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義“α可及點”
2024年北京中考數學第28題
每次解新定義壓軸題,都會完整經歷一次數學概念的生成到應用全過程,這通常也是數學學習的常態。整個數學學習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過程構成,初中階段,學生通過學習初中數學知識,從而學會學習數學,這也是對能力上的要求,用現在最時新的話,叫核心素養。
2024年的“α可及點”,與2023年的“關聯點”相比,還是有較大不同,理解過程中需要構造的圓比較多,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圓的概念進行加強。在解這道題的過程中,尤其是最后一問,直接寫出答案,對于學霸而言,憑數感和直觀可以秒出結論,但作為老師講給普通學生,則需要剖析每一步的依據,引導學生去理解學霸們的思維,乃至成為學霸。
對于圓的定義,不再重復,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圓的各向同性,即在各個方向上性質是相同的,初中階段也稱旋轉對稱性,這種旋轉不變性來源于定義, 即“一中同長”,當我們用圓規或其它工具畫一個圓的時候,實質上也是在體驗它的旋轉對稱性。
題目
解析:
01
(1)我們依然首先來理解題目中描述的這段定義,圓O的弦AB,點C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C',∠ACB=α;
對于圓內的一條弦,我們重點關注它的長度,因為在圓中,最長的弦是直徑,即它的數量存在一個上限;
點C與點C',按定義中的描述,我們關注的是點C'的位置,它必須在圓O上或在圓O內部,這也是我們判斷是否“α可及點”的依據;
∠ACB=α,這個角的頂點在C點,兩邊經過弦AB的兩端點,這很重要!
為方便理解,題目給出了特殊條件下的“α可及點”;
①按定義作圖如下:
顯然只有C2是“α可及點”;
然后我們連接AC2和BC2,根據這三個點的坐標可判斷△ABC2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下圖:
于是α=45°;
②對于弦AB的“90°可及點”,點D位置非常重要,它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它的對稱點D'在圓O上或圓O內,二是∠ADB=90°;
對于第一個條件,我們用逆向思維,若要使點D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在圓O上或圓O內,則可將圓O關于直線AB對稱,得到圓P,它在圓O外的部分即點D可能存在的位置,如下圖:
對于第二個條件,∠ACB=90°,我們可聯想在某個圓中,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于是想到構造出這個以AB為直徑的圓,如下圖:
這個圓在綠色區域內的部分,即為點D可能存在的位置,圖中的半圓AB;
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半圓AB上尋找一個橫坐標最大的點D,不妨找到AB中點F,它是半圓AB的圓心,此時OA是圓F的一條弦,半圓上距離弦OA最遠的點,一定在垂直于弦OA的直徑上,我們作出這條直徑,如下圖:
很顯然△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AFH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于F是AB中點,于是FH是△AOB中位線,求得FH=1/2,而FG=FB=√2/2,故GH=1/2+√2/2,即點D的橫坐標最大值是1/2+√2/2;
02
(2)作圖之前,先明確弦MN的位置,它是圓O內任意一條弦,由旋轉對稱性,圓心距為某個值的弦MN性質完全一樣,因此MN的多樣性取決于圓心距,所以對于MN長度,我們目前知道最大值是2即可;
第一步:以MN為對稱軸,作圓O的對稱圓O',如下圖:
圖中藍色部分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一定在圓O上或圓O內部;
第二步,確定α角,繼續按定義尋找點P,由于它是“60°可及點”,即要求∠MPN=60°,結合上一問的結果,我們可作MN的垂直平分線,并在這條線上取點E,使∠MEN=120°,再以E為圓心,ME為半徑作圓E,此時圓E在藍色區域內的部分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兩邊經過M、N的圓周角,都等于60°,如下圖:
我們只保留圓E在藍色區域內的部分,隱藏其余線條以方便分析,特別強調一點,若E與O'重合,是臨界點,當點O'在線段OE上,則找不到相應的點P,即OE≤OO',這是尋找點P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如下圖:
基于以上條件,我們重點觀察藍色的優弧MN,如下圖:
第三步,探究點P到原點的距離,當弦MN繞圓心O旋轉時,優弧MN掃過的區域是一個圓環,如下圖:
上圖圓環中所有的點都有可能是點P,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這個圓環內徑為1,外徑可能是多少呢?
不妨將M、N中的某個點放在特殊位置,例如點N放在(1,0)處,再連接FM、FN,可得等邊△FMN,為方便理解點F的最值,我們在x軸下方再構造以ON為邊的等邊三角形,如下圖:
顯然點C在圓O上,我們很容易找到其中的△ONF≌△CNM,則OF=CM,而CM作為圓O中的一條弦,最長為2;
此時OF最大值為2,點E與點O'也重合,至此我們確定了圓環的外徑最大為2;
第四步,尋找臨界P點,我們現在可以作出點P所在的圓環,以及直線y=√3x-√3,如下圖:
總共四個臨界點,P1,P2,P3,P4,注意由于M、N不能重合,于是點P不在內圓O上,要寫范圍的時候要細心,然后我們來分別求這四個點的橫坐標;
點P橫坐標為t,縱坐標為√3t-√3,P1、P4在半徑為2的圓O上,則它到原點的距離為2,即t2+(√3t-√3)2=4,解得t=(3±√13)/4;P2、P3在半徑為1的圓O上,則它的原點的距離為1,即t2+(√3t-√3)2=1,解得t=1或1/2,現在我們可以寫出P的橫坐標t的取值范圍了,(3-√13)/4≤t<1/2,1
解題思考
從解題角度來看,本題難點在第2問,即MN為圓O內任意弦的時候,無法確定它的位置,但考慮到圓的旋轉對稱性,使我們可以讓MN先位于某個特殊位置,求解后推廣到一般的情況,這也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秒殺”的可能,但對于多數學生來講,理解學霸們的解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在網上找到了很多關于本題第2問的解法,都沒有說清楚為什么點P離原點最遠距離是2,因此在本題解析中,用了較多篇幅來詳細說明這一問題。
本題中涉及到的圓比較多,尤其是確定α的時候,對定弦定角要非常熟悉,新定義“α可及點”中的對稱,實質上是限制點P可能的位置,要與取值范圍聯系起來,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如下圖:
理解這道題的過程中,關鍵在于突破定義中對點P的各種限制,第1問中的特殊位置的弦AB,實際上也可以在第2問中使用,并不影響結果,理由就是圓的旋轉對稱性,一旦理解上突破了,本題就顯得很簡單了。
以學生的理解能力作為本題區分度,這道題十分優秀,通常情況下,多數中等生的思維遇到障礙,就是限制條件較多,且環環相扣,腦中的思緒稍一混亂,整個邏輯就錯了。這也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概念教學中,注重概念的生成以及發散,不拘泥于教材上有限的例題和習題,2024年人教版新教材,其實給了一線教師足夠的拓展空間,只要認真研讀新課標和新教材,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展,這一類綜合題解決起來才會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