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探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年輕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了。
家庭教育往往是由父母在生活的點滴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的過程。
然而,許多父母卻在用一種很可怕的家庭教育方式,摧毀著孩子。
不少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感受:
“我老公回到家之后,不是刷手機、刷短視頻、追劇就是睡覺,跟孩子說的話不超過5句。”
“我老公在家,要么躺在沙發上,要么蹲在廁所里1個小時以上不出來?!?/p>
還有一個孩子發視頻哭訴自己父母的行為:
“為什么大人玩手機就不被沒收?我爸整天就知道打游戲,都沒有問過我的學習。我媽每天吵我的時候,總是拿著手機,眼睛不離開屏幕,一邊看著直播一邊催著我趕緊去看書寫作業。他們都不學習,憑什么讓我天天學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都抵擋不住手機的誘惑,怎么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呢?
父母“拿著手機教育孩子”的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
不少人甚至將長期刷手機比喻為“精神鴉片”。
隨著科技的發展,雖然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孩子也的確需要接觸一些高科技的產品來了解新生事物。
然而,你有想過嗎?
那些沉迷于手機的家長,會對自己孩子的心靈和成長造成多大的影響嗎?
沉迷于手機不僅對自身的健康有害,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情感疏離
家長沉迷于手機,孩子往往會感到被忽視。
父母總是看手機,缺少跟孩子的溝通,那么孩子的情感需求就得不到充分的滿足,
缺乏與父母的親密交流,孩子容易產生孤獨感和不安全感。
研究表明:
家庭中的親密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情感上的疏離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等心理問題。
行為模仿
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
家長沉迷手機,孩子也會不自覺地模仿這一行為,養成不良的用手機習慣。
長期下來,孩子漸漸的就會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短視頻、游戲、娛樂內容上,影響到學習和正常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沉迷手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但是,家長如果都做不到放下手機陪伴孩子或者去看書學習,又拿什么來要求孩子呢?
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的語言邏輯和組織能力,是需要不斷地溝通、交流來提升的。
尤其對于低齡兒童,家長的陪伴和語言交流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重要途徑。
而不少寶媽也吐槽過自己的另一半“無聲帶娃”:
“有一次我讓老公看一會兒孩子,他就把孩子放在腿上,兩只手拿著手機打游戲,兒子一翻身摔地上了,他竟然一只手還拿著手機,另一只手抱起來孩子,真是太氣人了!”
“有一次我們去逛商場,我進一家女裝店試衣服,讓老公推著孩子溜達一會兒,沒想到等我出來之后,他坐在椅子上打著游戲,用腳踩著童車來回晃悠。我兒子坐在車里面兩只眼睛可憐巴巴的四處亂看。這一幕簡直是氣炸我了!”
父母若長時間沉迷手機,減少與孩子的對話交流,那么就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社交技能。
學習成績下降
父母沉迷手機,家庭氛圍往往會變得冷漠。
父母的重心在手機中,那么相應的對孩子的關注就會減少。
孩子在缺乏監督和鼓勵的環境中,容易分心,學習興趣減弱,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會把手機上的娛樂內容當成生活的重心,從而忽視學業的重要性。
父母的責任和關愛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孩子需要的其實并不是手機、游戲、短視頻,他們需要的很簡單,就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給予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
·合理安排使用手機的時間,回到家后,盡量放下手機。
·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多與孩子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繪畫、音樂、運動并陪伴孩子一起進步。
·通過共同閱讀、玩游戲、運動等方式增加親子互動,增強家庭的凝聚力。
·制定在家中使用手機的規則,比如飯桌上不使用手機,每天規定看電子產品的時間等。
相信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辣媽語錄:
孩子需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
一個溫暖的家、一對關心他們的父母、充足的陪伴和積極的引導。
作為家長,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的深遠影響,主動改善自身的不良習慣,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我們真正履行好作為父母的責任,孩子在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中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
家長們,你在家有經常看手機嗎?
(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