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清末的官員為什么會唯唯諾諾?我們如果以清末的大清官場為例做一個詳細的分析,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滿清入主中原,把中國徹底拖進落后的深淵。清政府的統治者認為,我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誰都管不著,他們哪里知道,國門之外已經換了天地:那些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憑借產業革命與近代科學技術的完美融合,獲得飛速發展,開始了海外血腥的殖民掠奪,土地廣袤、物產豐富的中國正是他們的覬覦之地!他們的眼睛已經虎視眈眈地瞄準了中國,大清官場從慈禧太后到普通官員的所有風吹草動都已經在他們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們才能入木三分地評價當時的大清官場:誰都唯唯諾諾,其實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而已!
榮祿
1900年1月24日,正是農歷己亥年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慈禧太后撇開皇上,自己在西苑儀鑾殿召見宗室親貴、親王大臣以及大學士、軍機大臣、各部尚書侍郎、內務府大臣等重要臣僚。慈禧太后此舉名為“叫大起”,什么是“叫起”?清王朝規定,皇帝每天翻牌子,點名召見部分或者全部軍機大臣,咨詢了解具體政務并作出決斷就稱為“叫起”。
“叫起”并不罕見,但像今天這種大規模“叫起”,卻是罕見,“叫起”的事由就更為罕見——原來是為了皇上的廢立之事。光緒皇帝當初也是慈禧太后親手所立,如今怎么又突然想要親手廢了他?事情的根源就在于一年多以前,也就是1898年的“戊戌變法”,慈禧太后無法容忍的是她親手扶上寶座的光緒皇帝,也是她的親外甥,竟然縱容康有為這幫“亂臣賊子”謀害她。
那時,光緒皇帝讓小臣袁世凱帶兵入京,包圍自己的頤和園,找來大刀王五想要趁亂殺死自己,這就是光緒皇帝干出來的、讓慈禧太后痛心疾首的“圍園殺后”的蠢事。這事讓慈禧太后又憤怒、又悲哀,這個親外甥,4歲的時候由自己扶上皇帝的寶座,23年以來,天天都在自己身邊,恭恭敬敬地請安,當面稱自己為“親爸爸”,背后竟然干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
慈禧太后除了憤怒和悲哀之外,就是恐懼,因為她太明白了,現在自己手握大權,皇上是自己手里的傀儡,但終究皇上比自己年輕得多,自己會死在他的前面,到那個時候,自己會不會身敗名裂,能不能進皇陵,都是皇上說了算。與其到那個時候落得不堪的下場,還不如趁自己手握大權的時候,廢了這個不聽使喚的皇帝,從這時起,她就有了這個執念。
大清官場最不缺的就是奴才,奴才最擅長的本事就是猜測主子的心事——揣測上意,再曲意逢迎。所以,慈禧太后重新訓政還沒兩天,就有御史上了份密奏,提出“皇上得罪祖宗,當廢!”4天后,慈禧太后下詔,稱“皇上從4月以來,身體越來越差,治療也不見起色”。光緒皇帝這個3個多月以前都還在銳意搞變法改革的年輕人,突然就“病入膏肓了”!
從西歷10月開始,太后要朝廷每天都公布皇帝的脈案,用意很明顯,就是要用這種形式向世人宣告,光緒皇帝駕崩進入倒計時!但這一招很明顯用力過猛,吃相太難看,搞的中外朝野震動,謠言四起,慈禧太后也有點招架不住了。在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召來最信任的親信榮祿——光緒皇帝搞戊戌變法的時候,負責拱衛京畿的正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
慈禧太后正因為當時安排了榮祿在這個要害的位置上,她才能安心地躲在頤和園冷眼旁觀,看光緒皇帝能折騰出什么東西來。等到慈禧太后發現光緒皇帝竟然干出了圍園殺后的蠢事以后,立馬出手收拾了光緒皇帝,不到半個月,慈禧太后就把榮祿召進京,授予軍機大臣,并統領京城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武衛軍,榮祿就此成為朝中梁柱,更是慈禧太后倚重的親信。
慈禧太后
于是,慈禧太后單獨叫起榮祿,榮祿跪在地上靜靜聽完太后的想法,其實,他早已明了太后的心思。此刻,他的腦子在飛速運轉,思索如何答復太后的話。從內心而言,他并不認同皇帝所謂的新政,這個千瘡百孔的老邁國家,一旦采用皇帝那種急躁冒進的新政,更何況又是由那些沒有實際經驗的漢人讀書人操持,只怕這個國家會垮得更快!
再說,那些漢人讀書人總是把他們這些大臣視為顢頇無能,想著一夜之間取代他們,這自然也讓榮祿敵視他們,就更加希望阻止年輕不懂事的皇帝蠻干,對他們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請太后重新訓政,好讓大清王朝重回過去的軌道。所以,榮祿支持太后發動了政變,瓦解了所謂的“戊戌變法”,但這也讓他和太后并列成為阻止中國變法的障礙。
已經這樣了,如果他要再幫著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給廢了,那他就徹底得罪了光緒皇帝背后的那幫官僚集團,且必定會背上遭天下咒罵的惡名了,想到這里,榮祿認為,自己此時該做的選擇就是“知所止”,這是做人的智慧,更是做官的智慧。但榮祿也明白,他不能勸諫慈禧太后收回要廢了光緒皇帝的成命,與太后正面發生沖突,那得多愚蠢的人才干得出來!
