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往屆奧運會上,當選手得了冠軍在頒獎臺上時,他們拿到金牌后總是喜歡用牙咬一下。尤其是攝影師拍照的時候,總能捕捉到這一畫面。
在古代人們喜歡咬銀子來確定真假,難道他們咬一下只是為了確定金牌是真是假嗎?
那么奧運會上的金牌究竟是不是純金的?它又價值幾許呢?
你知道奧運會贏得一枚金牌值多少錢嗎?
別看現(xiàn)在的奧運金牌一個個都金閃閃的,但里面的含金量可真不一定高,但是早期的含金量確實還挺高的,例如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那批金牌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價值最高的,因為它的含金量高達24克,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挺值錢的。但現(xiàn)在,金牌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像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突出文化內(nèi)涵,物質(zhì)價值反倒其次。
那么現(xiàn)在的金牌究竟值多少錢呢?
其實說金牌價值多少錢,并不是從其表面的做工材料來評估的,多半是根據(jù)金牌的收藏價值來算的。
像我國的舉重冠軍陳小敏,她曾先后獲得了九次世錦賽的冠軍,甚至還是27屆悉尼奧運會舉重女子63公斤級比賽金牌獲獎者。而在2003年,她拍賣的九枚金牌中,其中一枚的價格就拍出了128萬元的天價。
還有美國田徑傳奇杰西·歐文斯,他將自己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奪得金牌進行拍賣,而這一塊金牌的價格就拍出了146.6574萬美元的高價,甚至刷新了奧運會金牌拍賣價格的記錄。
這說明,奧運金牌的收藏價值,跟運動員的名氣、賽事的影響力,以及金牌背后的故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當然,對于運動員來說,金牌最珍貴的,還是它背后的榮耀和付出。因為每一枚金牌得獎的背后,都代表著運動員為之努力拼搏揮灑的汗水和淚水。就拿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來說吧,參賽隊員高達11309名,他們要拼了命地爭奪339枚金牌,這概率,恐怕比中彩票還難。
說到這,你還記得是誰第一個奪下中國奧運金牌的嗎?
1984年,許海峰的一聲槍響,為中國實現(xiàn)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成功奪下了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那一刻,全國人民沸騰了,要知道,那不僅僅是一枚金牌,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后來,劉翔在110米欄上的突破,更證明了,即使在傳統(tǒng)弱勢項目上,中國人也能創(chuàng)造奇跡。這些金牌,不僅是運動員證明自己的象征,民族自豪感的象征,更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實力。
當然,金牌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很多運動員的命運。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許海峰獲得首枚金牌后,國家體委一高興便決定給當時獲獎的每位奧運金牌運動員,都發(fā)放6000元的獎勵。
而到了現(xiàn)在,很多獎勵加起來也有50萬元往上,雖然跟運動員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但也算是一種肯定。
但其實除了金錢,這些獲獎的運動員還有其他的獎勵,你知道是什么嗎?
冠軍獲贈房產(chǎn)背后
要知道,這些運動員獲獎后,除了國家會發(fā)放獎勵,地方政府的獎勵,更是五花八門,什么房子、車子、現(xiàn)金,那是應有盡有。像劉翔,當年就因為一枚金牌,在上海灘有了一套豪宅,現(xiàn)在市值應該已經(jīng)超過千萬了。
當然,企業(yè)贊助更是少不了。奧運冠軍,自帶流量和話題,哪個商家不想蹭一波熱度?
東京奧運會,當楊倩一槍打出首金,舉國歡慶的同時,一條新聞也登上了熱搜:雅戈爾集團要送她一套房。一時間,“冠軍房”這個詞又被大家翻了出來。
說起來,奧運冠軍拿房這事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幾乎每屆奧運會后,都能看到類似的新聞。送房的理由也都很一致:致敬冠軍,為國爭光。
其實早些年,給運動員獎勵房子的并不是一些企業(yè)。
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一戰(zhàn)成名,上海市政府就獎勵了他一套價值不菲的豪宅,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或許是企業(yè),尤其是房地產(chǎn)公司,發(fā)現(xiàn)這是個營銷的好機會,于是,紛紛加入了送房大軍。
例如郭晶晶、孫楊、葉詩文等,這些家喻戶曉的奧運冠軍都曾收到過開發(fā)商的“大禮包”。
當然,對于運動員來說,房子絕對是個實實在在的好東西。
像跳水奧運冠軍施廷懋就說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拿獎金給父母換套大房子。畢竟,對很多運動員來說,比賽是他們的主業(yè),但是能通過努力拼搏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也是件光榮的事。
但對企業(yè)來說,這事好像就沒那么簡單了。
說白了,送房子就是一場營銷活動。畢竟打出“和奧運冠軍做鄰居”的廣告語,還是十分吸引大眾眼球的,再找?guī)讉€冠軍來小區(qū)里走走秀,房產(chǎn)銷售豈不是蹭蹭往上漲?
2004年,南航碧花園就給好幾位廣東籍的奧運冠軍送了別墅,事后公司高管也大方承認,這就是為了提升樓盤知名度。
當然,這事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企業(yè)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給運動員提供一些物質(zhì)獎勵也是應該的。但問題是,有些企業(yè)的操作就有點過了,恨不得把“我要蹭熱度”幾個字刻在腦門上。
就拿楊倩那事來說吧,雅戈爾集團在網(wǎng)上高調(diào)宣布要送房,結(jié)果被楊倩媽媽打臉,說根本沒人聯(lián)系過他們。這下尷尬了吧,網(wǎng)友們紛紛吐槽雅戈爾是在炒作,企業(yè)形象也受到了影響。
所以說,“冠軍房”這事兒,還得理性看待。企業(yè)想做公益,想支持體育事業(yè),我們舉雙手贊成,但別忘了初心,別讓商業(yè)氣息蓋過了對運動員的尊重。
不過,這些獎勵,跟奧運冠軍后期的商業(yè)價值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他們的代言、廣告、商業(yè)活動,收入之高,或許一般人難以想象。像劉翔、郭晶晶、田亮、鄧亞萍等等,這些名字,哪個不是商業(yè)價值的代名詞?
信息來源:市界Pro:冠軍獲贈房產(chǎn)背后:東京奧運已有10人獲贈,地產(chǎn)商營銷目的明顯
結(jié)語
對于我們來說,奧運金牌它不只是一塊只有重量的金屬,其實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征。它代表著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榮譽和夢想,也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它的價值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反而會不斷激勵我們成長。
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為我國添光奪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