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這句話放在青年得志的王洪文身上,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了。
作為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基層軍官,王洪文原以為復員后就能在地方單位擔任要職,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單位領導卻只讓他做了一個保全工。工作幾年后,他也只是國棉十七廠保衛科的一名普通保衛員而已。
當然了,王洪文工作數年未能升遷,其主要原因還是他對所擔任的職務不滿、不認真工作所致。
盡管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名保衛員,坐進了辦公室,但他的晉升之路也基本確定,即只能按部就班的逐步晉升,到退休時最多也只能混個局長,跟他所期望的美好未來仍有巨大差距。
就在他心中煩悶之際,一場混亂而瘋狂的時代颶風突然刮起來了……可以說,沒有這場颶風,就沒有后來位高權重的王洪文,他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干部而已。
跟那個時期的很多“風云人物”一樣,王洪文非常善于在混亂中抓住機會。而他的首個“目標”,就是未能慧眼識珠的廠黨委。
一張張醒目、瘋狂的“大字報”,使王洪文一夜之間成為了廠里的風云人物。此外,大字報甚至還驚動了市委,于是便當即派出工作隊來廠里進行整頓。
怎料,工作隊的到來不僅沒有讓王洪文有所收斂,反而還將其視作擴大自身影響的“工具”,于是,他開始調轉炮口,向廠黨委和工作組進行瘋狂炮擊。
不久后,他甚至還將目光轉向了上海市委,并組織成立了所謂的“工總司”,作為復員軍人、黨員的王洪文,自然而然被推舉成為“工總司”的“司令”。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王洪文的“大鬧”確實收效顯著,“大鬧”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官”、“大名”。
1967年后,王洪文先后受到晉升,歷任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第三書記、上海市總工會主任、上海警備區政治委員等職。在1969年的九大上,年僅34歲的王洪文還被選為了中央委員。
在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里,王洪文就從一個工廠的保衛員迅速升到中央委員,真可謂鴻運高照,令人咂舌。
但這不過只是這個年輕人仕途生涯的“開端”而已,不久之后,他又將迎來個人仕途生涯的巔峰。
那是在1973年8月的中共十大上,作為“接班人”的王洪文被選為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同時還擔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
事實上,早在十大召開前夕,王洪文就已經順利通過了高層的考察,并賦予其“接班人”的身份,讓他擔任十大選舉籌備委員會主任,而周總理、葉帥等一批老領導,也只能屈居副主任之職。
但王洪文畢竟還是太年輕了,加上其又沒有豐富的資歷和工作經驗,所以在應對很多工作,尤其是處理外事工作時,顯得非常地不成熟,加上其又熱衷于與江、張、姚等人來往,所以最后他這個所謂“接班人”身份,還是被拿下來了。
俗話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王洪文坐著火箭上來,也必將坐著火箭下去,1976年10月的雷聲一響,這一切就都全部化為了泡影,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宣告結束了。
1981年初,王洪文被宣布判處無期徒刑,后于1992年8月3日病逝于獄中,終年57歲。這位所謂的——“時代英雄”,至此落幕。
王洪文去世后,他的妻子崔根娣并沒有將他的骨灰下葬,而是將其留在身邊,以此來慰藉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崔根娣原來也是國棉十七廠的工人,她與王洪文結婚后育有二男一女。據說,王洪文當上副主席后,曾向妻子提出過離婚,但崔根娣對此卻表現得很坦然,她說:只要把孩子給我,我就答應離婚。從今以后,你做你的官,我做我的工……
王洪文鋃鐺入獄后,崔根娣并沒有選擇與他離婚,反而每年的國慶節都會帶著孩子來探監,因為這一天也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崔根娣曾對找她談話的領導說:你們怎么判我不管,我是不會和他離婚的,我要等他……
但遺憾的是,癡情的崔根娣并沒有等到這一天。王洪文去世后,崔根娣便帶著三個孩子在上海過著普通的生活,很少再有人提起或關注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王洪文的女兒王亞萍,后來卻成為了中國酒水行業有名的領軍人物,身價過億。
盡管王亞萍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對于她的真實身份,卻鮮為人知。或許對于她而言,她只想一心一意深耕發展自己的事業,至于那些所謂的身份也好、名位也罷,都只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