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觀看活動回顧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科技之美——《科學畫報》系列科普講座”應運而生,為助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添磚加瓦。
在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之際,為了更好地“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作為七月系列講座的收官之作,7月27日,科技之美——《科學畫報》系列科普講座的第四場,“沖破寒冰,駛向遠方——劈冰斬脊的中國破冰船”于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總館二樓報告廳圓滿舉行。
本次講座中,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工程師陳馳圍繞“什么是破冰船”“中國為何要破冰船”“我國破冰船的發展”“極地明星‘雪龍2’”等方面,為現場觀眾解讀了中國破冰船的發展簡史,并分享了我國極地科考事業40年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蛻變歷程。
探秘極地科學,走近科考破冰船
用一句話概述破冰船,就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層,開辟航道的船舶。破冰船,特別是像“雪龍2”那樣的破冰科考船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呢?我們用一張圖來解析,一艘破冰船的船艏、科考設備(科考船)、感知能力、防寒能力、動力、機動性、使用材料、結構堅固性等方面都具有相應的特點。可見,一艘先進的(科考)破冰船,需要完備工業體系和先進船舶研發能力的雙重支撐。
關于中國為何要破冰船的問題,據主講嘉賓陳馳介紹,首先是因為黃渤海冬季冰情會影響我國北部港口(例如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島港等)的海運。其次是為了服務南北極科考,無論冬夏南北極總有海冰覆蓋,因此需要破冰船才能實現南北極的進入和科考。
100年,人類技術突破,完美打造破冰船
100多年前,俄羅斯人設計了最早的破冰船。早期的船頭又尖又直,且十分鋒利,能像刀一樣劃開冰面,但如果撞上厚實的冰層,則很大可能會被卡在冰縫中,此時需要船員用碎冰錘等工具進行人工破冰,費力且危險。
如何解決?
1871年,德國工程師將尖銳船頭改為圓弧狀,船體可以依靠自身巨大的重量下壓冰層,從而實現破冰,但這種設計不僅需要更多的燃料來提供動力,而且只適用于吃水較淺的破冰船,一旦裝滿石油,船頭就會因為過重而被壓入水中,無法實現下壓式破冰。
如何攻破?
工程師又將船頭加長并改進傾斜角度,這樣無論裝載多少貨物和燃料,都能使船頭保持最佳的破冰角度。
輔助螺旋槳+鋼鐵橫梁+鋼鐵帶,有何作用?
在厚實的北極冰層進行高負荷破冰作業時,不僅會使船體受損嚴重,其方向舵和螺旋槳也很容易被冰塊撞擊而損壞,對此,工程師在船體兩側安裝了兩個輔助螺旋槳,這樣就能有效推開附近的冰塊,以此來保護主螺旋槳正常工作。同時,還用沉重的鋼鐵橫梁加固船體,并在船身兩側纏繞一條鋼鐵帶,以此來轉移兩旁堆積的冰塊。就是在這樣一步步的技術突破下,一艘完美的破冰船就打造完成了。
40年,中國極地考察華麗轉身
1984 年,我國開展首次南極科考,“開局兩條船,站要自己建;破冰無能力,硬扛暴風雪”。那時的極地科考事業無論從科考站數量、破冰科考船數量,還是極地科考次數、綜合評分,均處于0的起跑線。1986年,“極地”號首航赴南極,圓滿完成我國南極長城站擴建、中山站建站的物資運輸及南大洋考察等重大任務的保障工作。1994年10月,我國第三代極地科考船,也是 目前我國噸位最大的極地破冰船“雪龍”號投入使用。“雪龍”號首次前往南極地區執行考察任務 ,是參與到中國第11次南極科考中。
5年前的2019年,破冰能力和科考性能更強的“雪龍2”號交付使用,中國進入“雙龍探極”時代。作為繼“向陽紅10”號、“極地”號和“雪龍”號之后的第四代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破冰船。另外,更高的冰級能讓其破更厚的冰。而全回轉吊艙推進器不僅能夠讓船更加靈活,也可以在艉向破冰時切削冰脊。
2024年,我國第40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雙龍探極成常態,夏季北極冬南極;昆侖之巔望黃河,冰雪長城觀秦嶺。”這一年,我國的極地科考站數量是7,破冰科考船數量是2,極地科考次數是53+1,成績斐然。
臨危受命“向陽紅”,上下求索馭雙“龍”
“向陽紅10”號是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制造的萬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設計之初是為了支持我國的運載火箭項目,后參與首次南極科考,1999年改為航天測量船“遠望4”號。1984年11月19日,我國第一支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船隊共載60多個單位519人,奔赴未知的南極大陸。
▲“向陽紅10”號(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科學考察船,它原本是蘇聯用于極地航線的破冰運輸船,在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建造,后因蘇聯解體,制造停滯。之后,我國將這條船買下并改造成為極地科考運輸船使用。“雪龍”號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科考破冰船,從1994年10月執行我國第11次南極科考任務開始,一直服役至今。我國“泰山”“昆侖”“秦嶺”站的建設都有它的助力。除了南極,“雪龍”號也多次參與過北極科考,并成為我國首艘穿越北極中央航道的船只。
▲“雪龍”號(圖片來源:新華網)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PC3的冰級能夠讓“雪龍2”以2-3節的航速連續破開厚達1.5米的海冰外加0.2米厚的雪。這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是探極多面手:操縱性能好,功能強大。2023年9月我國第13次北極科考期間“雪龍2”成功到達了北極極點,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雪龍2”號(圖片來源:國家極地研究中心)
2020年4月23日,完成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南極考察暨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沖破寒冰,駛向遠方——劈冰斬脊的中國破冰船” 科普講座,由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主辦,《科學畫報》編輯部協辦,瓴麟(上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支持。
趣味科普行,潤物細無聲,讓科技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讓科技的成果在大眾視野中發揚,讓科技的力量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后盾。以“科普話強國”的理念,呈現我國強國建設中科技創新的強大動能,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更多活動報道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