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中西方對對方的認知是非常錯位的,有巨大差異的。
最近我看到兩個特別讓我吃驚的事情。
1:一個在華意大利博主“京城小雷Alex”在6月初發的視頻,說他被意大利本國媒體采訪他在中國的生活,媒體報道文章的 評論區都是意大利人的評論,其中有這么一個意大利語的評論,
說“在中國,如果有三個人聚集在一起,政府就會要求他們散開,而且他們有自己的whatsAPP”。
也不知道在哪里聽說的中國三個人聚集就不行,外國普通人被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2:另一個更讓我覺得離譜的事情,是我在7月初 看了油管那對愛爾蘭網紅(two mad explorers)的發的一個視頻,這個視頻是這對夫妻對他們中國旅行視頻的評論的回應。
看了讓我感到特別震撼,2024年的今天,竟然還會對中國有這樣的認知。
這對網紅拍了好幾個中國高鐵,以及好幾個在中國逛超市的視頻,評論區就有好多人評論,然后他們驚奇的發現有這么的回復:
1):有人說他們的高鐵視頻是造假的,因為中國的高鐵正常都是空蕩蕩的(覺得中國人坐不起高鐵?),但是他們在拍的時候旁邊都坐著很多人,認為是造假找的演員來拍的,是給中國搞宣傳。
當然這對愛爾蘭網紅嘲諷了這些說法,并說你們也看到我們在高鐵站的時候拍的視頻,車站里面至少有10萬人,而且最后也去了全國各地,怎么會是造假,中國也不可能為了我們兩個人專門搞這么大的表演。
2):還有人說他們在中國逛超市的時候,里面都沒啥人,比較空,是因為在中國只有社會高級人士(high ranking member of society)才會被允許進入超市購物。
老實說,我看到2024年的今天外國人對中國還有這樣的認識的時候,簡直太震驚了,超市這種日常生活如此常見的東西,怎么會是社會上層人士才會被允許進入呢?
這對夫妻也駁斥了這種說法,說他們去逛了沃爾瑪還有其他中國本土的超市的時候,時間是比如早上十點,這個時間本來別人也不會去超市。畢竟超市人滿為患的時候太擠他們拍視頻也不好拍。
另外就是他們認為中國電商發達,所以很多人并不需要去超市購物。
實際上,就我的親身經歷來說,非常多的西方普通人還以為中國有一個叫社會信用分的東西,政府用這個社會信用分來控制老百姓,誰不聽話就扣分,我就被老外問過。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那是社會失信人系統,老賴會被限制坐飛機和高消費。
一邊是西方普通人對中國的印象如此落后于時代,而反過來又是如何呢?
這次的巴黎奧運會就是很好的例子,“松弛感”這個詞在國內網上成了熱門詞匯,巴黎開幕式沒有在體育場進行,而是在塞納河上游船和河邊表演的形式就辦了。
我在國內正規媒體,自媒體,還有普通網友的評論中,都能看到很多人把這種開幕式稱之為法國人松弛感。以下都是我隨手搜到的國內正規媒體或者自媒體的標題,比如:
“塞納河上的奧運開幕式刷屏,法式松弛感才是重點”
““松弛感”席卷巴黎奧運開幕式:一場顛覆傳統、重塑奧運精神的視聽盛宴”
“巴黎奧運會,把法國人的浪漫和松弛體現得淋漓盡致! ”
“不愧是浪漫松弛的巴黎!多圖回顧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全過程”
盡管在開幕式上出現了把奧林匹克會旗掛反,法文和英文轉播方都把大韓民國的全稱念成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低級錯誤,國際奧委會還在韓語官方賬號致歉。
但我還是看到有一些網友評論說,世界不是只有整齊劃一,還有的說法國人是允許犯錯誤的,而中國人做錯了事就會很嚴重,表達了對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欣賞,
還有人說“在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松弛感”表現為對傳統的突破,對形式的簡化,對人性的回歸,以及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融合。”
呃,怎么說呢,如果單看開幕式的舉辦地點,這么說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因為開幕式是在塞納河而不是在體育場舉辦,這個創意早在2021年12月13日就公布了,這是法國人比較早就在策劃的事情,而且說實話我也覺得挺有創意的,比之前都在體育場舉行有了創新。
當然,宣傳黑男+白男+白女“三人行”,還有最后的晚餐里面出現渾身涂滿藍色的老頭,還有女裝男性之類的我就不評論了,畢竟別人的“多元文化”嘛,反正我不希望這些文化進入中國。
只不過把辦奧運會中出現的各種負面事情都說成是法國人的松弛感,我覺得就是加了太多濾鏡的結果了,法國人可不只是奧運會開幕式上出現低級錯誤。
巴黎奧運會是法國當地時間7月26日晚上7點半舉行的,開幕之后才兩三天,我就已經看到各路運動員和媒體的報道了如此多的不靠譜事件。
1:中國羽毛球隊隊員世界冠軍鄭思維發視頻說,主辦方安排他們九個人住一套公寓,總共有2個廁所,敢情這運動員回來了上廁所還要排隊。
奧運會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強么,這樣怎么保證運動員發揮出最高競技水平呢?
