學上一個大課題,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斯坦福教授米歇爾,邀請了幼兒園600多個孩子做了一個實驗。他給孩子一個糖、一個餅干或者一個玩具,告訴他們可以選擇馬上擁有這些東西,比如吃掉糖果,或者玩玩具。
但如果他們能忍住不立刻享用,等阿姨回來,就會得到兩顆棉花糖、兩個曲奇餅或兩個玩具。這個實驗就是在看這些小朋友能不能忍住誘惑,等待更大的回報,這就是自控力。
米歇爾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忍大約25分鐘,但再久一點就很難忍了,他也發現,有些孩子就是忍不住誘惑。所以他把孩子們的忍耐時間叫做“延遲滿足時間”,就是他們能忍住不立刻享受的能力。
在20年后,他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回訪調查,發現那些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后美國高考SAT成績更好,獲得的學位更高,畢業后社會地位也要高一些。
排除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普通孩子的成功與否,關鍵看自控力的高低。
之后,有個叫Mandoza的墨西哥裔美國學生,他做了后續研究,繼續觀察當年的孩子。他用核磁共振發現,那些自控力強的孩子,到了40多歲、50多歲時,大腦前額葉更加發達。
自控力會讓人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戒身、定身、慧身”的科學依據。“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所以自控力非常重要。
另外,我要強調一點,很多人喜歡控制孩子,以為這樣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但實際上你是在控制他。
那些所謂的挫折教育、羞辱教育,都不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而是在摧毀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因為自控力是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而非大人去控制孩子。而且當孩子痛苦時,他是沒有自控力的。
鄭毓煌:確實如此,自控力一定是孩子主動控制自己。
去年夏天和今年夏天我都舉辦了一些中小學生夏令營,在夏令營上,很多清華北大的學霸在現場分享時,他們都會告訴孩子們,他們能考上名校,離不開自控力。最近我還專門寫了《解碼自控力:人生成功與幸福的秘密》,來詳細分析自控力。
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他們主動去控制自己。以令大人們頭疼的孩子沉迷手機問題為例,清華北大學霸分享的經驗就是一周里面周一到周五這5天不玩手機,然而周末可以玩手機。
當孩子們聽到學霸的分享之后,很多孩子也在我的引導之下自愿做出這種承諾,這時我要求父母們一定要大力表揚、鼓勵他們,說“你真棒,竟然能主動承諾控制手機使用時間!”
就這樣,很多孩子真的開始周一到周五把手機交給父母,然后到了星期六,孩子們可以盡情玩手機。
這時,父母們不用過多干涉,孩子們就能感受到一種大大的滿足感。因為他們努力了五天,學習了很久,他們有權好好玩一下。
在我的《解碼自控力》新書里,我把這個自控力策略叫做WHPH策略,意思是“work hard,play hard”,就是“努力工作、盡情玩耍”。
我個人特別喜歡這個方法,因為人生需要平衡,不能只學習不玩耍。就像我們寫論文、寫書,累的時候需要度假放松,不然人會崩潰。
彭凱平:我還想強調一點,有些人喜歡控制別人,這種做法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好處,因為它限制創造力、想象力、探索力和生產力。我們不要過分追求控制,有時候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發展方式。
四、幸福,不是傻樂
鄭毓煌:幸福,究竟是什么?普通人如何獲得幸福?
彭凱平:幸福這個概念,我在《彭凱平教幸福心理課》中闡釋過,其實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情緒,而是有意義的快樂,就像孔子說的“仁者無憂”。
1.幸福不等同于快樂。雖然不容易理解,但心理學已經證實,快樂是大腦會分泌出積極的神經化學物質,如多巴胺等,但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舉個例子,一個人吃美食時也會分泌多巴胺,感到開心,但當他意識到血糖血脂超標時,這種爽快瞬間就消失了,這時的他是不幸福的。
幸福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理性,是一種目標,是一種戰略決策,而快樂只是副產品。當你追求幸福時,你會得到快樂,但得到快樂并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2.幸福是具體的,可以感受到的,不是抽象的目標。
有個概念叫“flow”(福流),當你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感到淋漓盡致、如癡如醉時,這就是幸福的體驗。
3.幸福有方法,有科學基礎和實驗證據。按照方法去做,你可以得到幸福。我寫過一本書叫《生活中的情緒心理學》,教大家如何積累幸福的資本,創造幸福的體驗,最后過上幸福的生活。
鄭毓煌:也就是說,不要追求簡單的多巴胺快樂,而要用科學的方法、系統地去學習幸福。
彭凱平:這也是自控力的表現。幸福,是有奮斗的過程。那些輕易就搞定的,不一定真心高興,但經過一番努力后得到的東西,會讓你很愉悅。
幸福感不是簡單的滿足,它需要奮斗的積累,時間的等待,這是人類心理和人性的特點。一定要訓練這種方法,慢慢培養自己的自控力,這種能力跟幸福感是直接掛鉤的,關系特別大。
鄭毓煌:人生是多元的,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多目標的。想想看,如果幸福感提升10%,那會是怎樣的場景?
彭凱平:我們始終秉持一個核心理念,即“51%平衡點”。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若能有超過半數的時間,即達到或超過51%的時間段內,感受到的是愉悅與滿足,這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狀態。
古語所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多數情況下,可能面臨的都是挑戰與困擾,若能在生活中實現超過一半的時間感到快樂,這無疑是一項卓越的成就。
而且,幸福也是長壽的秘訣。
有個著名的長壽研究,跟蹤調查了600多位修女40年。之所以選修女,是因為她們的生活方式、居住條件都相似,沒有感情、家庭困擾,生活在心理學所說的“控制環境”中。
在長期觀察后發現,長壽的人往往性格開朗、活潑、快樂,而早逝的人則較焦慮、緊張、恐懼、憤怒。所以,養心比養生重要。如果心態不好、心不正、不純、不快樂,吃再多藥也不會有積極效果。
五、人生是場馬拉松,別只看眼前
鄭毓煌:很多年輕人覺得讀書無用,沒個有錢的爹,就沒什么前途。針對這種情況,有何看法?
