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代那全族皆由朝廷供養的宗室政策,歷來吐槽不斷,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拖垮大明的弊政之一。即便明中后期朝野也多秉承這一看法,為此想方設法突破《皇明祖訓》的限制,對宗室制度動刀。可也有人以此為傲,認為這是千古未有的盛世,比如明代文學家、史學家、著名“張黑”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第一卷《盛事述一》中,專門開辟了“藩國之盛”和“宗室之盛”兩節對截止隆萬之際的大明宗室進行綜述。其后又不惜用數卷內容,濃墨重筆的專門介紹二百年間大明冊封的親、郡王。
西安城墻
在王世貞的筆下,正常傳承的太祖系諸藩(不計被廢的遼、寧等藩)中,有一家藩國及其特殊,它便是大明第一親藩:秦藩。其他藩國不管宗室人口是多是少,其下少說會有幾家存世郡王,比如宗室人口最多的周藩下有46位郡王,成年宗室人口僅有76人、為太祖系規模最小的唐藩,也有3家郡王。可秦藩內,論人口達一千出頭,從親王到最低的奉國中尉,乃至庶人都有存世,尷尬的是存世郡王卻只有永壽王一家。
“秦。陜西西安府,親王一位,在省永壽王一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七位,鎮輔奉國中尉五百七位,郡縣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弇山堂別集·盛事述一·宗室之盛》)
事實上截止萬歷初年,朝廷共對秦藩冊封過13家郡王,奈何因為種種原因,延續到萬歷朝的僅有永壽王一家。即便是這根獨苗,也差點因內部爭襲事件給朝廷留下除國的借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永壽王府傳承
永壽郡國始封君為秦愍王朱樉庶五子朱尚灴(音hóng或hōng),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二,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即建文四年)九月,被四叔冊封為永壽王,永壽郡國正式開府。
永樂九年(1411年)五月,府軍右衛指揮僉事吳忠之女被冊封為永壽王妃。三年后的永樂十二年(1414年),嫡長子朱志埴(音zhí)降生。永樂十八年(1420年)八月十二日,永壽王朱尚灴薨逝,終年31歲,朝廷賜謚曰懷簡。
因繼承人年幼,及朝廷有意無意的忽視,永壽郡國絕封長達十余年,直到宣德六年(1431年),17歲的朱志埴才得以襲封。他在位長達30載,對永壽國的繁榮穩定貢獻卓著。
永壽懷簡王子女獲得授爵的共有四人:嫡長子襲爵,次子朱志垤(音dié)與三子朱志埵(音duǒ)皆為鎮國將軍,一女則封為延長縣主。幼年失祜的朱志埴極其重視親情,一生都在孜孜以倦為弟妹、為子女爭取各種利益。
西安蓮湖公園
朱志埴篇中講過:他為胞妹精心擇選良婿李珍,卻因李父身據中樞要位而引起軒然大波,最終不得另選其人;為三弟開府,圍繞西安衛指揮沈達舊居,與堂兄宜川王朱志堢(音bǎo)激烈對線,一路將官司打到御前,才成功達成目的。此外還頗有幾件事值得一提。
正統初年,二弟朱志垤擇取本府長安縣平民李忠之女為夫人。二人成婚后,朱志埴站出來為親家李忠爭取福祉。向朝廷奏請免除李忠的差役,并準許他投靠朱志垤生活。據內容推測,李家此時應當已無男性后輩。所以明英宗最終準其所請,促使李忠能在女婿的羽翼下安享晚年時光。
“(正統三年六月)壬申……永壽王志埴奏:‘弟鎮國將軍志垤選西安府長安縣民李忠女為夫人,乞免忠差役,令依志垤以居。’從之。”(《明英宗實錄》)
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鎮國將軍朱志埵去世,子女俱幼尚未得獲封爵,經濟來源頓時斷絕,生活陷入困頓。作為大伯子,作為大伯,朱志埴眼見弟妹、子侄處境艱難,主動站出來奏請朝廷給予救助,最終為他們爭取到每年五百石米鈔兼支的養贍額度,以資生計。
成化六年(1470年)六月初一,永壽王朱志埴薨逝,在位40年,享年57歲,朝廷賜謚曰安惠。兩年后的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永壽王長子朱公鋌承襲爵位。
朱公鋌,生于正統三年(1438年),為朱志埴的嫡次子,生母安惠王妃胡氏,因大哥未名早逝,于正統十三年(1448年)受封長子。
西安都城隍廟
他的原配為長子夫人嵇氏。天順七年(1463年),嵇氏病故。朱志埴急不可耐的從本境衛、府、州、縣官員、軍民之家的女子之中為兒子挑選續弦,最終傅氏脫穎而出,成為永壽王長子夫人。又與夫君一道受封為永壽王妃。
許是朱志埴在位日久,耗盡了家族福祉,朱公鋌這位第三代永壽王在位僅僅數月,便于成化九年(1473年)正月離世,終年36歲,朝廷賜謚曰康定,堪稱永壽王爵的匆匆過客。
朱公鋌無嫡,故其庶長子朱誠淋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由鎮國將軍進封永壽王。次年四月,西城兵馬副指揮彭(王豈)之女被冊封為永壽王妃。
朱誠淋是一位醉心文學的賢王,在位期間并未什么違法亂紀行為,反倒是多次上疏求書。皇帝感念其誠,屢屢賜書。比如弘治元年(1488年)賜予《五經》、《四書》各一部,弘治七年(1494年)又賜予《通鑒綱目》。
弘治八年十二月,第四代永壽王朱誠淋去世,在位20年,終年34歲,朝廷賜謚曰莊僖,以彰顯其莊重賢明之品性。
妾侍扶正,其子究竟是嫡是庶?
