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至22日,長安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云南省騰沖市,圍繞“觀滇西鄉村振興·筑民族復興之夢”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實地調研活動,探尋當地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實踐隊首先走訪了和順古鎮,感受其崇文尚教、家風家訓的深厚底蘊,并參觀了艾思奇紀念館,了解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隨后,隊員們深入農村基層,與農民面對面交流,體驗農業科技新應用,洞察鄉村振興的新氣象。
實踐隊到達和順古鎮
實踐隊參觀艾思奇故居
在司莫拉佤族村,實踐隊見證了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了解該村如何通過科學規劃與自然保護相結合,實現綠色發展的同時保留傳統風貌。三聯碗窯村作為“制陶工藝之鄉”,其土陶文化的傳承與振興之路令隊員們印象深刻,他們深入探討了非遺保護與現代傳承的難題。
實踐隊在司莫拉佤族村廣場合影
實踐隊員在村中特色圖書館學習
騰沖皮影戲的獨特魅力也在實踐中得到展現,隊員們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創新力。滎陽村的油紙傘制作技藝同樣令人贊嘆,非遺傳承人鄭傳輝的堅守與匠心,讓實踐隊成員深受感動。
實踐隊員在傳統窯前觀察
實踐隊到達滎陽村
此外,朝陽社區的豆腐特色產業與銀杏村的“銀杏+”模式也成為調研亮點。朝陽社區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打造特色文化街與研學基地,實現經濟與文化雙贏;銀杏村則通過多元化發展,將自然資源與人文情懷緊密結合,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實踐隊員了解豆腐研學館的創立過程
實踐隊員與銀杏村村民交談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長安大學的學生們親身體驗了騰沖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激發了他們對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所學所感帶回校園,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長安大學赴云南騰沖“探尋紅色足跡?筑夢云嶺鄉村”暑期社會實踐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