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夜,在我市大大小小的公路上,三五成群的市民,穿上騎行服、扣上頭盔、戴上騎行鏡……他們御風而行,在閑暇之余選擇“綠色騎行”去觸碰城市的脈搏。如今,“城市騎行”正在成為時尚潮流活動和生活休閑方式,并由此催生“騎行經濟”。
連日來,記者親身參與騎行周活動、走訪商家調查后發現,“騎行經濟”在我市愈發火熱,后勁十足。
騎行套裝銷售行情確實很火
“是需要購買自行車嗎?有沒有心儀的品牌?”7月24日,位于華豐東路的一公路自行車店內,見有人進店詢價,負責人徐劍趕忙起身笑臉相迎。
騎行產品區內,數十款不同類型的自行車,價格從1000元到幾萬元。同時,頭盔、手套、騎行服、水壺支架等配套產品以及車鎖、可調整支架等零部件產品,價格在幾十元、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除非有現車,否則現在下單,少則一禮拜提貨,多則兩三個星期。”相較于很多商家怕顧客跑掉,喜歡先“打包票”,徐劍的回答顯得有些輕松,“現在的‘騎行熱’,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及周邊縣市的公路自行車的需求明顯增加,我店里的公路自行車銷量一直處于增長狀態。”
記者注意到,店內除了徐劍夫妻倆,還配備了4名修理師,專門給顧客提供洗車、更換配件、調試等數十項服務,以此來提高售后服務質量。
據悉,徐劍店里的公路自行車月銷量已有300輛左右。然而,作為某品牌自行車在金華市的總代理,就在當天上午,徐劍還專門向總部申請,在原本3000輛公路自行車訂單的基礎上,追加1400輛。
無獨有偶。位于溪心南區的一家專注于公路自行車定制化銷售及售后服務的小店,其店主胡康恩表示,每月都能售出三四十輛公路自行車。
“我本人就是一名騎行愛好者,多年來積累了不少騎友資源,店里的顧客大多都是騎友介紹的,而我也往往更懂他們對公路自行車的個性化需求。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推薦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公路自行車。”胡康恩介紹,因為大部分的顧客都是資深騎手,所以他們傾向于選擇中高端公路自行車。另外,專業的公路自行車,往往需要騎手自己組裝。顧客會自購碳纖維的車架和輪組,選擇在本地線下實體店組裝。他的小店也因此形成了“售車,更售服務”的經營模式。
“我認為,公路自行車的配套市場是‘騎行熱’催熱的另一個領域,因為無論是騎行服、頭盔,還是碼表和鎖鞋,現在的銷量也都非常不錯。”胡康恩說。一個資深的騎行愛好者,往往更舍得為愛好“買單”。
騎行運動為何風靡當下
公路自行車火了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社交媒體上,我們都能明顯感受到騎行的火熱。日前,由市自行車協會主辦的“全民健身行動低碳綠色騎行”夏季一周一騎行活動正式啟動,近300名騎行愛好者共同騎行,成為永義線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之一。
騎行愛好者翁彗菲便是參加者之一。全程25.91千米,用時53分08秒,平均速度29.3千米/小時,是她的戰績。據她回憶,早在2010年,公路自行車曾在我市風靡一時,而她正是在那時候“入坑”。直到近兩年,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潮在各地興起,以及戶外運動延展,集健身與戶外兩大特點的騎行運動再度闖入大家的生活,尤其在大城市網紅博主的帶動下,迅速走紅。去年4月,翁彗菲重拾這個愛好。
“那時候騎公路自行車,是輕松與悠閑。如今,是速度與激情。”這是翁彗菲最大的感觸。她覺得,過去還只是代步工具的自行車,如今已經升級成為了年輕人鍛煉身體的大型玩具和社交工具。
公路自行車為何突然再次風靡當下?通過與騎行愛好者、公路自行車店店主等交流,記者總結了“騎行經濟”火熱的幾點原因。
其一,城市道路基礎設施的提升。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騎行基礎設施,在城市中心區域,通過增設安全島、優化交通流線組織等措施,保障自行車和行人過街的安全。同時,完善農村路網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交通的安全性和暢通性,促進農旅深度融合,真正落實“四好農村路”建設等,極大地滿足騎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
其二,市民對健康的向往。騎行這項運動,既能有氧,又能無氧,在騎行過程中能調動全身的肌肉。當前,瑣碎的日常生活和快節奏的工作,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急需釋放壓力,而騎行這項自由、健康、相對門檻低的運動,成為了更多人選擇的方式。
其三,社交媒體的助推。在社交媒體上,騎行這項運動被打上諸多標簽,如“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熱愛騎行的人,都有自由的靈魂”等。在社交媒體的聚集與放大作用下,騎行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年輕人的潮流文化,不參與就有“out”的風險。
其四,較好的交友工具。廣大騎友通過組織定期騎行、參加比賽或公益騎行活動等方式建立聯系、認識新朋友,加深了解、增進彼此友誼。
當然,最為關鍵的原因還是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徐劍告訴記者,據他觀察,來到店里買公路自行車的顧客,如果有明確購買意向的,選擇5000元至10000元價格區間的消費者占大多數。翁彗菲向記者透露,這一年多來,她已經換了三次車,總費用超過4萬元,而她的這個“氪金”水平,在她的騎行圈里,僅是中等水平。
總結起來,強社交、愛分享、舍得為愛好“氪金”,是騎行群體最主要的行為消費特征。
■記者手記 騎行“氪金”需保持理性
有助于鍛煉身體、交到新朋友、親近大自然……一時之間,我竟差點想不到騎行有什么壞處。好在徐劍、胡康恩、翁彗菲等人毫無保留地吐露心跡。
在他們看來,目前影響這項“騎行運動”發展的因素是攀比心理和安全意識。譬如很多年輕人看其他人買了一輛好車,便不顧自己的消費能力,選擇貸款等方式透支消費能力,購買一輛相對比較昂貴的車輛。這種情況對于個人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一輛好車不是關鍵,最為關鍵的是能否持續參與這項運動,讓自己在運動中不斷提升騎行能力。上萬元的公路自行車能帶給你騎行的快樂,幾千元的亦可實現。兩者之間的差別,或許更多的只是體現在旁人驚異目光之中。結合自身的經濟基礎,做出理性的選擇,才是正途。
此外,當前,很多騎手在騎行時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比如,在騎行時不戴頭盔、看手機,甚至有的進入機動車道和逆向行駛,一旦出現事故,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追求“速度和激情”很酷,但生命安全是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呼吁每一位騎行愛好者都要做好安全防護,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享受御風而行的自由,釋放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