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司法社工以其專業的素養和人文關懷,在法治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致力于協助司法程序的順利進行,更在細微之處展現溫暖與關懷,用愛心和耐心為涉案人員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助力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開啟新生活。
博睿駐南海區司法局司法社工
作者:黎曉丹
近年,由于“刑罰輕刑化”的結構轉變,社矯對象數量日趨增長。此外,社區矯正人員構成復雜,普遍存在緩解家庭關系、紓緩經濟壓力、疏導心理問題等方面的需求。截至2024年7月17日,佛山市南海區在冊社矯對象1655人,列管人數達2593人,對比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接近106.45%,并呈持續增長趨勢,監管壓力居高不下。自2017年7月起,佛山市博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南海區司法局的“南海區社區矯正司法社工項目”,在全區7個鎮(街)開展司法社會服務,全面推行“六嵌入”服務,充分發揮專業社會力量,將社區矯正社會工作嵌入社區矯正日常監督管理、教育幫扶、心理矯治、公益活動、品牌建設及評優評估工作中來,促進南海區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嵌入全流程監督管理
南海區司法社工項目按照社矯對象和社工至少15:1的標準配備,在南海區社矯對象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有效解決了全區監管壓力日漸繁重和配比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滿足了對社矯對象的服務需求,司法社工協助跟進社區矯正對象從入矯到解矯整個過程的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跟進和全部檔案資料的定期更新,內容包括:矯正工作規范、矯正管理操作指引、入矯工作、日常報到監管、分類教育、實地走訪、信息化核查、解矯工作和困難家庭幫扶等。在列管人數連續6年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項目實現了社矯對象重新犯罪率低于2‰的工作目標。
二、嵌入個別化教育幫扶
一是深入調研科學研判。以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社矯對象及基層相關資料為調研對象和內容,采取實地調研、抽樣調查、個別訪談和資料分析等方法,完成了《社區矯正法實施后南海區社區矯正工作增量和司法社工工作情況調研》等調研報告,反映南海當前社區矯正工作存在的困難和社矯對象的實際需求,明晰全區各鎮(街)不同的社區矯正工作現狀,為司法行政機關提供科學客觀的工作決策實施和推進依據,進而有效整合和爭取社會資源。
二是善用專業工作手法。司法社工利用走訪面談、專業個案和心理輔導等手法,圍繞犯罪類型和矯正需求對社矯對象實施分類、分級介入跟進,提供個別化教育矯正。同時,引入“雙線督導”社工教育機制,以區司法局的“行政指導”和社工機構的“專業督導”為兩條工作主線,為司法社工提供季度行政指導和不定時的專業督導支持,便于更好發揮專業作用。
三是打造分類教育課件庫。2020年7月起,司法社工探索推進“每月一主題”教育課件展示,制作了涵蓋法治道德、愛國敬黨、心理健康等18類主題教育課件,編撰《南海區社區矯正分類教育課件冊》,為全區建立分類教育主題課件庫和分類教育素材貢獻智慧。
四是探索教育矯正模式。2023年協助南海區司法局出臺“兩基一品”教育矯正工作實施方案(“兩基”指規范教育幫扶基地建設、打好教育矯正隊伍基礎、“一品”指打造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品牌項目),匯聚整合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力量,進一步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開展。
三、嵌入專業化心理矯治
一是借助社會工作和心理學的專業技巧,對社矯對象進行身體狀況、心理狀態、家庭和社會關系、社會網絡、行為表現、重新犯罪等方面的風險評估,從多個維度協助社矯對象反思犯罪行為,促進其情緒、思想、行為實現正向轉變。二是借力專業項目,引入專業資源,更好地協助社區矯正日常監管。如里水鎮的“‘心晴歸航’心理輔導計劃”,將心理矯治工作融合訪談、幫扶工作,通過“評估-咨詢-鞏固”的工作模式與受助者共同面對和解決心理問題,協助其排解負性情緒、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三是開展心理行為訓練,組織社矯對象開展隊列訓練、禁毒教育園地參觀、軍事訓練,促進其珍惜“高墻”外生活,端正矯正態度,增強服刑意識,更好地改過自新回饋社會。
四、嵌入廣泛性公益活動
司法社工積極發揮區域社會組織資源豐富的優勢,整合心理、各鎮(街)的特色公益活動和其他相關社會組織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目前全區先后共有11家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近50名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并在全區范圍內動員和招募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志愿者約1200人,積極為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提供服務和幫助。同時,以每月開展公益活動為契機,一方面引導社矯對象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強化其服刑意識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依托各層級社區矯正資源平臺,廣泛調動各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高校及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緩解社矯對象在經濟、心理、就業、就學、家庭關系等方面的困境,為有需要的社矯對象提供多元化支持。從2021年至今,司法社工積極配合開展關愛服刑人員子女“甘露行動”和三類特殊人員走訪幫扶活動,對南海區內家庭經濟困難的在冊社矯對象、安置幫教人員及南海籍在監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三類特殊人員共350多人進行走訪幫扶,與探訪對象深入談心談話,鼓勵其重振信心、積極改造。
五、嵌入全方位品牌宣傳
司法社工注重對服務經驗的總結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協助南海區司法局持續制作內刊《擺渡人》共14期,多篇案例在國家級期刊及地方平臺上發布,南海教育矯正模式經驗獲得廣泛宣傳。其中由項目成員參與撰寫的《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對交通肇事罪社矯對象鄺某依法解除矯正案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對緩刑社矯對象黃某進行監督管理案例》兩案例,經過層層遴選,成功入選司法部中國法律服務網司法行政(社區矯正)案例庫,并在中國法律服務網(12348中國法網)刊登。項目成員也多次受邀參加全國性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議,在各類場合介紹南海區社區矯正社會工作經驗。
六、嵌入持續性評優評估
一是打造南海教育矯治效果評估體系。司法社工制訂教育幫扶工作年度實施方案,開展矯正對象滿意度調查以及教育矯治活動效果評價,從組織者到參與者,均重視教育活動的效果反思和客觀評價,為日后改善教育矯治活動質量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定期開展項目階段評估總結會。每年9至10月,司法社工召開項目評估總結會,圍繞項目回顧、項目總結、專家評估、案例分享及學習培訓五大內容,呈現南海全區7個鎮(街)矯正社會工作開展情況、提煉教育矯治工作模式,并就社矯對象分層分類、多元化和個別化教育矯正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展開討論,加強社區矯正工作溝通和交流,提升工作隊伍質量水平。
項目實施期間,超10名社工的服務案例先后入圍佛山市司法行政部門舉辦的社區矯正法學習宣傳貫徹主題征文表彰名單;8人被推選為“南海區社區矯正優秀工作者”;在近三年服務績效考評中,所有項目成員得分為良好及以上,工作能力和成效得到所在單位、服務機構、服務對象和相關合作方的充分肯定。
專欄簡介
“服務故事”專欄,致力于呈現博睿社工各領域的真實案例與深度觀察。這里,我們記錄社工們在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付出,展現社工如何以專業與智慧,為服務對象點亮心燈。這里,您將看到社工們總能以細膩的情感與堅定的信念,找到問題解決的鑰匙。這里,我們將一同見證社工們的服務故事,感受他們如何用服務詮釋專業,用專業服務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