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仝麟閣的資深讀者:點擊上方「麟閣經略」→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其他平臺讀者請關注公眾號“麟閣經略”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給不少人整破防了
在家全程看完巴黎奧運會的直播,我的第一感受是——巴黎人把自己真實的生活方式搬上了舞臺,不帶任何濾鏡、不為了展示什么大國風范或者取悅法國政府,就是對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戲劇化表達。
你問我“三人行”算什么生活方式?留著大胡子的男人穿著裙子跳舞是什么價值觀?一堆脂肪過剩的中年男女表演人體盛宴有什么美感可言?但我以自己在歐洲生活的經驗告訴各位,這就是歐洲人的日常。
巴黎奧運會上這些“你看不慣”的事,就發生在地鐵、街頭、節日,甚至市政門口和名人紀念堂旁邊,只要你喜歡出門,你幾乎天天都可以見到這種抽象NPC。我其實想放幾張我在維也納pride day拍的照片,但是怕過不了審。
那你可能又會問,這些完全不能進“大雅之堂”的東西,怎么就能出現在如此嚴肅的國際場合?確實,在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里,奧運會開幕式這樣的大場面,得用舉國之力展示自己的文明先進,怎么能如此“胡鬧”?
我其實完全可以理解,當時的中國和現在的法國沒有可比性。08年的中國剛入WTO、經濟正在騰飛,但國際上依然存在著刻板印象,迫切希望得到別人的夸贊、認同,我認識一位親身參與08奧運開幕的工作人員,那細節和排練恨不得精致和整齊到每一個角落。
但法國就像一個富了幾輩的地主老財,根本不在乎用什么國際場合去揚我國威。甭聽那些巴黎人怎么抱怨他們的城市,你讓他們搬出去是一萬個不愿意。這個星球上沒有幾個地方能比巴黎更有趣、更包容、更有深度。
所以那些“抽象”的畫面在展示什么價值觀?沒錯,就是法國人的自信和包容。他們自信,是因為平等地包容每一種審美,他們包容,是因為自信地接受每一種缺憾。
是的,法國人有著全世界最好的時尚品味,他們知道人類感官每一個觸及審美的點。他們清楚一切傳統的審美標準。那為什么他們不去展示法國最正統的審美,要給全世界觀眾看這些呢?
這是我最近幾個月得到的答案:因為單一的標準一定會造成內卷。中國人很難理解文化左翼的核心:包容和多元,因為東亞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成功標準是高度單一的。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去看看相親網站、各種短視頻對“高質量”男女的評判標準。男的:身高180+、學歷985、收入xxx、有車有房,女的:膚白貌美、30歲以下、高學歷.....
就是你他媽聽個古代的童話故事,情節都必須是這樣的:一個窮書生愛上一個千金大小姐,結果考取功名、抱得美人歸.....翻開禁錮了東亞人千年之久的四書五經,它把人當成機器般施以刻板的標準、忽略每個人的特質和稟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這種文化和觀念,必然造成內卷,和一個國家是否富裕、是否民主沒有必然聯系。韓國沒有“政治正確”、審美標準高度統一,就是高鼻梁、大眼睛,你去看看韓國綜藝和明星就知道了。
但是你愿意生活在韓國還是法國?大數據告訴我們韓國人在不停地向歐洲移民、生育率創下全球最低記錄。為什么?因為如果你恰好長得像明星還好,你要是個單一審美標準里的“丑逼”,你就得去整容,這就是為什么韓國整容行業這么發達。
給大家講個有趣的事,我的小老弟在維也納做攝影師,他剛來的時候給歐洲女生拍照,習慣性幫對方修一下臉上的雀斑、加個瘦臉濾鏡。結果女生看了后,完全不買賬,就要不帶一點面部PS的原圖。為什么?她們從小就受到這種教育:你本來就很美、接受自己。
我說的僅僅是外表這一項,因為單一的“標準”,所有天賦迥異的人都不得不在同一個賽道競爭。甭管你能學到什么、適不適合上大學、搞學術研究,你都得至少整個本科文憑,因為中國就認學歷,你不是本科就低人一等,再往高了走還得整個研究生、博士頭銜。
所以東亞文化下成長的小孩,特別容易陷入“精神內耗”,天天因為自己五官、身高、膚色、學歷而各種自卑。這一點宗族傳統、儒家文化殘存較深的閩粵農村地區最為明顯。其次則是公職人員、教師、父母是做題家出身的家庭的子女。
你看吧,這些家庭普遍對子女有極度統一的評估標準:1.從小必須好好學習,考高分、上名校。2.必須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掌握幾門特長。3.長大以后工作必須體面,要么考公、要么進大公司。4.女的必須生兒子,傳宗接代、光宗耀祖。5.男的必須有車有房。
所以中國人一天天抱怨自己活得累啊、像牛馬啊。那可不!所有人都把學歷當成成功標準,高考競爭能不激烈?結婚必須買房房價能不高企?孩子成績必須好、必須學特長,養育成本能不高?孩子能不瘋?
