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想吃什么?”
“隨便。”
“寶兒,這個衣服喜歡嗎?買不買?”
“都行,隨便。”
“這個周末咱去哪兒玩兒?”
“不知道,隨便。”
“咱們今天吃烤魚吧?”
“隨便,我無所謂。”
爸爸媽媽們,你和孩子之間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對話?
有時候,孩子在做決定或面對選擇時,經常會脫口而出“隨便”“無所謂”這樣的回應。
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這是孩子懂事、隨和、不拘小節的表現,
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這是高高在上、冷漠、不想和父母繼續聊的表現,
而有的爸爸媽媽聽到孩子這樣敷衍的回應后,便會氣不打一處來,開始吵孩子,孩子也會特別的委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會遇到各種挑戰。
比如孩子的頂嘴、冷漠、無法和孩子溝通等各種情景。
而孩子經常說“隨便”,并非不懂事或者不想說話,可能是孩子心理狀態的一種暗示,在向父母“求救”“喊救命”。
我們需要警惕,了解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孩子。
一、孩子經常說“隨便”“無所謂”的原因
1.缺乏主見
網友@愛笑的云:
“我閨女特別沒主見,每次問她想穿什么裙子、想吃什么、喜歡什么,她都歪著腦袋,支支吾吾地說不知道、都行、隨便。
看著她那沒主見的樣子,我真是著急啊!有時候控制不住去吵她,她還委屈地哭了。”
孩子經常說“隨便”“無所謂”,并不是他們不想和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主見,實在是不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
可能他們對某種事物沒有明確的喜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對周圍的事物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選擇,于是才會說隨便。
2.害怕承擔責任
面對選擇時,孩子可能會擔心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后果。
網友@雨下紛紛:
“兒子大概7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問他晚上想吃什么,他說想吃烤串,于是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就去了街邊的一個小吃攤。
結果,吃著吃著下起了雷陣雨,我們被淋成了落湯雞,兒子特別后悔自己說要吃燒烤。
以后再問他想吃什么,他都說隨便,聽我們的。”
孩子在說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之后,如果發生了一些令他詛喪或者傷心的事情,那么可能孩子就不敢再做決定了。
又或者,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卻被父母吵或者否定,那么下次孩子很可能就不敢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只能說隨便,讓父母做主,以防挨吵。
為了避免承擔責任,孩子可能會選擇說“隨便”“無所謂”,把決策權交給別人。
3.逃避壓力
網友@向日葵不扎:
“我孩子除了學習沒主見,其他事情他都自己做主。他數學總是不及格,我問他用不用補課,他說隨便。我問他老師講課怎么樣,他說不知道。
一天天的,真是被他氣得血壓飆升。”
現如今,學習、工作的競爭較為激烈,孩子也面臨著各種壓力,比如考試、升學、專業、找工作等等。
當他們覺得某個選擇或決策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壓力時,他們可能會選擇逃避,以“隨便”“無所謂”來拖延時間。
二、我們如何應對孩子經常說“隨便”“無所謂”?
1.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多夸獎他們做出的選擇,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喜好。
當孩子遇到選擇時,可以引導他們分析各種選項的利弊,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主見,讓他們敢于做選擇。
2.引導孩子勇于承擔責任
不論做何選擇,都會面臨不同的結果,我們要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讓他們明白每個選擇都有可能帶來不同的結果。
我們在做選擇和決定時,要綜合考慮、多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最佳選擇。
當孩子面臨決策時,可以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避免再次發生。
3.創造輕松的家庭氛圍
我們要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心中充滿愛、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才能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應對。
4.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
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多陪伴、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當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時,他們更容易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辣媽語錄:
孩子經常說“隨便”“無所謂”,我們可不能不當回事兒,因為孩子的語言表達,可能是心理狀態的一種暗示。
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了解他們的性格、內心的需求,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他們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希望孩子們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家長們,你家孩子常說哪些口頭禪呢?
(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