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翔出版部分著作
作者:周雁翔照
《書魂》開篇之序詩
——書之源
作者:周雁翔
歲月的流水,
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歷史的年輪里,
卻留下了深深地記憶。
當我們向二十世紀告別,
地平線上新世紀的曙光已經升起。
在這百年一遇千年一回的時刻,
回首與展望誰能抑制沸騰的思緒:
難忘歷史的凝重與瀟灑,
難忘歷史的悲歌與喜劇,
難忘歷史的沉默與輝煌,
難忘歷史的狂熱與血雨……
也許那一幅幅畫面會慢慢地褪色,
也許那一幕幕場景會在淡漠中消失。
然而歷史自有永恒的豐碑,
抹不去忘不掉令代代沉思……
知識載體是人類奮斗史上最為不朽的碩果,
圖書館是社會的大腦匯集人類不朽的知識。
從茹毛飲血的蠻荒,
到第一縷炊煙在曠野上四彌。
從如豆的閃閃燈花,
到電的發明照亮了金燦燦的大地。
成功的經驗,
失敗的痛苦;
漫長的跋涉,
偉大的創舉;
驚心動魄的事件,
可歌可泣的人物。
多少偉大的思想!
多少偉大的靈智!
活躍在字里行間,
鼓舞著我們前仆后繼。
不論歷史多么久遠,
它都是我們面前明亮的鏡子。
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如不朽的豐碑永遠屹立。
一時勸人以言,
百世勸人以書。
有書就有了陽光,
生活不能沒有書籍。
書是人類歷史長河的燈塔,
書是人類永不熄滅的火炬;
書是前人對后人的囑咐;
書是前人交給后人的武器;
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書是人類進步發展的階梯;
書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結品;
書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旗幟。
自神農結繩,
自伏羲畫圖。
自詛誦觀鳥,
自蒼頡造契,
在混沌初開的年代,
誕生了混沌初開的文字。
伴隨著那條黃龍似的大河,
站起了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民族。
當蘇美爾人鋪下泥板,
揮動著一支支木棒削成的大筆;
當腓尼基人的聰明,
化作了西方最早的字母;
在古老的黃河岸邊,
人類最早的圖書館已經雛立。
刻滿文字的牛骨整齊的排列,
一片片甲骨文成為最早的書史。
那最早的圖書管理員忠于職守,
到死都在精心地護理。
華夏最古老的文明喲,
就這樣拉開丁壯麗輝煌的序幕。
意滿木樓,
情濫錦書,
竹簡上記載著風風火火,
秦皇統一了文字卻又焚書坑儒。
當人們把喜怒哀樂寫上了薄紙,
那造紙的蔡倫卻被迫飲毒而死。
為什么詩三百篇都是圣賢發憤之作?
為什么傳世的經典都是帶血的字跡?