彭凱平:我要跟你們分享三個心理學基本常識。
第一,別光看眼前,要看長遠。
以畢業后的3年到5年為基準,會發現好大學和一般大學畢業的學生收入差距并不大。但如果以15年或30年后為判斷標準,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差距就會變得非常大。
大學可以決定你畢業時的工資水平,但15年后,決定你發展前景的不再是大學,而是你自己培養出的積極人格和學習方法。
大學不是單純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大學教你如何學習,如何熱愛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系,如何表達自己,如何成長......大學培養的是成長過程,不只是技能。
這些構成大學教育最為核心與基礎的素養,比如思維能力、溝通技巧、領導才能及團隊合作能力......往往難以通過單一的考試進行全面評估。成績是衡量學習成效的一個方面,卻并非決定未來成就高低的唯一或決定性因素。
若未進入大學深造,個人往往需要依賴其天賦立足,一旦踏入大學之門,個體不僅擁有天賦,更將收獲智慧,這份智慧正是源自于廣泛而深入的知識積累。
第二,主動比被動更有創造力。
主動和被動是有區別的。我們的工作有時是被動接受的,比如家里安排、領導要求等等,但主動創造往往會做得更好,也更快樂。因為別人安排的道路缺乏內驅力,要把事業做好,關鍵在于內心的熱情,而不是外在條件的幫助和驅使。
讀書,它能培養我們的內在精神,向上的精神非常重要。
第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你有沒有發現,喜歡看書的孩子,就算地上有一張紙,也會撿起來看看上面有沒有字。為什么他們對有字的東西這么感興趣,因為這些都是知識的來源,信息的來源。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多掌握一些事情、了解一些信息,才能更有財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acvalon,因為研究信息不對稱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信息不對稱”是,當我了解的信息比你多,我就能夠影響你,甚至賺你的錢。
反過來,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容易被人賺便宜。掌握知識,熱愛知識,這也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們的人生并非短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這場比賽中,真正重要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后,跑得更遠,持續的時間更長。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
鄭毓煌:大學畢業并非學習生涯的終點,而是終身學習的起點。盡管在畢業之初,可能因名校背景而輕松獲得高薪職位,但未來的成就更多地取決于個人的終身學習能力。
我想分享一個個人經歷。初入清華時,我曾因物質條件不如同學而深感自卑。然而,我逐漸認識到,只要堅持終身學習、持續成長,就能逐步縮小與他人的差距并超越他人。
這種信念在我面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時尤為堅定。只要保持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不斷追求自我提升與成長,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彭凱平:還有一點要強調,不要被極端案例迷惑,比如不讀書的人最后變成億萬富翁。個案沒有啟發性,凡事要研究大數據。
六、愛情心理學:
女人要的不是花,而是承諾
鄭毓煌:心理學如何看待愛情?
彭凱平:很多人誤以為愛情就是火熱激情的感覺,但實際上,心理學家羅森伯格把愛情分成三種,這在我的《彭凱平愛情課》里已經做過系統總結。
第一,火熱的愛情。
起初,愛情就像燃燒的火焰,但最多只能持續四年,之后就會逐漸消退。
之所以消退,因為人有一種心理本能,叫做適應機制。比如,我在黑暗中待得太久,突然走向光明的地方,視覺會暫時不適應,但隨時間會逐漸適應。那種極度興奮和幸福的感覺,在一段時間一定會消退。如果一直保持亢奮,人就會消耗殆盡。
婚姻和生活回歸平淡其實是正常的,且有意義的。這就是中庸,是和諧的平衡。
第二,陪伴。互相扶持、關懷、陪伴和照顧,陪伴式的愛情,可以維持很長時間。
不要以為陪伴就不是愛,它也是愛,只是不同于那種火熱的愛情。當你工作疲憊、被老板罵,回家有個知心的人安慰你、鼓勵你、支持你,這種穩定的愛特別重要,有一個穩定港灣的人,一般事業會更成功,生活更幸福。
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85年的研究,他們選取1932年考入哈佛大學的孩子,同時也找了同樣數量的一批貧困孩子,對比研究孩子長大后的生活,有沒有什么不同。
結果發現,85年之后,活得最長久的人,都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人。另外,他們還發現,離婚次數越多壽命越短,家庭穩定是長壽的秘訣,這是85年研究的一個重要結論。
金錢買不來幸福,但是愛情可以讓你幸福,而且讓你長壽。
第三,互相成全和支持。這是一種互相幫助、互惠互利的愛,這種愛能給人溫馨、溫暖、安全和穩定的力量,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鄭毓煌:我在去年出版的暢銷書《科學營銷》里講到一個故事,理解顧客需求,將愛情與營銷學結合。
男人買花送女人,背后的兩個字就是“愛情”。ROSEONLY創始人發現,愛情的規則就是男性追求女性,女性選擇優秀和專一的男性。
于是就有了“ROSEONLY”專愛玫瑰這個品牌,讓男人在買花時承諾一輩子只送花給同一個女生。
結果,盡管大多數花店的玫瑰花都賣不貴,但ROSEONLY這個品牌的玫瑰花卻能賣到最低999元起。
因為,這時候男人買的就不是花,而是承諾。要知道,花并不值錢,值錢的是承諾。有一年的情人節,這家公司一天的營業額就高達一個億!
這就是深刻洞察人類心理帶來的商業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