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臺回復書名一鍵免費閱讀 : 明朝那些事兒 | 我與地壇 | 滄浪之水 | 長安的荔枝 | 生死疲勞 | 三體全集 | ……
你會不會常常有這樣的想法?
“我今天是不是說錯話了?”
“為什么身邊的人今天好像都不理我?”
“領導今天看我的眼神好像不太對。”
“為什么我發了信息,對方卻只回了我一個字?”
如果有,你就需要意識到自己可能是一個很愛胡思亂想的人,而這樣的情緒常常會干擾你正常的生活。
但這只是初級階段,慢慢這種情緒就會演變成消極情緒,使你陷入思維的死循環,任由恐懼和焦慮一點點吞噬掉你,就像得了病,需要治療。
美國心理學暢銷書作者查斯·希爾在其新書《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中說:“人生不止一種選擇,每個人都能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點擊圖片,獲得《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希爾是個人成長、壓力管理和社會交往方面的專家,重點研究心理態度、情緒復原力、自信力及如何在現代世界中設定界限。
在他看來,只需要通過七步,就可以輕松應對胡思亂想,具體步驟是:
了——了解大腦運作方式。
解——解析思維模式。
打——打敗消極思維。
消——消除精神反芻和過度思考。
重——重塑大腦,控制情緒,減輕壓力。
放——放下消極情緒和擔憂。
收——收獲正能量。
書中的內容則是針對這七個步驟一一展開,同時你還會掌握2個原理、3個心理自測工具、10個自我調節方法、3種角色扮演、4種情緒拆解、3個自我照顧方式等多種方法來面對消極思維。
這也正是作者希爾寫這本書的目的:幫助大家以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走出消極情緒,過上幸福生活。
試問,我們誰沒有跌入過谷底,經歷過一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呢?但只要我們做好了準備,就能迎接新的開始、新的機遇、新的一天。
圖片源于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來人類這么消極
01
你有過感覺自己走在懸崖邊緣,不堪重負嗎?你有過感覺自己徹底無藥可救了嗎?
其實不用擔心,很多人都跟你一樣。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們80%的想法都是消極的。
如果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12000-50000個想法,那么消極想法就有9600-40000個。這么多消極想法,光想一想就很累了。
然而消極情緒與骨折或起皮疹不同,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與你如影隨形。
圖片源于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面對消極情緒,我們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要因為有消極想法而自責。
更何況《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一書告訴我們,關于大腦的消極想法,我們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祖先,因為他們需要時刻警惕環境中的危險。
人類進化至今,心理學家也一直關注大腦的這種現象。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喬波就對大腦皮層的活動進行過研究。
試驗者將被試者分為兩組,一組人接受積極情緒圖片的刺激,另一組人接受消極情緒圖片的刺激。
結果顯示,與積極圖片相比,消極圖片能引起更強烈的腦電波活動。
這也就解釋了,比起積極的體驗,我們更容易記住消極或痛苦的經歷,比如相比于贊美,侮辱更難令人忘懷。
點擊圖片,獲得《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雖然我們知道了大腦傾向于有消極想法,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任由自己被消極情緒所包圍。
書中給我們提供了6個消極的典型錯誤思維,避免日后重蹈覆轍。
1.凡事非黑即白:當世界不再只有黑與白,我們的選擇會更多,也更容易調整自我。
2.假裝若無其事:若無其事或置若罔聞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不如直面問題。
3.自覺力不能及:生活中雖然有很多事我們力不從心,但不要忘記,我們還是可以掌控自我和應對當下這一切的方式。
4.總做假設和錯誤預判:在考慮可能發生的事情時,我們會在記憶中尋找與之相關的經歷,并做出看似正確的誤判。
5.只看到消極情緒的負面性: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完全排除消極想法并不一定是有利的,重點在于把握好“度”。
6.一味地想擺脫消極思維卻忽視對自我的關愛:既然已經承受了很大壓力,就更要懂得照顧好自己,給自己一份關愛。
暗夜中總歸還有星光,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世上還有很多人都在為美好的明天盡一份力。
我們要相信,縱使暗夜茫茫,也總能找到點點星光。即使我們深陷消極情緒的漩渦,也總有擺脫它的希望。
圖片源于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是時候理清思緒了
02
人們總說:腦中亂成一團。但亂的究竟是什么?
