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摩登消費
作者 | 龐龍彪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審核 | 頌文
作為在疫情期間迅猛出圈的小家電品牌,小熊電器一直以時尚的設計和親民的價格著稱,頗受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卻讓這個品牌陷入爭議。
從產品質量屢遭投訴,到公司財務總監離職,再到股價大幅下跌以及溢價購買虧損公司,這些事件不僅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產生了一些擔憂。
1、產品質量屢遭投訴
近期,根據全國12315消費者投訴信息公示平臺的數據,小熊電器新增了多起消費者投訴案例。
截至7月30日,該公司近一個月的投訴總量為24件,環比增長了242.86%。近一個月公示調節成功率為91.67%,環比下降8.33%。
全國公示信息顯示,今年7月2日,一位李姓消費者反映自己通過電視電話購物及郵購購買了豆漿機可能存在質量問題,要求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更換、退貨。
最終在7月29日,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處理部門為佛山市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今年7月15日,消費者喬某反應其于2023年8月1日通過現場購買的落地式電風扇可能存在質量(產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問題,要求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退賠費用。
在佛山市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處理下,雙方于今年7月29日達成調解協議。
今年7月25日,消費者馬某反映其于2024年5月1日通過網購購買的其他家用小電器產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但在7月25日,雙方并沒有達成調解協議。
此外,「摩登消費」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截至7月30日,小熊電器也有553次投訴,其中已完成數量為473次。近30天內,小熊電器遭到18次投訴,已完成數量為3次。
在最近的投訴中,一位網友在7月29日發文稱,自己在2023年12月在小熊電器旗艦店購買了一款面條機。買回去三個月僅使用五次出現故障機器無法使用,于2024年3月向客服反饋。
當時,客服給了換新的售后服務,三月底該網友收到換新機器之后,竟然一次都無法使用,因是幫家中老人購買所以今天才知道情況,向客服反饋,對方以“過了退貨時效”為由拒絕退款。
因此,該網友質疑道:小熊電器自己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一個新機器買來半年,期間甚至換新過一次,使用次數不到七次?你們以退貨時效過了拒絕退款這合理合法嗎?
7月29日深夜,小熊電器回復稱已經受到客戶反饋,將會盡快聯系客戶。后續的處理結果暫未公布。
2024年7月13日,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在2022年11月14日購買的小熊電飯煲(型號:DFB-C30L3)在2024年7月6日凌晨4:30分使用時發生明火,家人因吸入過量煙霧造成人身安全,裝修遭到嚴重破壞,聯系廠家客服只提補償損失,卻無法出具賠償和解協議書。
該網友說當時119出警可證實是電飯煲自燃,小熊客服至今堅持私下轉賬,但是無法給出紙質說明,本人怕后續會惹上商家報復也堅持不敢收錢。訴求賠償個人經濟損失和和解書,涉訴金額為3萬元。
小熊電器在7月13日回復這位網友,最終網友在7月17日確認投訴完成,并對處理結果給出了5星滿分的評價。
總的來看,消費者投訴的頻發,無疑暴露出小熊電器在產品質量把控以及售后服務方面的不足。
作為小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一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還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
因此,小熊電器必須深刻反思,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達到消費者的期望和要求。
2、財務總監離職,股價3個月內降35%
2006年,李一峰在廣東佛山創立了小熊電器,最初主要專注于酸奶機的研發與生產。
2010年以后,小熊電器的產品品類開始從酸奶機拓展至其他小家電產品。2018年,小熊電器提出了“萌家電”的定位,其產品設計和品牌形象開始更貼近年輕消費者。
2019年8月,李一峰帶領小熊電器在A股上市。
從2016年到2023年,小熊電器的年營收分別為10.54億元、16.47億元、20.41億元、26.88億元、36.6億元、36.06億元、41.18億元及47.12億元。
在這8年里,僅有2021年的營收出現了同比下滑1.46%的情況,其余年份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不過,在2023年和2022年,小熊電器的營收同比增速降至了14%左右,低于2020年之前同比20%以上的營收增速。
在凈利潤方面,小熊電器的年度凈利潤也從2016年的7154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4.453億元。不過,其2023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5.24%,低于2022年同期的36.34%。
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小熊電器的營收為11.94億元,同比下降4.58%,凈利潤為1.508億元,同比下降8.53%,這已經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業績雙降的情況。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這也表明了小熊電器面臨著年度業績增速放緩,甚至是單季度業績下滑的挑戰。
