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何某乙將88歲高齡的母親杜某某及姐姐何某丙作為被告訴至碧江區法院,要求對何某甲(父親)留下的房產依法進行分割。
碧江區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團隊法官張學成接到案件后高度重視,通過閱卷及積極主動與當事人各方溝通的方式,理清案件基本事實和爭議焦點,主動上門調解糾紛。
原來,何某甲與杜某某婚后生育一對子女分別為何某乙與何某丙,2006年何某甲去世后,留有一套房產,但未留遺囑。案涉房屋屬于杜某某與何某甲的夫妻共同財產,房屋一直由杜某某夫婦居住,何某甲去世后,杜某某一人居住在案涉房屋,其名下也沒有其他房產。通過電話了解,杜某某表示想在該房屋安度晚年,對房產如何分割并不強求。
依照民法典規定,三人均對案涉房屋何某甲享有的一半份額享有法定的繼承權。但考慮到杜某某對案涉房屋權屬占比本就較多,且已至耄耋之年,也有在此頤養天年直至終老的意愿。若一紙判決機械確認財產份額,無法從根本上保障老年人居住權益,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于是,承辦法官上門給杜某某的子女做思想工作,讓作為子女的何某乙和何某丙多做換位思考,多考慮一下母親對案涉房屋的情感以及居住問題。從情理、法理等多角度進行釋法明理,何某乙和何某丙表示此前疏忽了母親的感受,并表示同意案涉房屋歸杜某某所有,由她在此居住安享晚年。同時二人也表示以后會經常上門看望老人,盡全贍養義務。杜某某也表示自己只有這一雙兒女,百年之后房子還是會歸他們所有。最終此案得以圓滿化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本案法官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調處,體現了為民情懷,彰顯了司法的溫情與擔當。碧江區法院在處理涉老案件時,一直注重考慮老年人特殊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高度重視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碧江區法院將繼續踐行人性化審判理念,對老年人的保護從身份利益、財產利益全面延伸到人格利益、情感利益,深化司法為民的人文關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