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局消息,日前,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因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產的抗生素原料生產化妝品、委托未取得相應化妝品生產許可的企業生產化妝品的違法行為,被罰款18.1萬元。
據了解,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前身為深圳虞美人化妝品有限公司,旗下經營有“虞美人”“西施粉黛”“嬰膚泉”“黛斯汀”等品牌,向4000多家美容院及養生館供應多款面部美容產品,如純面膜粉、乳液膏霜等。
2019年該公司年營業額達5000萬元
而一份來自該公司的營銷培訓資料顯示,其宣稱采用全新的拓客模式,能夠一站式獲得全部美容院所需產品,向顧客提供來自各地的院裝產品,向美容院提供7天平痘坑、超分子美膚、真皮斑根除等多項技術肌膚。
案件起源
在2023年的一次化妝品例行抽檢中,一款名為"虞美嫩凈顏祛痘霜"的化妝品中被檢出含有6834μg/g的甲硝唑和12660μg/g的克林霉素成分,而常見的處方甲硝唑凝膠、克林霉素凝膠的濃度分別為0.75%、1%(即7500μg/g、10000μg/g)。
據通報信息,該款違規添加化妝品禁用原料的產品購于江西廬山市某美容館,產品標簽顯示生產企業為廣州柏文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銷為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隨后,廣州柏文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出樣品真實性異議。
經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廣州柏文生物未生產或者進口過該批次抽檢不符合規定產品。
隨后,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依職權前往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進行檢查。經查實,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承認上述違規產品確由其銷售給涉案的廬山市美容館,該公司委托不知名第三方生產涉案產品,且未能提供被委托方資質材料。
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委托未取得相應化妝品生產許可的企業生產化妝品、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產的原料生產化妝品的違法行為處以罰款18.1萬元。
而在該案以外,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更存在多種嚴重違規宣傳問題。
例如,近期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頻繁在小紅書、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宣揚多款于今年上半年上市的護膚產品,虞美人將該套產品稱為具有祛斑功效的“炸斑王”。
而經化妝品備案系統查詢,該套產品實際上為僅有“保濕”功效的普通化妝品,并非合法持有“美白祛斑特證”的特殊化妝品。
此外,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更在文章及視頻中稱該套產品中添加了諸如光甘草定、寡肽-3、悅膚寧、珈貝舒等熱門成分,但對照化妝品成分表可發現,實際內料與宣傳相差甚遠。
除了化妝品,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更發力創新美容體驗,定期向店家、代理商提供技術培訓,從其公開視頻可見,近期虞美人推出了一項名為細胞種植的技術,宣稱能夠通過細胞種植儀器,將護膚成分輸送到皮膚基底層,衍生出諸如將美白成分植于皮下的“破壁斷黑術”。
2022年,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在公眾號"虞美人研發中心"中發文《虞美人:關于他人假冒我司名義進行經營聲明》。虞美人表示,有不法分子涉嫌生產、售賣假冒、山寨虞美人旗下品牌產品,將嚴厲打擊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的銷售活動。
虞美人在文中指出,公司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通過網絡平臺以任何形式銷售虞美人公司旗下產品,網絡平臺售賣的均是假貨,質量參差,如成品配方不規范,生產沒有三證,無備案只能仿冒知名品牌等,呼吁消費者不要受騙。
諷刺的是,如今,虞美人(廣州)醫學護膚品研發中心正是因為違規生產經營而被監管部門“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