永壽莊僖王同樣沒有嫡子,弘治十年(1497年)十一月其庶長子鎮國將軍朱秉欓(音dǎng)受封永壽王,夫人湯氏同日進封永壽王妃。
朱秉欓秉承了乃父的品格,同樣嗜書如命,比如嘉靖四年(1525年)十一月,在他的奏請下,朝廷賜予其《書傳》、《四書集注》各一部。
也正因此,朝廷對永壽王府相對高看一眼。弘治十三年(1500年)五月,襲爵沒幾年的朱秉欓突然奏請想派人赴杭州府購買綾羅綢緞,望朝廷開恩。西安與杭州,一在西北,一處江南,山重水復幾千里。依當時的藩禁,這種奏疏遞上去,不僅不會獲準,還會被罵的狗血淋頭。然而永壽王殿下的奏請竟意外的被準許了。
“丙子,秦府汧陽王誠洌、永壽王秉欓各奏,欲遣人往杭州府收買羅叚。得旨:許往一次,后不為例。仍行中軍都督府出給勘合,行潼關衛知之。”(《明孝宗實錄》)
位于永壽王府故址左近的竹笆市街
嘉靖十七年(1538年),永壽王朱秉欓薨逝,在位42年,享年61歲,朝廷賜謚曰恭和,這同樣是一個美謚。然而恭和王在位期間一招踏錯,導致其去世后永壽郡國陷入長達十年的叔侄奪嫡之爭。
恭和王妃湯氏無子,不過朱秉欓膝下有多名庶子,庶長子名朱惟燿(音yào),寵妾邵氏生子朱惟燱(音yì)。按制,他去世后當由朱惟燿襲爵。
怎奈恭和王妃湯氏先丈夫而去,其后朱秉欓先是將邵氏立為內助(即負責管理王府內宅之妾),又進一步為她爭取到了繼妃頭銜。生母晉升為繼妃,這下朱惟燱的身份界定變得模糊。若視為嫡子,永壽王爵當由他承襲;若視為庶子,則當由朱惟燿一脈襲爵。
父王去世時,朱惟燿早已作古,不過他留有繼承人——朱懷墡(音shàn)。于是乎恭和王辭世后,朱惟燱、朱懷墡這對叔侄圍繞繼承權爆發激烈沖突,核心便是對朱惟燱的身份界定。
可能有人會說這有什么好爭論的,紂王三兄弟的嫡庶關系不是早已證明了嗎,微子啟和微仲衍出生時生母還是妾,紂王出生時生母已晉升王后,故兩位胞兄都是庶子,而他則是嫡子,最終由他即位。以此類推,朱惟燱也是庶子無疑。
但這么認為的顯然忘了,商周是華夏文明一條分界線,其后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內核,都源自于周公所定的周禮。“子以母貴”雖然只是一句俗語,可在嫡長子繼承制下,也有其淵源。歷史上存在諸多庶出的太子,不過在他入主東宮之前,往往生母會先一步被立為皇后,最著名的當屬漢武帝劉徹及漢明帝劉莊。他們便是通過生母率先統領六宮,隨即自己正位嫡子,越過諸多兄長,被立為太子。
何況明代也存在這種實例,建文帝就是因為生母成為太子妃,最終得以凌駕于比自己小一歲的元嫡朱允熥之上,被祖父明太祖立為皇太孫。
所以,朱惟燱的身份就有的說道了。
西安護城河
起初,朝廷認定朱惟燱為庶出,稱朱懷墡為永壽王嫡長孫(從禮法角度出發,無關血脈上的嫡庶之分),命他為恭和王喪主,也即繼承人。對此朱惟燱母子自然不同意,誰上疏抗辯,永壽王府爵位之爭就此拉開序幕,雙方交章不斷。
為證明自己一方言之有理,朱惟燱、朱懷墡在上疏自辯時,各自引經據典,并以實例做注腳。
王妃邵氏宣稱自己進封為妃,兒子自然是嫡子,而朱惟燿不僅是庶子,且生母出自校尉之家,不在良家之列,屬于禁止婚配的范疇,不當授爵。為證明自己所言非虛,特意援引沈藩吳江王之例。
她援引之例當為此時在位的第二代吳江王朱勛淯,因實錄等典籍缺乏相關記載,此說是為證明朱惟燱為嫡出,還是貶損朱惟燿不得而知。
朱懷墡則力主父親與叔父皆為庶出,為此援引了魯藩鄒平王府的事例。第二代鄒平王朱陽鎕,因一次偏愛,讓內助丁氏晉封王妃,導致他去世后,庶長子朱當潩與丁氏所生的朱當涼之間爆發歷時數年奪嫡之爭。最終在明武宗的裁定下,朱當潩勝出,于正德九年(1514年)襲爵。
按明太祖的做法,朱惟燱理當被認定為嫡子,但為何鄒平王府最終勝出的會是朱當潩這個庶長子,此次朝廷又命朱懷墡為喪主呢。根子在明英宗留下的一道祖訓上。