他為什么能一直得到慈禧太后牢固的信任?就因為他從不因任何事和太后發生正面的頂撞或沖突,榮祿對此實在是太駕輕就熟了!他最擅長的就是借用別人的意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借用別人的手來推行自己想干的事或阻止自己所厭惡的事,這就是他的政治智慧,也是他做人的智慧,這種智慧讓他在大清官場如魚得水、扶搖直上!
榮祿想明白了這一層,于是就建議慈禧太后:廢立之事朝廷不怕有什么反對意見,只是現在地方督撫重權在握,凡重大決策如果沒有他們的認同與執行,只怕無法穩固。如果他們反對,只怕會引起亂子。所以,不妨先由我私下與他們逐一溝通,先只透露太后將為同治皇帝立后,后面的事再一步一步來。榮祿的意見得到太后的認可,著他照此辦理。
隨著榮祿獲權代表慈禧太后向督撫們征求廢立之事的意見,此事就在更大范圍內傳開了。湖南巡撫陳寶箴和兩江總督劉坤一都反對廢掉光緒皇帝,他們認為,君臣綱常是大清王朝根基穩固的關鍵保證,如果皇位都可以輕易動搖,那就必然引起很多人的覬覦之心,國家就必然會由此陷入動蕩之中。所以,不可輕言皇帝的廢立之事。
陳寶箴和劉坤一更是向榮祿直言:此時輕言皇上的廢立之事,必然遭到中外的多方責難,引起各種真真假假的政治傳言,那么,皇室秘聞成為百姓街頭巷議之事,皇室顏面何在?權威何在?也為你榮祿著想,自古參與皇帝廢立之事的臣子,又有幾個落得好下場?后世都把“欲行伊尹霍光之事”視為對權臣的最嚴重指控,更何況你還沒有伊尹霍光的德行呢!
光緒皇帝
榮祿收到陳寶箴、劉坤一等地方督撫言辭激烈的復電,不敢直接向慈禧太后匯報,想了多日,終于想到一個法子:他知道慈禧太后向來迷信,曾數次有事就向正陽門外關帝廟和地安門內精通梅花易數的趙瞎子問吉兇。于是,他特意就此事派人到關帝廟求了一簽,又到趙瞎子那里占了一卦,再來上朝。太后問起皇上廢立之事,他便拿這一簽一卦來說事。
榮祿獻上一簽一卦,解釋說,這一簽一卦所示為亢龍有悔,意思是不可妄動,動則不利。太后聽了默然不語,這是她最在意的兩大權威機構,如今都表示負面意見,她心中豈能不受影響?過了兩天,榮祿才把地方督撫那些復電呈給慈禧太后,太后這才松動了廢立之意。可是,慈禧太后卻把這些地方督撫的反對都記在賬上,以后再找機會慢慢收拾他們。
10月,陳寶箴就先被慈禧太后收拾了,上諭說他“濫保匪人,有負委任,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同時,慈禧太后還順帶把陳寶箴的兒子陳三立也給革職了事,父子倆一起被太后收拾了。這還沒完,1900年7月,京城局勢危如累卵之際,慈禧太后仍不忘派江西巡撫松壽將已回老家閑居的陳寶箴賜死。陳寶箴有個赫赫有名的孫子,是個大學問家,名叫陳寅恪。
說回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那流亡在外的康有為對外國媒體宣稱,他逃離北京之前,光緒皇帝的身體都很健康,清廷所發布的“光緒皇帝吐血”的消息,純粹是反對變法的旗人造謠,目的就是為弒君做準備!10月下旬,《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甚至獲悉,光緒皇帝即將被謀殺,選定的繼承人是端王那只有10歲的孫子(其實是端王的兒子)!
而且,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的第二天,英國艦隊就直接從威海衛駛向大沽口,英駐華公使以半官方的身份警告清政府的總理衙門,如果光緒皇帝在這次政變中死去,那將在國際上產生不利于中國的后果!他還向慶王奕劻提出,派外國醫生去確認光緒皇帝的健康狀況,再簽署一份健康證明傳示各國使團!對大清王朝而言,這可算是赤裸裸的干預內政了!
英駐華公使正猜想他此舉干預大清國內政,料定大清國不會執行。誰知,第二天總理衙門就通知他,接受他的這一建議。他猜想到了,此事應當是慶王奕劻所推動,因為奕劻也不贊同廢了光緒皇帝,他的政治智慧和做人智慧與榮祿如出一轍——都在想盡辦法借他人的力量阻止皇帝是廢立之事。
英駐華公使熟知大清官場,在他看來,整個大清官場似乎誰都唯唯諾諾,沒有主見,但實際上,誰都在打著自己的小九九而已!不久后,經法國醫生進宮給光緒皇帝診治(其實只是體檢),醫生的結論是:光緒皇帝只是有些小毛病,明顯沒有任何會危及生命的迫在眉睫的危險,不妨他處理國家大政!
慶王奕劻
這一體檢報告原件現在還保存在布魯塞爾比利時外交部的檔案館里,事情到了這一步,自打戊戌政變后就心心念念想要廢掉光緒皇帝的慈禧太后,看來終究走不到把光緒皇帝拉下馬甚至直接從肉體上消滅光緒皇帝的這一步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被迫終止了廢掉光緒皇帝的行動,圍繞“光緒皇帝的廢立之事”,卻讓我們看清楚了風燭殘年的大清王朝腐朽的官場!
參考書目: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譚木聲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