不一定是消極想法,可能是腦中那些無關緊要、漫無目的的存在,比如過往的記憶、曾經犯下的過錯、無法控制的事……
正是這些事,以及對未來要做的事的擔憂,擾亂著我們的思緒。
它們縈繞在腦海中,嗡嗡作響,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情緒、增加焦慮感,甚至引發抑郁癥。
我們很難一下子就擺脫消極想法,同樣,也很難從千頭萬緒中瞬間跳出來。
圖片源于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一書中,作者希爾說:“空間上的雜亂很可能與精神上的雜亂有關。”
因為家是避風港。在家里,我們可以告別漫長的一天,享受私人空間,放松和悅納自我。
然而當你面對雜亂無章的家時,什么好的心情也都會瞬間化為烏有。
所以,希爾教給我們如何“打造”一個整潔的居住環境。
1.盡量增加室內自然光:人體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維生素D,對人體產生積極作用。據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的概率,減輕焦慮和抑郁的癥狀,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2.進行一次斷舍離:把不需要的東西捐出去、賣掉或者進行回收處理,因為家里雜物太多會使壓力水平上升。你不需要一口氣把整棟房子或屋子全都清理完,每天稍作整理就好。
3.買一盆植物:綠色有一定的鎮靜效果。綠色的植物不僅可以給家里增添一份自然的感覺,還可以改善空氣質量,從而幫你提高注意力和提升工作效率。
4.給墻面換個顏色:千萬不要有壓力,你不必一下子改掉所有的墻面,我們可以先從你常待的屋子開始。
5.用藝術品和裝飾物增添色彩:每種顏色都有其特定的波長和能量。有研究證實,特定的顏色可以在無意識之中起到改善情緒的作用。
6.嘗試香薰精油: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2017年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芳香療法可以改善抑郁癥狀。迷迭香、甜橙、茉莉、依蘭和薰衣草精油在改善情緒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
以上這些生活上的小改變并不會讓我們一下子擺脫消極思維,但可以創造一個更積極的環境。
點擊圖片,獲得《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在積極的環境中,我們會發現自己更容易找到正向的解決方案和替代方案,內心變得更堅強,也能更好地處理問題。
正如芭芭拉·亨普希爾所說:“每個拖著沒做的決定都會讓現狀愈加復雜。”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清理房間,那現在就開始吧!
改變是一場持久戰
03
你準備好來一次說干就干的改變了嗎?
請稍等!其實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做到,時間、實踐和耐心都很重要。
要想實現轉變,我們首先要努力理解并克服消極情緒,然后才能以更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
1989年,邁克爾·F·沙伊爾和查爾斯·S·卡弗兩位心理學教授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目的是了解樂觀程度與健康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越樂觀,身體的不良癥狀就越少。
雖然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思維方式并不能阻止壓力或擔憂的發生,但這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轉變看問題的視角,更好地找到解決方案。
圖片源于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一書中,作者希爾告訴了我們幾個小技巧,用來培養積極心態,幫助你每天積極一點點,慢慢取得進步。
1.微笑:人在微笑時,身體會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有益的快樂荷爾蒙。科學家發現,微笑具有傳染性,也就是說,你的微笑也會給他人帶來陽光。
2.拍下積極的事物的照片:尋找一天中最積極的事物并拍下來,這樣做會讓大腦不斷主動尋找生活中的美好。
3.善待他人:大腦的獎勵系統十分巧妙,當我們善待他人時,就會給予獎勵,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覺愉悅。
4.開啟積極的對話:與人交談,以一個正面而非否定的陳述開頭,之后交談的氛圍就會輕松一些,別人也會認為你有更多的正能量。
5.以變應變:即使原有的計劃被迫有所改變,我們也不要讓生活被按下暫停鍵,嘗試讓自己提前進入狀態,不失為一種選擇。
6.明確目標:目標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沒有目標,我們就缺少了生活的動力,失去了對未來的期待。
不要強迫自己變得積極樂觀,但要努力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如果你實在找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就試著開始創造一些美好。
正所謂“成功在久不在速”,改變心態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對自己有耐心。
點擊圖片,獲得《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被消極情緒支配,那么不妨花點時間讀讀這本書,看看書里講過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你此刻很向往積極的生活,那就讓我們一起積極起來吧。
04
書中有一句話:“要做出這樣的改變絕非易事。它需要堅定不移的意志、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日復一日的堅持。”
誠然,理解與實踐是兩碼事,但我們要理解思維背后的科學依據并且付諸實踐。
在《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一書中,作者希爾提供的各種工具、方法、技巧和小練習,都將給予你支持和鼓勵,幫你輕松地為未來做準備。
點擊圖片,獲得《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我們都應該深入思考如何應對消極情緒,使自己懸著的一顆心安定下來。
如果你正在陷入消極情緒的漩渦,請不要灰心,按照書里的七步法不斷實踐,更美好的生活離你就僅有七步之遙。
在這條路上,你并不孤單,主動選擇改變,拋下消極情緒,繼續前行吧。
觀看視頻,了解更多《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
你會如何緩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在評論區留言
編輯大大將選出3位最走心的留言
贈送《你為什么總是胡思亂想》書籍1本
包郵寄送。
留言截止時間:8月8日中午12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