天順四年(1460年),明英宗為宗室穩定計,發布了一道詔令,明確指出王妃去世后,宗王只有在無子的情況下,才可以續娶繼妃。此舉是為保證庶長子的權利,以防出現現有庶長與繼妃所生的繼嫡發生奪嫡之爭。故此雖然很多祖訓被后世皇帝棄之如履,但這一條一直被遵循。
“己巳,命諸宗室王府:‘凡無子者,方許請繼室。生子至八歲者,方許請名。女至十五歲者,方許請封。著為例。’”(《明英宗實錄》)
此后雖有過幾次宗王有子,又冊封繼妃的實例,但皆為將妾侍扶正,屬于宗王屢屢請封,朝廷被攪得煩不勝煩,隨手進行的逗你玩性質的安慰獎。故此即便因此成為繼妃,也只是名頭上好聽點,實則并不被朝廷承認,其子自然也不被認可為嫡子,因此只受封鎮國將軍。
至于朱惟燿生母張氏的身份問題,明太祖的確在《皇明祖訓》之中規定“凡天子及親王、后、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不過“良家”的范圍很廣,被排除在外的主要包括娼妓、樂戶、女戶,及疍戶等特殊人群。校尉顯然在“良家”之列,宗室婚嫁對象,出自藩王護衛、校尉之家的為數不少。故而朱惟燱一方以此給自己作注明顯屬于胡攪蠻纏。
西安含光門遺址
朱惟燱對此早有預料,故上疏自辯的同時,通過金元攻勢在朝中找了一個大靠山:禮部尚書嚴嵩。此時此刻嚴嵩已是深得明世宗信賴的寵臣,他雖然貪卻有一個好處,那便是收了錢真辦事。在他的攪動下永壽王之爭愈演愈烈,竟綿延十年而無結論。即便是江西道監察御史葉經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借永壽王府之事彈劾嚴嵩都無濟于事。
最終在秦王朱懷埢(音quán)的主導下,明世宗下令九卿對此進行廷議。經過深入交流,確認永壽恭和王朱秉欓無嫡子,依據支系倫序原則,當由庶長支的朱懷墡承襲王爵。
“已而,秦王懷埢核奏:‘懷墡,恭和長孫,今攝府事。惟燱雖稱妃出,然玉牒明開庶生,且邵氏以生子方封。’俱下九卿議言:‘郡王妃卒,但有庶子,止得選取內助,所生亦為庶子。此累朝定制。惟燿之生,既在邵氏入府之前,邵氏封妃出一時特恩,則惟燿、惟燱俱當稱庶。俱庶,則當歸長。秦王等言是。’疏上,上曰:‘懷墡既稱庶長,當封,準承襲。以后郡王正妃故后,不得封繼妃,署為令。’”(《明世宗實錄》)
此敕命一下,永壽王府之爭,就此熄火。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朝廷正式冊封朱懷墡為永壽王。
永壽王府后事
朱懷墡雖然贏得了最終勝利,可持續十年的奪嫡之爭,也耗盡了他的心神。朝廷傳制冊封他的時間在十二月十七日,據此可知正式冊封當在次年,也即嘉靖二十九年年初。同年朱懷墡薨逝,終年26歲,朝廷賜謚曰榮靖。
永壽榮靖王去世后,永壽王爵再次陷入長期缺位狀態。不過此次空位與上一次的原因大不相同,非是再次出現奪嫡之爭,而是繼承人本身的原因。
大雁塔夜景
事實上,朱懷墡雖然在位僅有數月,可獲得朝廷認證的他,已為自己一系的繼承權鋪平道路,只要條件合適便可襲爵。究其原因,乃父王去世時,作為繼承人的嫡長子朱敬鏞年僅3歲(虛齡),不符合“年滿十歲”這一最低襲封標準,只得長期待襲。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朝廷才準許其襲爵。《明史·諸王表》稱他于嘉靖三十一年襲封,顯然是誤記。
朱敬鏞上臺后,解決了永壽王府宗廟祭祀的尷尬狀態。
郡王宗廟,只有郡王才可入祀。然而朱敬鏞的祖父、朱懷墡的生父朱惟燿因是庶出,去世時身份為鎮國將軍,自然無法入祀永壽王府宗廟,只能在他處進行祭祀。