這是一個基本常識:成功標準約單一、競爭就越激烈、失敗者就越多、人的幸福感就越低。因為從概率學上看,失敗者永遠多于成功者,那該如何處理這些失敗者?我們的方法是,給他們貼上低學歷、丑逼、變態、窮逼、不努力的標簽,一腳踢進垃圾桶。
所以為什么要讓標準多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競爭的烈度,讓天賦稟異的人不需要為無用的競爭去內耗、內卷。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工作崗位,哪怕是總理、企業家都不需要多高的學歷(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連大學都沒上過),也不是必須買房生子結婚才算人生圓滿。
那這時會有人問,一個社會要是標準過于多元、沒有標準,豈不是要亂套?不能這么理解文化左翼,我所認同的理念不是社會不應該有傳統的標準,比如醫生、科研、食品安全這些領域必須有嚴格的門檻。但社會文明與否,取決于如何對待傳統標準下那80%的失敗者。
試想一個身材和長相都沒有亮點、又有點少數性癖的人,他沒做錯任何事、沒有傷害任何人的自由,就得因為自己的出生設置,而遭到各種歧視,成為一個失敗者,從此唯唯諾諾,不敢追求任何理想。
而恰好這個人是個超級天才,能將人類的科學事業推進一大步,這難道不可惜嗎?相比他的可能性,他的出廠設置重要嗎?沒錯,我說的就是因為性取向而被迫害致死的計算機之父亞倫圖靈。
如果亞倫圖靈,或者和他一樣擁有類似經歷的天才、普通人,看到原來性少數也可以在奧林匹克開幕式這樣的舞臺被尊重和展示,身材長相不好看的人也能出現在隆重的場合,盡情展示自己的身體,我想整個社會的自卑感將大幅下降、幸福感會大幅提升。
事實上確實如此,大家都羨慕歐洲人的精神狀態,隨時隨地能high起來、面帶笑容,好像沒多少事能讓他們感到煩惱。這種生活方式怎么來的?我告訴大家,就是文化左翼的核心觀念:多元、包容。
國人有種奇怪的特質就是:既要又要。既要社會擁有法國那種創造力、活力,又要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行文模式高度統一,問題是這兩者就是不可能得兼的存在。在現代社會分工和產業日益多元,對創造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必然會帶來文化的多元。
我在歐洲生活這一年明顯感覺到,這邊無論男女、高矮胖瘦、貧富貴賤,第一、造型打扮非常大膽,第二、非常自信陽光。但是國內外形普通、條件不好的男女生,就能明顯感覺到她們敏感羞澀,怯于在公開場合表達自我,眼神閃躲、不愛社交。
在歐洲的一年里,我越來越喜歡維也納,因為包容和多元的社會創造出一種“松弛感”,成功的標準不再單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必因“雌競”和“雄競”而變得緊張。陌生人的善意更加純粹,在街頭、地鐵,真的會有人拉著你一起跳舞,快樂是一種情緒可以互相感染。
(拍攝于多瑙河畔)
在歐洲生活的這段時間,我越來越接受文化左翼的理念,越來越厭惡國人那套單一的成功標準和無時無刻想要高人一等的畸形競爭。尤其厭惡那些出了國還要把國內那套帶到海外,把名校、華爾街、金融、大廠履歷這些當作成功標簽到處炫耀的人,在我看來,她們的肉身離開了故土,但思想卻深陷囹圄。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各種“政治正確”的橋段,其實就是在向世界釋放善意。而且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自身條件好的人,越認同文化左翼的理念,越支持包容和多元。即使多元化的標準并不符合他們理性上的利益最大化。
反而是條件越差的人還越狹隘,觀念還越落后。以前我微信上有個樂子人網名叫“薛博光”,從長相到學歷家庭事業可以說沒有一項能拿得出手。如果社會變得多元包容了,對他這樣的群體絕對是好事,但有意思的是,他這類人還就恨左翼,大罵LGBT傷風敗俗。
我覺得中國社會恰恰是更需要包容和多元的,因為在改開幾十年的飛速發展中,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急劇擴大。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提升,但落差感在增強。單一的成功標準把人們壓得喘不過氣,“失敗者”的標簽讓許多人無法用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對單一“成功”標準的追求把我們這個民族害的太苦了。
說了這么多,我是真希望大家去看看巴黎奧運開幕式完整版。帶著更包容和多元的心態對待世界上不同的族裔、取向、審美。在人類善惡的根本價值觀上,我們應該棱角分明,但那些不傷害我們自由和平等的“不同元素”,多抱著開放的心態,別像那晚清裹小腳的老太太看不慣城里大小姐抽煙似的。
因為環境逼仄,公號發文越來越少了,和自己三觀一致的博主都慢慢“下線了”。為了長期起見,我決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付費內容上。這是我最近做的一個付費欄目,我和智谷幾位資深分析師合作,一起制作了一份《趨勢研判》,涉及中國、美國、全球的經濟、政治類信息和分析,為您的資產管理保駕護航,每周都會發布一期,大家可以按年訂閱。
下面給大家試讀一下,就知道里面的信息密度:
2024 年充滿不確定,相信大家都有所感知。我一直在努力給大家展現真實的世界,以及我對時事的理解和判斷。
如果你認同我的價值觀,歡迎加入我所在團隊做的研判圈子。
包括我在內的國內外研究員,每周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還有資料匯總的圈子,以及每個月一場的閉門直播。想要提升財經認知,從每周一份研判開始。
目前已經漲價到299元/年,我給大家申請了50個優惠名額,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趕緊掃碼加入,我和數十名研究員在圈內等你。
麟閣專屬50個名額,趕緊加入
關于作者
仝麟閣,前財經記者,發表文章累計超過300萬字。千萬級報道作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在多家咨詢和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奧地利。
(我的小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