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方IC
《財經》奧運報道團隊 7月27日 發自巴黎
文|辛曉彤 李瑩
編輯|余樂
巴黎奧運會開幕時,我們還在機場,正準備飛往巴黎。
飛行加轉機,經過近20個小時的顛簸后,我們在當地時間晚上7點半落地巴黎。打開手機一看,才發現經過近一天的角逐,中國隊已經收獲了射擊和跳水兩枚金牌。還有很多比賽正在巴黎的各個角落上演。
天空仍然大亮,完全沒有夜幕的身影。前一日奧運會開幕式的大雨淅淅瀝瀝下到27日晚,地面氣溫只有20度,這讓穿短衣短褲、從近40度的北京前來的我們冷到震驚。
下了擺渡車,我們踏入奧利機場,它位于巴黎公共交通的第 4 區,是巴黎地區的主要機場之一。在1970年戴高樂機場建設之前,奧利機場是巴黎的主要機場。
機場的指示牌幾乎都標有中文。例如,安全通道處用中文清清楚楚地寫著:“非法運營出租車 實實在在的危險”——親切的谷歌翻譯腔調。機場的奧運氣氛非常濃厚,大幅的廣告和奧運配色隨處可見,彰顯著法國的東道主地位。
中文在機場標識中隨處可見
“正規出租車”翻譯得很地道,也是對警惕非法營運出租車的事實回應,只是工作人員的神情看上去有些不耐煩。
我們在機場的禮品店挑選奧運紀念品馬克杯時,背后又響起了親切的中文——“這里的紀念品不全,可以去城里挑選”。說話的是兩位來自北京的大學老師,他們趁暑假來歐洲旅游。在巴黎機場用中文交流,豁然有種他鄉遇故知的親切。
不過,這兩位老師來機場的理由不是為了趕飛機,而是找行李。幾天前,他們從西班牙飛往法國,人安全送到,行李卻滯留在了巴塞羅那。幾天過去仍然沒有結果,也未曾知曉行李沒上飛機的原因,他們只能托西班牙的朋友到處詢問。其中一位老師穿的外套還是問其他中國游客借的,答應回國后快遞給對方。待到我們與之辭別,兩位老師的行李仍沒有下落,希望他們能順利找回行李。
我們通過Uber叫到了前往酒店的車。與司機一照面才發現,她竟是華人。司機是一位女士,姓宋,看著年齡不大,卻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最大的孩子17歲。宋女士接過我們的28寸行李箱大步流星在前面走,我們在后面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宋女士是浙江溫州人,20年前就來到了巴黎,聽她說,在巴黎的溫州和青田 (浙江麗水下屬縣) 人很多。她給我們的名片就叫“溫州人出租車”。宋女士和丈夫都在巴黎從事司機工作,也搞一些副業,比如這次來機場接我們,順帶買了大大小小好多瓶洋酒放在后備箱,開起車來酒瓶碰撞,叮叮當當地響。這些洋酒不像自用的,倒像是代購。
宋女士提到,很多中國人在巴黎工作多年,主要都在從事開餐館或是司機等工作。前幾年做服裝很賺錢,也就是把國內義烏、廣州等地的服裝、小商品等賣給當地商家,賺取差價,B2B模式。靠著這種生意,很多商家開起了大店。只是這幾年情況越來越差,很多店陸陸續續關閉,大店變小店,小店越來越偏居角落。電商如此發達的當下,即便在巴黎,靠信息差也越來越難賺錢。
在宋女士眼中,巴黎20年來“沒有變化”。這對于20年來經歷巨大變化的中國人來說不可思議,也很難想象。她認為巴黎只是“變舊了”,最好的時光還是幾年前。如今巴黎翻新困難,政府批準一個項目都非常謹慎。宋女士說,巴黎的電動汽車很少,因為自家裝一個充電樁都需要向政府報批,等待批準的時間很長。很多人因此寧可不買電動汽車。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在巴黎的知名度挺高,是懂車的人會認識的品牌。
辛曉彤
■ 微信:xinxiaotong123
■ 墨菲定律封印師
李瑩
■ 微信:VLLY77877
■ 不考公務員的山東人
注添加微信煩勞注明來意、姓名及職業,
歡迎一切良性業務探討及線索提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