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帥
編輯 | 馮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七年時間,文遠知行終于被“托舉”到了上市的關口。
7月27日消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文遠知行在美股納斯達克提交招股書。外媒透露的信息顯示,文遠知行有望在8月底正式登陸美股,成為“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隨著上市消息的傳出,其在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估值也被曝光——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1億元)。
作為如今業內少有的通用自動駕駛玩家,文遠知行的業務覆蓋L2到L4級自動駕駛,其產品涵蓋了包括無人小巴、Robotaxi、高階智駕在內的多種解決方案。
但業務的廣泛,始終改變不了自動駕駛產業的虧損通病。其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文遠知行經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4.27億元、4.01億元和5.02億元,累計虧損超過13億元。
事實上,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內卷與競爭,身為上游供應商的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也承受著遠高于以往的競爭壓力。服務周期長、回款周期慢、利潤壓縮等問題,已經開始在產業鏈上傳導。
此外,資本市場似乎也正在重新審視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預期。據「探客出行」了解,同為自動駕駛產業鏈的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禾賽科技股價都經歷了斷崖式下跌,投資收益預期遠不如前。
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當智能化、自動駕駛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可或缺的標簽時,資本市場已經冷靜預判到了行業的泡沫。
超300億估值之下,文遠知行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1、頭戴明星光環,燒錢不斷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7年的文遠知行,前身為景馳科技,創始人正是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有著響當當名頭的王勁。
彼時,王勁從其組建的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離開,和時任百度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韓旭共同成立景馳科技。但隨后不久,王勁就因與百度的競業協議而退出景馳科技。景馳科技也在隨后更名為文遠知行,由韓旭擔任聯合創始人。
盡管成立之初經歷一番波折,但業內明星人物的坐鎮,始終為這家公司增添了不少行業號召力和資本青睞。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7年成立,文遠知行累計獲得十輪融資,公開的融資金額超過10.9億美元。其背后的助推者,既包括頭部投資機構,還不乏宇通客車、廣汽、博世這樣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即便融資不斷,但虧損上市,已經成了如今自動駕駛公司共同的“痛”。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數據顯示,即便上市在即,文遠知行的經營狀況也并不樂觀。
招股書信息顯示,2021年-2023年,文遠知行的營收分別為1.38億元、5.28億元和4.02億元,凈虧損為10.07億元、12.99億元和19.49億元,公司非國際財務報告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4.27億元、4.01億元和5.02億元。
作為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高研發支出,讓虧損成為企業常態。
2021年-2023年的三年間,文遠知行的研發支出分別為4.43億元、7.59億元和10.58億元。研發支出遠高于企業營收。
文遠知行也在招股書中表示,隨著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試驗和商業化,研發支出后續預計還會增加。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表示,自動駕駛行業的屬性,讓企業研發費用高企,行業持續內卷,持續輸血已經成為必經之路。
事實上,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壓力,但對于文遠知行來說,更大的壓力在于收入增速的減慢,乃至負增長。招股書數據顯示,文遠知行2024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7.81%。
與此同時,其賬面資金狀況也并不樂觀。招股書顯示,文遠知行目前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為18億元。
“我們自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盈利,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持續。”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頗為坦誠。
按照目前的營收增速和虧損現狀,登陸資本市場,尋求新的資金支持,已然成了文遠知行的必選題。
2、被合作方托舉,但商業化落地仍舊艱難