2:把南蘇丹的國歌放成了蘇丹國歌
3:女子100米蛙泳半決賽阿根廷隊員出場時國旗放成了中國國旗。
4:已經轉成加拿大國籍的運動員董星宇發文吐槽說
“奧運會班車坐了一星期,準點率低于10%,比班次表上時間晚個三四十分鐘都是正常的”
“今天比賽日啊,大哥,還有1小時我就比賽了。這班車司機告訴我們,他get lost了”
老實說,掛錯旗幟,放錯國歌,念錯國名這些事情都忍了,紙板床也可以說成是環保考慮,
但如果連給運動員提供足夠的廁所和住宿這種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甚至接送運動員的奧運會班車準點率都只有10%,更讓人驚奇的是不只遲到幾分鐘,而是遲到三四十分鐘還是正常,這已經超出正常的范圍了,我覺得是體現了組織能力的低下。
但這并不妨礙國內依然不少人覺得這體現了法國人的浪漫,隨性,松弛感,我覺得這些就是國家濾鏡帶來的結果,國內不少人依然把法國當做一個事事比中國強的發達國家。
我覺得這是錯誤的,法國的確是發達國家,但事情是動態變化的,法國也不可能事事比中國強,很多方面已經不如中國。
曾經的法國還能打到莫斯科呢,但是后來幾個星期就被德國占領了。
就在這段時間,我都刷到兩個博主在巴黎被坑了,
一個是數碼博主李杰靈夫妻在巴黎街頭打那種人力的三輪車,騎三輪車的還是個年輕女性,上去的時候說打表只要幾十歐,結果2.1公里的路程竟然要收188歐,說是一個人收94歐元,幸好有朋友過來,于是就收了50歐元,但實際后來問了別人說給10歐都算多了,這是巴黎街頭的常見騙局。
另一個是徐靜雨,他到巴黎后在社媒發文說到了法國后,濾鏡全碎了,總共打三次出租車就有2次被坑,一次是從埃菲爾鐵塔到凱旋門,總共不到3公里,不打表直接一口價要了他50歐。
第二次是從凱旋門到他住的店,上車時特意叮囑by the meter,打表計價,結果表是打了,但地圖距離4公里左右的車程,最終還是收費30歐。
因為曾經在歐洲工作過幾年,不少城市我都住過,因此我對歐洲還算熟悉, 我之前在巴黎也待過一段時間, 當然我 去之前就知道有各種套路,從香榭麗舍大街上讓你簽字的吉普賽人,到 搭話 的黑 人。
以及在酒店大廳,以及餐廳都能被偷包包 ,因為事先對這些有心理準備,所以我 沒有被 坑。
你難以想象,巴黎還有不少入室盜竊的案件吧?這次奧運會阿根廷足球隊隊隊員在訓練場訓練時,更衣室就被人偷了。
但是我知道很多國人第一次去巴黎,是帶著浪漫+發達國家+當地人文明禮貌的印象去的,因此警惕性很低,也就容易中招。
老實說,我非常懷疑國內網上那些即使巴黎奧運會出了如此多的問題,明顯反映出組織能力拉胯,還猛夸法國人隨性,浪漫,有松弛感的人,是不是從來沒有去過法國,估計他們經歷下幾次巴黎街頭的騙局,經歷下被坑被偷之類的事情后,才會改變認識,回歸到理性化。
我想這種中西方認知錯位的現狀,還需要很多年才能改變,尤其是需要中國的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后才會改變。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看到不少西方的油管網紅跑到中國旅游拍視頻,有很大的流量,這些人來到中國后大多感到非常意外,因此說了很多中國的現狀,包括基礎設施先進,移動支付普及,城市干凈整潔,社會治安安全之類, 但是我看依然不少老外表示不相信, 因為他們從自身經驗出發 , 那就是 :“ 既然你們把中國說的那么好,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中國人跑到我們的國家來呢?”
我覺得還有的西方人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覺得中國人對其還是有仰視態度,過去一年我看的各種外國人,不只是白人,而且有黑人,印度人等來華拍的視頻,獨自旅行的外國男性被中國女孩主動搭訕的非常普遍,還會主動留聯系方式,而這些老外男性博主也會樂意的把視頻上傳,然后取個夸張的標題,評論區則是各種感覺很自信的外國男性評論。
我在油管上看到老外男性博主來華獨自旅行的,基本都會上傳這種視頻, 老實說看到這些東西我心里是不太舒服的,感覺我們被人看輕很掉價,但是我知道這是長期仰視國外的氛圍造成的。
所以這玩意兒只能說我們的發展水平還是不夠,要依靠繼續穩步提升國內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改變我國國民對國外還普遍存在的仰視認知。
所以我之前為啥挺關注外國網紅來華后拍視頻這個現象,還寫了兩篇文章
在我看來,來華游客 數量增加 是好事 ,但并不是全部,同時也很重要的是大量拍攝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對于對外宣傳的促進。
我們當年八九十年代,21世紀初國內能夠去國外尤其歐美的人寥寥無幾,但為何能形成全民崇洋的氛圍?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巨大的發展差距,另一方面是因為極少數出國的精英群體,創作了大量的文章,影視作品講國外是多么的美好,國內的一代人都是看著意林,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長大的。
這些少數到了國外的精英群體創造的文化產品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同時普通人又缺乏一辯真假的信息渠道。
其實今年上半年來華外國人人數,也還遠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就以上海為例,6月份入境旅游外國人人數為40.39萬人,而2019年的6月是56.99萬人,僅僅恢復到70.9%,但去年底以來這些入境外國網紅拍攝后在油管和tik tok上面的視頻,卻有巨大的播放量,這就有很好的效果。
少數人影響了非常多的人,這就是和疫情以前不太一樣的地方。
還有就是,中國在開始做一些能夠讓全人類都感到敬佩的事情,比如我在兩個月前就發過一篇,載人登月和無人駕駛普及這兩件事,未來實現后會有巨大的轟動和宣傳效應。
硬件基礎設施的改變很容易,但人的思想的改變,時間還要長的多,還需要以10年為單位的時間,我覺得要等國內的10后們也長大了,而同時西方能夠有條件大量接受正面中國信息的孩子也長大了,這種中西方對對方的認知差異才會徹底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