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名為《勇氣》的年度演講又又又刷屏了,我的朋友圈幾乎全是雷軍相關的演講,雷軍已經成為了流量的代名詞,以前流量追著跑的更多是娛樂明星,除馬云之外,流量堪比娛樂明星的只有雷軍了。
我的朋友圈截圖
百家爭鳴的時代
自馬云退出江湖之后,京東劉強東因為明尼蘇達事件選擇退居幕后,萬達王健林陷入債務危機不再露面,本就低調的騰訊馬化騰更是消失匿跡了,美團王興也不飯否發布觀點了,拼多多黃錚更是40多歲就選擇了退休,字節跳動張一鳴也是退居二線了,當打之年的企業家紛紛退休選擇了退休。
企業家群像
毫不夸張的說,2019年是真正意義上的分水嶺,以前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在是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凈,14億人口的一個超級大國沒人敢說話了,真的是匪夷所思,正應了王興在2019年說的那句話,2019年是金10年中最難的一年,也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
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家們
現在敢公開演講的只有雷軍了
雷軍在演講中詳細講述了他在小米造車的過程中,經歷的各種危機困難及艱難的選擇,以及為什么選擇造車,他總結道,企業家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是很難創業成功的,他賭上了所有榮譽背水一戰。他帶領新組建的造車團隊,在70多天里,馬不停蹄去了10多個城市,訪談了85場200多人。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截圖
原來這么牛逼的明星企業家也會和我們普通人一樣迷茫,焦慮,壓抑,也曾失落無助過,在這一段他說道:所有事情交雜在一起,在我心里,亂成一團麻。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
每個深夜,當我鼓足勇氣,準備大干一場;第二天早上醒來,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又迷茫了。我反復問自己:創業這么苦,我真的還要從頭再干一次嗎?
創業風險這么大,萬一輸了,我這輩子就要灰溜溜地收場嗎?
甚至,我還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殺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嗎?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
這不是一時沖動,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70多天深思熟慮后的決定。
那一刻,我的心中只有7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
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名從業者,小編深知做汽車有多難,根本不是大家所想的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的事情,隨便找幾個代工廠貼個logo就能造車,凡是這么想或者這么多的就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割韭菜攜款跑路,這種從一開始就是玩商業模式的,根本就不是認認真真來造車的,另一種就是最后破產倒閉,資不抵債的,創始人成為老賴的,這兩種結局最高受害者都是車主,最后都是一地雞毛。
汽車企業維權的員工
小米汽車能成功的原因就是腳踏實地做產品,無他,雷軍在演講中提到,他們在剛宣布要造車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勸他不要親自做產品,找代工廠風險低,周期快,也有資本在啥都沒有的情況下,愿意投100億美金讓他成立獨立公司來造車,他也曾心動過,但在慎重的考慮之下還是選擇了艱難的自研之路,做難而正確的事才能成功,這或許就是小米汽車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
小米汽車能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員工就是雷軍本人作為老板真的親自下場,躬身入局從0到1開啟創業之路,而且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挑戰自己,快速補齊了自己關于汽車方面的短板,這一點就是很多老板都無法做到的,雷軍已經取得過很多次的成功,作為一名身價千億,名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自己投資公司更是多達幾百家,這樣身份的人甘愿從0開始,腳踏實地的去干一件事,真的是難能可貴,也是他能持續成功的原因吧。
雷軍年度演講現場
他重新開始學車,成了企業家里面最會開車的老板之一,他是在夏天學的賽照。賽車為了減重把空調都拆了,車里溫度經常高達五六十度。穿上防火材料做的賽車服,戴上頭盔,坐在非常硬的運動座椅上,勒緊六向安全帶,看起來很帥,但實際上非常不舒服。幾十圈跑下來,全身都會濕透,感覺整個人都虛脫了。
作為一個新手,沖出賽道很常見的,而且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撞上防護墻,他們管這個叫“上墻”。平時撞車是個大事,學賽車后發現,賽道上撞車就是家常便飯了。
雷軍駕駛賽車的照片
雷軍所到之處人山人海儼然成為新的商業領袖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為什么雷軍能成為繼馬云之后新的商業領袖,不光是他能演講,更是他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事,從雷軍身上可以看到把奮斗者精神具象化了,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酒色財氣,這樣堪稱完美的人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新的商業領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