縱觀如今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暗流涌動,每一家企業都試圖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在一眾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文遠知行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其對于業務線的廣泛布局,包括乘用車、貨車、無人小巴、多用途車等各種類型的自動駕駛上車產品。
據介紹,文遠知行的業務目前主要有五個板塊: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bus(自動駕駛小巴)、Robovan(自動駕駛貨運車)、Robosweeper(自動駕駛環衛車)、ADAS(高階智能)解決方案。
而這種能夠在各個細分自動駕駛場景和級別應用的能力,便是通用自動駕駛。
目前,文遠知行是全球首家向公眾提供L4級Robotaxi服務的企業,也是首家對外提供自動駕駛小巴服務的公司。2019年,文遠知行落地全國首支一線城市的Robotaxi車隊,在廣州正式開啟運營服務。
早期的先發落地優勢,讓文遠知行較早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優勢。但隨著政策的開發以及同行業競爭者的開發加速,文遠知行的先發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更令人意外的是,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總共售出19臺,其中2021年5臺,2022年11臺,2023年3臺。無人駕駛小巴的銷量三年分別賣出38臺、90臺和19臺,累計不足200臺。
而在自動駕駛小巴業務層面,則要得益于宇通客車。早在2020年,宇通客車就戰略投資了文遠知行,推動后者在小巴、公交車等自動駕駛商業場景的應用。除此之外,文遠知行在自動駕駛貨運車上的商業化落地,同樣離不開合作伙伴江鈴汽車的支持。
(圖 / 文遠知行官網)
然而這種程度的商業化,很難證明其商業模式的成功。
張翔也認為,文遠知行未來業務的發展,也充滿著不確定性。“從近段時間的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對于自動駕駛的信賴感進一步降低,信心不足。自動駕駛公司實際展示出來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都沒有想象中那么高。”
除了無人駕駛產品應用效果受限外,在高階智駕軟件方面,文遠知行對于合作伙伴的依賴程度也頗高。
在介入文遠知行的股權融資后,2022年5月,文遠知行與全球最大Tier 1博世聯手,開展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兩年之后,雙方迅速量產“博世中國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該方案也被搭載在奇瑞星途星紀元ES、ET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與博世的合作在帶來訂單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讓文遠知行的高階智駕業務患上了博世“依賴癥”。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體營收同比下滑17.81%,ADAS研發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4390萬元。文遠知行坦言,公司向博世提供的定制研發服務收入減少,是整體業績下降的原因之一。
3、大規模商業化在即,考驗剛剛開始
盡管文遠知行預計,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高達1.7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6390億美元,但“錢景”或許遠沒有那么快到來。
如今,自動駕駛產業仍被定義為早期,但卻已經有企業死在了沙灘上。
今年4月,Open AI投資的自動駕駛軟件初創公司Ghost Autonomy宣布,考慮到當前的融資環境以及自主開發和商業化所需的長期投資,長期盈利之路尚不確定,已于2024年4月3日關閉全球業務并關閉公司。
生死就在瞬間。這家公司與文遠知行同年創立,并于去年成功上市,但卻倒在了真正商業化之前。
這也印證著,持續的造血能力和資金狀況,始終考驗著行業內的每一家公司。
仔細看文遠知行的收入狀況,招股書顯示,文遠知行收入支柱發生明顯變化,由原本的產品收入為主轉變為服務收入為主。
數據顯示,在2021年-2023年,文遠知行產品收入從1.02億元降至5419萬元;服務收入從3657萬元增長至3.48億元,同比增長850%。可以說業務收入的增長,全部來源于服務收入的增長。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這種轉變意味著隨著產品的落地,客戶需求在發生變化。
但不同于產品收入的一次性交易,服務收入需要長時間的項目對接服務,并且客戶要求更高、對接更復雜。
一位自動駕駛軟件服務提供商向「探客出行」表示,現在給客戶提供服務幾乎需要24小時待命,項目時間完全配合客戶需求。
即便是這般服務,簽訂合作也競爭壓力頗大,回款更是艱難。
就文遠知行的業務而言,其目前這種與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合作的業務模式,對于客戶的依賴性更高。
而令文遠知行頗為尷尬的是,隨著車企自研技術的成熟,外部采購也變得更少、更精細。僅就智駕方案而言,特斯拉、小鵬、理想、蔚來均逐步推進全棧自研。
留給文遠知行的規模商業化時間也越來越短。在國內玩家空間被擠占的情況下,文遠知行計劃開拓海外項目,在海外拓荒。
據金融界報道,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信息,文遠知行于2023年成功獲得了阿聯酋頒發的首張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初步許可證,不過目前其在該地的運營規模仍相對有限,僅部署了10輛無人駕駛汽車,包括8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和2輛無人駕駛公交車。
按照規劃,文遠知行計劃至2025年在阿聯酋市場投放數百輛無人駕駛汽車,以期擴大其海外運營版圖。
但行業的更迭速度遠超想象。在張翔看來,如果成功上市,未來三五年內,文遠知行需要進一步謀求大客戶的支持,以最快速度爭取規模商業化的實現。
*文中題圖來自:文遠知行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