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下屬賽迪顧問的《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成功發布,相較于去年,今年該研究重點關注千億縣、工業大縣和百強縣發展特點和模式。
縣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縣城也成為主要角色,這其中,每年都會更新的百強縣榜單有著一定的觀察作用。
根據榜單顯示,今年陜西僅一地上榜。
Shaanxi
神木上榜 位次繼續提升
2024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顯示,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晉江、太倉、慈溪、龍口、宜興、長沙10地占據了前10寶座。
梳理榜單發現,賽迪此次發布的2024年全國百強縣與2023年百強榜相比,雖然區域分布不均,東強西弱的總體格局依然沒有改變,上榜百強縣也多為老面孔,但中西部省份上榜的縣市位次變化較大。
而本次陜西上榜的唯一縣域榆林市神木市也呈現了這樣的變化。
神木市今年排在百強縣第28位,與2023年賽迪百強縣榜單相比,神木位次由32位前進了4位。
從2023年神木市具體經濟情況來看,2347.1億元的GDP總量,表現極佳,占榆林市總量的33.1%,占陜西省總量的6.9%,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4.1%。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34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954.22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363.53億元,下降1.4%。三次產業結構為1.25:83.26:15.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5161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3.7%。
這其中,仍然離不開神木深厚的資源底蘊,而這也是本次《研究》中提出的千億縣六大發展模式之一,神木市自然是其中翹楚。
研究發現,千億縣形成了六大典型發展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陰市、慈溪市、義烏市等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創新驅動主導模式;
二是以晉江市、南安市等為代表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產業集群驅動主導模式;
三是以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為代表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融合驅動主導模式;
四是以龍口市、膠州市為代表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傳統產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
五是以神木市、準格爾旗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資源驅動主導模式;
六是以仁懷市為代表的核心企業驅動主導模式。
資源驅動固然是神木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在擺脫“資源陷阱”,邁入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神木亦在發力。
據了解,2023年,神木市堅持強優勢、延鏈條、提質效,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大力推進“五新”項目建設,核增煤炭產能600萬噸,新增天然氣井159口,成功提取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熱解煤焦油,勘探發現全國首個千億方深煤層大氣田。
推進“兩鏈”融合走深走實,龍華煤炭分級分質綜合利用項目完成主裝置安裝和部分調試,神信電廠主體建成、神信化工一期具備開工條件,北元募投等精細化工項目順利推進;蘭炭企業VOCs治理全覆蓋,酚氨廢水合規處置,節能審查積極推進,三江煤化首套純氧法煤熱解裝置試驗成功;神木(西安)科技創新中心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金泰氯堿電石法聚氯乙烯無汞化示范首開行業先河。
同時,奮力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同華煤機制造項目落地,零碳半導體產業園一期、空列軌道交通制造項目正式開工,神木龍昊航校獲批西部首個CCAR-141部航空培訓基地。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石峁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4年,則深挖科研潛力,著力打造專業科創平臺,同時,持續推進能化產業高端化發展,并將突破目標瞄向了數字經濟,更要培育低空經濟新的增長點。
持續鞏固基本盤,大力開辟新賽道的神木市,在愈發激烈的百強縣競爭中能否繼續保持前進之勢,我們尤為期待。
Shaanxi
僅有一地登榜 要緊抓縣域發展
實際上,去年同為資源大縣的府谷縣也曾登榜百強縣,并排在第99位。
而且,去年府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8億元,同比增長5.4%,成為陜西第二個千億縣。
只不過,百強縣今年的評選規則似乎有著兩點不同,一是,GDP很重要,但并非絕對因素,因為百強縣多個上榜縣域,2023年不足千億。二是,縣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等亮點或許是全新的評選因素。
另一方面,可能神木和府谷的經濟模式過于雷同,也成為了未能上榜的因素之一。
而這一點則反映了,一直以來陜西在縣域經濟發展成效上的單一性和不可持續性,以及對能源的依賴,如何根本性改變這一局面,優化陜西縣域產業布局,讓更多縣(市)在西部地區甚至全國榜上有名,培育更多特色支柱產業,是陜西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單就經濟發達地區經驗看,發展縣域經濟重點在于納入當地城市群、都市圈體系,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產業基礎、人口分布、市場狀況及歷史傳承突出差異化。
例如本次《研究》就對工業大縣繼續細分,給出了開放帶動型、產業承接型、品牌引領型、創新驅動型、產業鏈延伸型、綠色轉型型、數字賦能型等七大發展類型。
不同類型的發展方式,催生出了百花齊放的縣域經濟,這正是陜西需要發力的地方。
這一問題所在,亦是陜西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陜西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區域發展的戰略抓手,按照產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生態功能縣的定位,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施分類管理。并結合地方特色,著力培育專精特新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多措并舉強化人才支持,涌現出一批有特色、有創新、有活力的縣域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向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
但縣域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縣域發展,扎實的產業基礎十分重要,折射到具體層面,產業強則經濟強,而經濟強能夠帶動城鄉面貌的改善,提升新舊動能轉化的層次,支持技術創新的資本,提高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是一個持續向好的連鎖反應。
如今,陜西的努力方向和發力目標,已然確定,還要多久才能開花結果,我們將持續關注。
編輯:解革
審核:Lyna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