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街頭的“蘿卜快跑”占領熱搜時,西咸新區發布了一則官方消息:啟動全域智能駕駛商業化試點。
連起來看,耐人尋味。
據鎬媒體·鎬京智造局(ID:Hao-keji)了解,“蘿卜快跑”尚未進入西安,但無人駕駛在西安悄然推進已久。鎬京智造局最近邀請到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靖鋒、陜車智聯公司總經理張武,探討了幾個話題:
A、怎么看待無人駕駛對傳統行業的影響?
B、西安當前的無人駕駛布局到底是什么狀況?
C、單車智能與“車路云一體化”是兩種技術路線。近期,北京100億、武漢170億投資加碼后者,全國20座城市亦被列入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西安不在名單之內——接下來,怎么辦?
先下手為強
無人駕駛突然闖入大眾生活。
一段時間以來,先是幾百輛“蘿卜快跑”在武漢街頭穿梭,引發網絡輿論廣泛關注;隨之而來的是,關于車輛安全、運行成本及對傳統司機崗位的沖擊等諸多話題,快速沖上熱搜。
這或許是一個亟待搶占的產業鏈。
除傳統汽車應用其中,無人駕駛還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無線通信算法等,能夠帶動相應多個行業發展。
據貝哲斯咨詢預測,到2029年,全球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777.6億元。“智能網聯汽車將是未來汽車領域國際競爭的主戰場,如果(中國)現在不去投入,那么未來市場也會被歐美占領。”張武表示。
但從近期熱搜來看,輿論焦點不在市場預期,而更多是“焦慮”。
一個最樸素的話題是: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無人駕駛,將來會替代大量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崗位。
“無人駕駛替代人力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個過程中也會衍生出很多新的職業。就像原來沒有快遞行業,正是因為4G、5G網絡的普及,電商、直播的發展,才催生了快遞員崗位。”
靖鋒進一步解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投放,并非立刻全面鋪開,而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
應對人口下降,也是很現實的考量。
數據顯示,1990年中國出生人口2300多萬,2010年1500多萬,2023年出生人口僅僅902萬。
在張武看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期過去,退休出租車司機人數會遠高于新增出租車司機人數,自動駕駛恰恰可以彌補該缺口,且可以取代人類在一些危險系數高、工作強度大的場景工作。
而現在小規模投放,一方面是為了更進一步驗證技術,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法律法規、商業模式。“如果現在不去嘗試,等到真的出現了出租車司機緊缺的情況,再去探索可能就來不及了。”
西安布局如何?
提及西安的自動駕駛,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場景,或許還是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運行的3輛小巴。據西咸新區官微7月12日披露,每輛智能駕駛小巴平均接待乘客約4.8萬余名。
張武則告訴鎬京智造局,西安當前共有5張自動駕駛車路測牌照,于2022年發予了陜汽(自動駕駛觀光車)、陜重汽(自動駕駛牽引車)、商湯科技3家企業,上述3輛小巴均來自商湯科技。
更早之前的2019年,西安其實已開始悄然布局自動駕駛,彼時成立了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隨后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布局了一批頗具市場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在產業鏈上游,西安擁有中興、華為、陜西北斗衛星導航、鐳神智能、青牛智駕等企業,為智能駕駛提供感知系統、控制算法等方面的技術支撐;
在產業鏈中游,陜汽、比亞迪擁有智能駕駛艙、智能網聯汽車整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其中,陜汽無人重卡技術已從單車試驗向多場景示范運行加快邁進,自2018年起,陜汽自主開發了多款自動駕駛車型,涵蓋園區觀光車、環衛車、礦車、高速物流等多個領域;
在產業鏈下游,擁有天行健車聯網、陜車智聯等平臺企業,為智能網聯車輛測試提供平臺支撐,保障各類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道路整體的測試能力。
留意西安本地新聞的話,還可以看到,近兩年,無人地鐵16號線、西安高新云巴等一批示范應用項目相繼落地,包括近期西咸新區啟動了全域智能駕駛商業化試點。
但需要指出的是,多位行業內人士向鎬京智造局稱,西安無人駕駛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少之又少。
譬如,西安雖是比亞迪造車的主陣地之一,但該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卻主要在深圳。
7月3日,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出爐,覆蓋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部分非省會城市名列其中,但并無西安身影。
幾點粗略建議
此外,自動駕駛還存在技術路線之爭。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兩種技術路線,分別為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就業內觀點而言,兩者各有利弊。
單車智能是將感知、決策、控制系統置于車身,目前已有多家企業躬身入局,西安的3輛小巴均是該模式。但令人擔憂的是,其傳感器的探測范圍和精度,很可能導致誤判和事故。
譬如,前段時間在武漢相撞的“蘿卜快跑”,就將彼此識別為障礙物,造成道路堵塞。
車路協同升級后為車路云一體化,則需要在道路上鋪設相關設施,實現車端、路端和通信平臺三者協同決策。相較于單車智能,其優勢在于超視距感知(感知距離可達到1km),解決“鬼探頭”問題,解決單車智能的多車協同問題等。
目前看來,國家政策層面比較支持“車路云一體化”方案。
今年以來,多地開始應用試點工作。據界面新聞報道,北京市、武漢市等公布了分別達100億元、170億元的“車路云一體化”相關項目。
“但動輒上百億的投資,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能承擔得起的。”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走‘車路云一體化’的路線,西安還需要路側設施的建設,道阻且長;但如果單車智能模式的車輛大批次進入西安,則商業化落地時間會更快。”
鑒于商業化落地時間尚不明確,技術路線抉擇尚不明晰,西安圍繞無人駕駛該如何抓緊謀劃?結合受訪者的建議,鎬京智造局粗略總結如下:
其一,加強頂層設計,圍繞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方向出爐三年、五年、十年具體行動規劃;
其二,快速推進建設一個“車路云一體化”的應用試點項目,首先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其三,發揮本地資源和人才優勢,加大對本地初創企業的支持,培育龍頭企業。
(圖片來源:西咸新區、蘿卜快跑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