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崖溝村東邊的高山上有一個天然溶洞,人們叫作黃龍洞,所以說黃崖溝村也是與龍有關的。
黃龍洞口上下左右皆懸崖一片,遠看呈石黃色,此山便被稱為黃崖壑山,山下的溝自然稱作黃崖溝。黃崖溝村也就以此而得名。
黃崖溝村真的就是一條溝,柏荊樹凹、東溝、黃崖溝、廟溝凹、小暖鋪、西店六個自然莊各自找好各自的位置,稀稀拉拉排列在溝邊山坡上,相互之間距離也不算太遠,三二里路,莊稼漢一邁腳半袋煙功夫就差不多能到達。
2020年,黃崖溝并入七子溝,對外名稱為七子溝村。
說實話,黃崖溝村在內心深處還是有些許委屈的。約在四十年前,其實黃崖溝和七子溝就是一個行政村,不過那時候對外名稱卻是黃崖溝生產大隊,而今卻全然顛倒了過來。
黃崖溝村的老百姓也幾乎全是來自山下的河南林縣,因避災荒攀上山來,開荒、種糧、建房。村里人口一直不算多,鼎盛時期也才170人左右,而今六個自然莊加起來全村人口還達不到鼎盛時期的一半,也就七八十人,姓氏有陳、桑、申、秦、耿等。
黃崖溝最輝煌的時候大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1953年,平順縣設立101個鄉,黃崖溝村是谷巒鋪鄉政府所在地,鄉政府應該有的一切機構黃崖溝村全有,醫院、學校、供銷社、信用社等單位黃崖溝也樣樣俱全。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之后,黃崖溝就和七子溝一起并稱黃崖溝生產大隊,不過那時候生產大隊的辦公地址就遷到了七子溝,而不是在黃崖溝。原來的許多機構、單位就從黃崖溝撤出了,也許就是從此時已經有人口陸陸續續開始外遷。
村上的桑明玉老人今年87歲,鶴發童顏,身體健康,思維清晰,仍在自己做飯上地,樣樣不落下。據老人回憶,他的哥哥是在1958年的時候離開黃崖溝,返回到林縣老家結婚生子,直至現在91歲高齡,仍舊健在。
黃崖溝有山有水,風景秀麗,百十年來,仿佛時間在這里靜止不前一樣,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從沒遭受過一點干擾。恬靜的小山莊,干凈整潔的小院子,怡然自得的村民,想不長壽都難啊。
黃崖溝村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山高溝深,交通不便,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的生活要求。年輕人的迅速離開,加速了農村的空心化。不過黃崖溝村倒沒有經歷像谷巒鋪村一樣成批的大移民,人口減少是慢慢地、漸漸地,一人、一戶、一家地往外走。
黃崖溝村的小院子、老房子,都很干凈整潔,有幾戶家里還留存有一種很特殊的建筑結構——暗窯。暗窯的建設非常巧妙,利用地形特點,建設在明面上房子的近處,通過暗道進出。暗窯在房子外面看不出來,進到家里也發現不了。
這里的暗窯不是為了藏金銀財寶的,而是在特殊時期的特別行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常常到村里燒殺搶掠,聰明的老百姓想出了建設暗窯藏身藏糧,堅壁清野。
駐在寺頭的中共太行四地委機關以及抗日部隊也常常派人下來到村里宣傳抗日救國,村民家的暗窯就成了地下黨開會講課、發展黨員的好場所。陽城的老張同志在黃崖溝的一間暗窯內一次發展了13名黨員的故事至今還在老百姓間流傳。
黃崖溝的紅色故事遠不止這一樣。村民珍藏的一塊鐵水流在地上形成的鐵渣塊是那個時候八路軍某部兵工廠在黃崖溝駐扎時的遺存,一塊光滑的青石板長65cm、寬50cm、厚12cm,是八路軍某部印刷廠在黃崖溝村駐扎時的石印印版。
村中一棵老柳樹,歪著脖子,中空著身子,樹樁中空位置野生出了一棵小柏樹,柳裹柏,是黃崖溝的一個自然奇觀。
傳說抗戰時期石志本將軍來村上視察,把馬拴在了當時還不是很大的樹上,樹干被馬啃了多半個,中間都透了光。當年的小樹頑強的長到了今天,樹樁的中空空間也越來越大,柏樹種籽隨風飛來,溫暖濕潤的環境,落地便生了根芽。
誕生自然奇觀,需要溫潤適宜的自然環境;誕生人文社會奇觀,更是因為溫暖適宜的人文社會環境。
2018年4月16日,“榜樣山西——第七屆山西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在山西廣播電視臺隆重舉行,誕生了25名(組)第七屆山西道德模范。在這些道德模范中有一個特殊的獲獎者,他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家庭,他是由一個村的26個家庭組成的特殊群體,這個群體就出自平順縣黃崖溝村。
黃崖溝村有一個村民名叫秦海松,是世俗人眼中的“守村人”。他生于七十年代初,那時候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都很有限,不知道是天災還是人禍,反正生下來后比正常的小孩反應要慢。好在父母親很疼他,也是愉快地度過了童年。
大約作為“守村人”如果不多遭受點苦難,都對不起“命運多舛”這個形容他的成語。
13歲的時候,秦海松的父母親相繼去世了。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幸好還有大伯、伯母可以照顧他。2002年,不幸再次降臨,秦海松的大伯和伯母也相繼去世了,秦海松成了孤兒。盡管他已30歲,但是智力水平僅相當于十來歲的小孩子。
秦海松的生活、生存,成了問題。絕對不能讓村里有餓死人的情況發生,出發點也很淳樸,當時全村三四十戶紛紛自發要求撫養秦海松。經過村里開會,最終決定由26戶距離不太遠、負擔不算大的家庭來共同照顧秦海松的日常生活。
從此,秦海松從沒家的孩子到一下子擁有了26個家庭的溫暖。2018年,黃崖溝村這26個家庭群體因15年的堅守,用淳樸和善良演繹人間大愛,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七屆山西誠實守信道德模范”。
你想象中的“守村人”應該是個什么模樣?蓬頭垢面、眼神空洞、舉止乖張……
不,現實中的秦海松很安靜,滿臉堆笑,眼神很柔和,洋溢著一種幸福的感覺,身上穿著打扮很得體,特別是干干凈凈,可以看得出是有人精心照料、收拾打理的結果。
“精著呢!”一位村民滿是溺愛的語氣介紹秦海松說。翻譯成普通話的意思就是說“聰明著呢”。
在獲得山西省“道德模范”稱號六年后,來到了黃崖溝采訪,見到了“守村人”秦海松。猛一看,還真看不出這是一個已年過半百的農村智力殘疾人。聽到村民用寵溺自己家人一樣的語氣介紹他,真心感受到了黃崖溝村的溫暖和村民的大愛。
村不大,人很好。事兒不大,堅持下來很不易。黃崖溝村的這個道德模范群體,名副其實。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