孝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自漢代起更是宣揚“以孝治天下”,所以讓父母先祖獲得身后哀榮,不僅為光宗耀祖,也是在盡孝。明代——特別是明中期以后——為生前沒有享受王爵待遇的先輩爭取王爵,是宗王們孜孜以求的理想。
奈何榮靖王朱懷墡在位日短,沒能解決生父的身份問題,其神主無法祔祀宗廟。朱敬鏞上位后,自然要將此事視為頭等要務。在他的努力下,朝廷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正式追封朱惟燿為永壽王,賜謚曰懷順。
同年十月,北城兵馬副指揮王依謙之女王氏,被冊封為永壽王妃。
萬歷三十年(1602年),永壽王朱敬鏞薨逝,享年55歲,在位45年。《明神宗實錄》中未能查到其去世時間,不過次年四月,朝廷派行人張云翼往永壽王府治喪禮,對象顯然便是朱敬鏞。至于謚號,更是直到萬歷三十一年十二月才賜予,謚曰昭憲。可見此時明神宗因斗爭失敗而消極怠政,對朝政的影響有多大。
昭憲屬于美謚,朱敬鏞在位期間為人老實本分,安安靜靜的當著小透明郡王,也很是符合朝廷對賢王的定義,結果《明史·諸王表》竟然將他的謚號給遺漏了。
樊川公園
昭憲王謹小慎微,永壽王府風氣也出現了極大變化。其下宗室受到表彰的有之,比如奉國將軍朱秉樍(音zé)事母至孝,萬歷八年(1580年)二月被賜予“孝行”門額旌表;為非作歹者亦有之,比如萬歷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秦王朱誼澏(音hán)彈劾永壽王府輔國中尉群體中有四人仗著特權橫行霸道,人送外號“四兇”,要求朝廷嚴懲,最終為首的朱懷(圭刃)被賜死,朱懷墉等三人被廢為庶人。宗室犯罪幾乎不會被執行死刑,可見“四兇”的兇狠程度。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四月,昭憲王的嫡長子、永壽王長子朱誼況(音kuàng)受封永壽王,夫人談氏同時晉封永壽王妃。至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薨逝,在位10年,朝廷賜謚曰康裕。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六月,康裕王庶子朱存桑襲爵。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歷經241載的永壽郡國就此告終。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朝廷還冊封了一位永壽王,名朱器圻,與秦藩永壽郡國并無關系,而是出自唐藩,為唐端王朱碩熿的庶十五子。不同宗藩之間同名郡爵并存的情況,在明末并非特例,比如荊藩的富順王與蜀藩的富順王。
阿越說
秦藩其他郡國被除封的原因主要有五:一是大宗動不動就愛絕嗣,不得已只能由小宗入繼,小宗的郡爵因此例不襲封,記有渭南、富平、臨潼、鎮安、德隆等五家;二是意圖謀逆,被廢為庶人,記有安定王一家;三是大宗絕嗣被除封,記有興平、宜川、汧陽等三家;四是被朝廷確認為冒封而除封,記有永興、保安等兩家;五是被認定為不符合繼承規則而被除封,記有郃陽王一家。
昆明池
置身其中的永壽王家族,能夠避開諸多厄運,歷經200多年風雨傳承至明末殊為不易,何況南明期間,還傳了一代。永歷三年(1649年),朱存桑之弟、康裕王的庶次子朱存梧被冊立為永壽王,后于永歷十年(1656年)去世,是為最后一任永壽王。
相關文章
永壽王朱志埴:為何會被卡十多年才授爵?假名出游南五臺山遭訓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