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晨光,歡迎關注同名知乎號)
就問一件事,什么叫國際賽場籃球大殺器啊?
連揮毛巾都這么有神,這該死的氣質!
看完這場比賽,相信各位應該可以明白,為什么科爾那么熱愛三后衛的一個教練,也要堅持把(熱身賽)一場沒打的杜蘭特留在陣中了吧?
都說FIBA和NBA是兩個比賽,杜蘭特第一個點贊。說美國球員打FIBA吃力,我杜哥反手就是一個踩。
上半場替補登場僅僅8分鐘的杜蘭特,8投8中,三分5中5爆砍21分,這是在一個2k游戲都很難完美復刻的數據。
當然了,如果說杜蘭特在本場比賽里負責嘎嘎亂殺,那在第二故鄉法國這個主場上客場作戰的恩比德確實也就只能說負責在嘎嘎了。
相較于熱身賽里被美國隊半節拉爆,隨后進入了兩節半的垃圾時間,顯然博格丹復出后和約基奇雙劍合璧后,塞爾維亞人就不想著讓比賽過早失去懸念了(于是他們多撐了一節)。
開場塞爾維亞的進攻依然輕快,他們喜愛的跑動、傳切和弱側轉移球讓美國人一度跟不上比賽節奏。
約基奇開場做軸給隊友當嫁衣,很快打出了丹佛掘金的感覺。
當約基奇罰球時,場上響起了MVP的吶喊聲,反過來當恩比德拿球時這噓聲就此起彼伏了,原本兩人這個待遇理論上是可以逆轉的,但是因為拿了法國隊戶籍的恩比德選擇加盟美國隊這條“更艱難的道路”。
法國觀眾還是真給恩比德面子的,整場比賽他只要一拿球就噓聲四起。
不知道恩比德是因為現場比賽debuff,還是因為拿不到球就有情緒老毛病又犯了,恩子在場上的開場三分鐘讓美國隊一度異常難受。
于是在一個極其抽象的發球失誤之后,恩比德被科爾換下,恩比德下場后美國隊立即轟出12-2反超,這“控制變量法”確實被玩明白了。
相較于熱身賽面對南蘇丹和德國隊都在外線得分上輸球,美國隊開場就投出了一定產出,當然這與塞爾維亞在內線防守更為側重的策略有一定關聯。
今天美國隊在防守端還是用出了他們喜愛的高位逼搶,約基奇連續出現了失誤,但第一節塞爾維亞的火力也并沒有讓比分拉開差距。
正當美國人還在泥潭里和塞爾維亞打滾時,一個完全改變比賽走向的換人出現:杜蘭特上場了。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第二節杜蘭特的表現,神奇、即插即用、zone狀態。
作為美國隊的得分王,全場接球即威脅,然后是完全不講任何道理的投籃,只要你投不進馬上我就能抓住機會把比分給拉開。
可以說杜蘭特的表演直接改變了比賽的局勢——這讓他在第三節被換上時全場歡呼。(恩比德:這到底是為啥啊???)
當然了,像第三節這種詹姆斯和恩比德輪流抱摔的名場面也就不多說了,排云掌嘛。
裁判員網開一面沒給老詹升級,這應該就是眾所周知,老詹沒哨的由來?
而對于第三節的塞爾維亞而言,一旦外線沒能保持著高強度的手感,那么這場比賽走勢就很容易來到美國隊這一方——杜蘭特的發力給首發五人節省了太多發力的機會,讓他們在后程可以隨意提速和加強防守。
比如詹姆斯這個直接生斷對手以后的一打三快攻,這個身體素質,夸張是真的夸張啊——這身體狀態,真的是40歲的老頭嗎?
比賽在第三節因為塞爾維亞的替補無以為繼而失去懸念,比分一度被拉開到了接近20分。
對于美國隊而言,作為替補復出的凱文·杜蘭特就是美國男籃手里一把即插即用,無需磨礪的鋒利神器,在任何時候只要掏出來都可以給對手一個大大的驚喜。
塞爾維亞并沒能在替補階段穩住局面,面對美國隊這套NBA全明星級別的替補陣容,他們的替補確實相形見絀,這對于去年男籃世界杯亞軍的他們來說,恐怕會是未來奧運會比賽一大罩門。
美國隊打出了一場雖有波折但是波折不大的輕松勝利,準三雙的詹姆斯、逆天效率的杜蘭特、輕松展現腳步的愛德華茲和空位手拿把攢的布克,加上整體值得信賴的高位防守讓塞爾維亞幾度攻不進也防不了。
對于本屆奧運會上的所有籃球隊而言,美國隊就像是奧數試卷里最后那一道難題,答對奪冠答錯出局。
很顯然,今天的塞爾維亞失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