與此同時,小熊電器的管理層也發生了變化。
今年6月,公司公告稱,財務總監馮勇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財務總監一職,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截至該公告發布之日,馮勇衛持有公司股權激勵限售股20000股,他辭職后,小熊電器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回購注銷。
公開資料顯示,馮勇衛出生于1984年,他曾擔任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咨詢顧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及海外子公司財務負責人、廣東樂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德誠珠寶集團有限公司財務主管等職務。
馮勇衛于2023年6月份加入小熊電器,2023年12月18日在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小熊電器的財務總監。他離職時,距離他加入公司才1年時間,升任公司財務總監也才半年時間。
該公司的上一任財務總監是在2023年4月份離職,相當于在一年半內,小熊電器有兩任財務總監離職。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馮勇衛的離職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追問他離職有無其他原因,但小熊電器給出的回復均是因個人原因辭職。
對于投資者關于“貴公司連續兩任財務總監都離職了,是否對你司近期的財務工作造成影響”的追問,小熊電器在今年7月9日的回應是公司目前經營狀況良好,各方面運作正常。公司將根據相關規定盡快完成新的財務總監選聘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馮勇衛辭職的消息出爐后,小熊電器的股價在6月19日、6月20日和6月24日分別下跌了3.05%、3.81%和4.64%。
2024年5月15日,小熊電器的股價最高曾觸及67.8元/股,但在7月9日,該公司的股價曾在盤中觸及44.07元/股的近3個月新低,股價跌幅達到35%。
截至8月1日收盤,該公司的股價為47.95元/股,總市值為75.21億元。
3、溢價購買虧錢公司,瞄準個護賽道
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廚房小家電市場呈現收縮趨勢,零售額和零售量均呈現同比下降的狀態,預計2024年中國廚房小家電市場仍將下滑。
在廚房小家電市場萎縮,小熊電器業績增速承壓的背景下,創始人李一峰兵行險著——小熊電器在7月18日發布公告,宣布收購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
公告顯示,小熊電器將以約1.544億元的價格,收購羅曼智能61.78%的股權,此次他們是溢價109%收購了羅曼智能的股份。本次變更后,羅曼智能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將羅曼智能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羅曼智能主營業務為個人護理小家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營產品包括口腔護理電器、美發護理電器。
其中,口腔護理電器主要包括電動牙刷、沖牙器及周邊產品;美發護理電器主要包括無刷電吹風、無刷風梳、傳統電吹風、卷發器、直發器、電動剃須刀、電推剪。
據悉,電動牙刷、無刷電吹風、直發器收入占比較高,是該公司的主要產品。
(圖 / 小熊電器官方微博)
小熊電器在公告中表示,羅曼智能與小熊電器具有顯著的互補和協同效應。本次收購后,小熊電器也將深度布局個護小家電產品,通過整合、賦能后,公司逐步將個護小家電業務做大做強。
同時,其強調公司已對這次交易進行充分分析、論證,但公司和目標公司經營情況可能受市場需求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經營管理不達預期等影響,投資回報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羅曼智能銷售模式包括ODM/OEM代工和自主品牌業務,以ODM/OEM代工業務為主,2023年代工業務的收入占比為80%。代工客戶包括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日本雅萌、法國賽博等。
目前,羅曼智能自主品牌業務規模較小,該業務收入占2023年收入的比例為20%。由于該項業務自投入運營以來持續虧損,對羅曼智能整體業績拖累較大,導致其2023年凈利潤為負數。
對于小熊電器溢價收購一家虧損公司的行為,有投資者提問董秘:
“收購羅曼智能的考察足夠嗎,是否有和其他標的做充分的對比?這家公司我看是虧損狀態,是否有購買不良資產的嫌疑?”
對此小熊電器董秘回應稱:“公司已就收購羅曼智能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并聘請了會計師和評估師對其進行了審計和評估。羅曼智能包括代工和自主品牌兩塊業務,其中代工業務已建立了競爭優勢……”
目前,個護小家電領域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國外品牌有飛利浦、戴森、松下等,國內品牌也有美的、海爾、素士、Usmile等多個品牌共同競爭。
未來羅曼智能能否扭虧為盈,小熊電器又能否憑借羅曼智能的個護家電代工業務實現業績的增長,都有待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文中題圖來自小熊電器官方微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