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410篇日記。
廣州樓市最近發生了很多事。
琶洲改控規,金融城腰斬,萬博擠泡沫..
有粉絲問我,怎么看?
角度很重要。
就拿琶洲改控規這事,從財政角度,要怎么解讀?
廣州從17年開始,賣地收入就沒有低于1000億的。
但今年過去一大半,土拍收入只有可憐的67億。
本來經濟就不好,要是賣地收入跟著銳減95%,怎么玩?
工資還要不要發了?基建還要不要搞了?福利制度還要不要保障了?
必須得賣地。
所以從財政角度,琶洲改控規,更多是一種無奈。
這觀點對嗎?
對,但沒用,太淺了。
沒辦法輔助你,做樓市判斷。
什么角度有用?人性的角度。
只有讀懂人性,你才能讀懂樓市這本書。
還是琶洲改控規這事,就至少暴露了幾種人性。
自私、偽善、反復無常、死性不改..
問題是,你有沒有看出來。
自私
廣州土拍大半年只賣了67億,誰的鍋?
很多人會覺得,是開發商拿地不積極,太躺平。
普通人這么想是沒問題的。
但作為地方操盤手,它不可能不清楚,開發商的經營壓力。
開發商是故意不拿地嗎?
肯定不是,因為商人只講利益。
核心區靚地放出來,還沒有高溢價,拿下來大概率賺錢。
大概率賺錢的事,開發商不去做,核心原因就只有一個。
沒錢了。
所以明知道開發商去化回款壓力大,現金流緊張。
還要在他們身上,挖1000億回來填財政的窟窿。
這相當于把自己的財政風險,轉化為開發商的經營風險。
而開發商加杠桿拿地去完成任務,其實又加劇了金融風險。
把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這中間沒有解決半點風險本身的問題。
它只是延遲了,炸彈爆炸的時間。
再把炸彈,扔給了別人而已。
偽善
當然,操盤手會給甩鍋行為包裝。
比如對開發商,會說成是低價出讓核心區靚地。
比如對市場,會說成是打造地王出來刺激情緒。
但講道理,現在的開發商就像個虛不受補的病人。
你要真關心他,應該先了解他能不能補。
而不是一個勁把所謂的補品,往人家嘴里塞。
而且開發商=白手套,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
現在新房的開發成本,土地出讓金和各類稅費,能輕松超70%。
老百姓買房花的錢,只是名義上進了開發商的口袋。
真正收款的,還是地方操盤手。
對市場來說,這種包裝就更搞笑了。
真的想刺激樓市、穩定房價,那更應該考慮,怎么修復好供需關系。
而不是無節制地供地,人為加劇供過于求,進一步拖累房價下跌。
明知道自己做的是損人利己,還需要包裝成舍己為人。
不就是偽善嘛。
反復無常
一個企業想健康發展,最核心的是什么?
是講信用,講原則。
一個城市,也是一個企業。
當兩年前白紙黑字的批復方向,能說改就改。
當已經確定的控規,能說變就變。
你覺得大家對這個企業的信任,還能剩下多少?
更別說,這實打實坑了不少前期買家的錢包。
為什么曾經判斷,單價10萬的琶洲南可以入手?
就是因為操盤手說,琶洲后續不會有新增供應。
而珠城和金融城,核心位置同樣沒多少上新貨的可能,控規都定好了。
那琶洲南作為核心區少有的大花園大體量樓盤,自然就有稀缺性。
但如果控規能說改就改,規定能說變就變,那所有的分析和判斷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睡醒,某個核心地段的控規,會不會又變出來幾塊住宅地。
當你無法評估后續供應量,無法評估操盤手會為了回血賣什么價。
你就沒辦法做價值錨定,溢價買入的幾率會變高。
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肯定是件壞事。
前期信任企業的人,被背刺,虧錢。
仍在觀望的人,因為失去價值錨定的工具,猶豫,不敢出手。
這種反復無常給企業帶來的信任流失,是很致命的。
死性不改
很多人不知道,廣州在發展珠江新城的時候,吃過大虧。
由于錯估了兌現所需的資金,被迫出讓了大量的核心地塊。
導致這個舉全市之力造出來的絕對中心,商業占比竟然不到一半。
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住宅。
珠城的住商比,是1.5:1。
而同為國家級CBD,北京CBD的住商比是1:5.8。
上海陸家嘴,是1:2.4。
珠城的板塊天花板,始終低人一等,就是在規劃建設的時候,就落下了病根。
廣州看似吸取了教訓。
所以在前兩年的批文中,表示要嚴禁琶洲發展商業地產。
但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代表廣州未來發展核心的琶洲,也慢慢走上了珠城的老路。
這兩天有大V洗地,說琶洲南控規調整沒問題。
因為琶洲南不是琶洲。
而且多搞出來幾塊核心區宅地,利于托市。
這簡直就是主次不分。
琶洲想崛起,缺的是幾棟住宅嗎?
缺的是商業和產業。
這次控規調整,把原來55萬㎡的商業商務用地,改成了10萬㎡。
把原來12萬㎡的居住用地,改成了29.5萬㎡。
砍掉80%的核心發展資源,換十幾棟住宅樓。
這叫沒問題?
不管主觀上承不承認,廣州最新的GDP,增量和增速都被重慶吊起來打。
三級財政不是這幾年才開始執行的,被別人反超,關鍵還是產業拖后腿。
不正視問題,不解決問題,反而死性不改去飲鴆止渴,把琶洲當祭品。
你讓大家怎么對廣州的未來充滿信心?
貪婪
以前經濟好,很多東西都可以包裝。
光明、無私、上進、知錯能改...
但是,當經濟沒辦法維持這些外衣,最里面最真實的東西就會暴露出來。
那東西就是人性。
人性哪有絕對的真善美啊。
不僅是操盤手,在個體身上,人性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什么剛需,什么有房住就行,都是虛的假的客套話。
只要樓市不賺錢,市場上的剛需能立減90%。
只是樓市不賺錢,已經有房住的人依然會天天敲鍵盤抱怨。
為什么寧愿虧100多萬,也要把剛到手的萬博和樾府賣掉。
為什么蘭亭和盈彩,很多產品價格腰斬了,還那么多人想出逃。
難道他們不是自住的嗎,自住怎么會賣房?
難道他們不知道現在有超跌可能嗎,為什么還急著賣?
說白了,有些人當初買房,就是奔著賺錢去的。
所以一旦發現判斷失誤,立刻就會割肉離場。
沒房的時候想有房,有房的時候想暴漲。
這就是貪婪。
所以你想讀懂樓市,首先要讀懂人性。
只有讀懂人性,你才知道要怎么去利用它。
再不濟,也能盡量規避,人性帶來的風險。
當一件事情發生,你是早有準備,還是手足無措。
區別就是,你有沒有看透最本質的東西。
樓市這本書,翻到最后,都是人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