文王拘而演《周易》,
《春秋》出自遭厄運的仲尼,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世傳《呂覽》不韋遷蜀,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司馬遷為《史記》忍受了大辱奇恥。
李杜窮困潦倒了,
留下了千古絕唱的唐詩。
風雨飄搖的兩宋春秋,
孕育了流傳千古的宋詞。
一曲動天的《竇娥冤》呼來至今不化的六月雪,
一把帶血的《桃花扇》搧不完秦淮河畔的燈紅酒綠。
紅樓一夢至今未醒,
聊齋一聊沒有窮期。
著書的苦,
印書的急,
讀書的難,
藏書的進。
那活字印刷的發明功不可沒,
畢舁終了卻是清貧的布衣。
創業何許的艱難,
發展更是充滿荊棘。
我們的先人以無比的智慧,
給我們留下了飽蘸心血的財富一筆筆。
歷經戰亂焚焚燒燒,
改朝換代其主多易。
中國書史上多災多難,
何止令一代人萬分痛惜。
西漢末年赤眉起義書毀戰火,
東漢末年書又損于董卓京都的遷移;
西晉末年“劉石亂華”書又遭難;
南朝周師入郢有自焚藏書的元帝;
隋楊廣被殺書亦被殺;
唐天寶安祿山入關再毀書籍;
金伐北宋開封陷落圖書陷落,
蒙古軍克臨安搶書如洗。
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毀書,
是編纂《四庫全書》的乾隆皇帝,
他搜盡天下之書取其有利所用,
可憐相當于四庫全書的版本都毀之一炬。
一次次破壞一次次新生,
一次次大落一次次大起。
歷經磨難的先輩,
歷經磨難的書籍,
又給我們一次次新的發現,
又給我們一次次新的驚喜。
禁書形如抽刀斷水,
焚書燒出更多的秘密,
漢武帝末年“古文經書”的重大發現,
有《尚書》、《論語》、《孝經》、《禮》,
這些民族的瑰寶,
藏于孔夫子的家壁。
西晉初年汲家冢竹書的出土,
數十年竹書終又重見天日。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發現,
把我國文字的歷史提早了幾個世紀。
當敦煌宣布發現二萬余卷藏書的新聞,
整個世界都為之嘆服驚奇。
良書播惠九州,
好事流傳百世。
書源中自有不解的書緣,
多少人被書替代了自己的名字。
南北朝劉孝標被人稱“書淫”,
隋朝公孫景茂的名字被“書庫”代替;
有“書倉”曹平;
有“書城”李泌;
有“書柜”丘瓊;
有“書窟”盂景翌;
宋之陸游以“書巢”為榮,
明之朱濂是有名的“書迷”……
是誰只乞斜陽照書城?
是誰血熔群籍鑄青史?
是誰勤勉治學書為伴?
是誰畢生讀書求真知?
更有為書人憔悴,
更有藏書成癖不可醫。
更有情注于書溢于書,
更有詩魂書魂兩相依。
書山書海傳佳括,
古往今來誰能比?
踏著書潮遠古來,
一代書使潮頭立。
千金一擲化書贈,
山呼海應——石景宜。
開啟海峽兩岸文化的第一人,
兩岸贊頌迎“書使”。
吃書醉書緣為書,
贈書為樂情更癡。
心血化作甘露灑,
書化魂靈難分離。
為書操勞忘身老,
以書報國鴻鵠志。
獻身文化稱人杰,
利在中華人稱奇。
笑在兩岸圖書館,
功蓋華夏圖書史。
誰道漢榮書局小,
他胸懷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
莫談杯水車薪難澆久早的苗,
這偉大的精神會喚起一個民族的振奮和崛齊。
我們的國家需要這樣的精神,
我們的國家需要更多更多的石景宜。
我們的民族需要讀書、讀書!
我們的民族需要學習、學習!
聽,
舊世紀的暮鼓正在呼喚新世紀的晨鐘,
看,
新世紀的曙光已在舊世紀晚霞中升起。
在這世紀之交的時候。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合著時代的脈搏呼吸。
讓書魂融進我們民族的魂魄,
讓石景宜的精神更加亮麗。
他是炎黃子孫的楷模,
他是獻身祖國文化事業的旗幟,
圖書館不會忘記。
海峽兩岸不會忘記,
中華民族不會忘記,
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
注:《書魂》樣書
《書魂》樣書
《書魂》再版樣書
作者:周雁翔在丹麥
周雁翔簡介
周雁翔,當代作家、詩人、文化創意策劃設計家。聊齋學、博物館學、圖書館學學者、研究館員職稱。出版專著二十余部、創作影視作品十余部、主編各類文集百余部。代表作:長篇敘事詩《書魂》;詩集《雁翔詩選》、《愛在四季》;報告文學集《情緣血河》、《誰持彩練當空舞》;歌詞集《飛鴻之聲》;電視連續劇《蒲松齡》;音樂片《我們是龍的傳人》、《聊齋情》;音樂故事片《磨難曲》;攝影集《美好的瞬間歷史的永恒》;錄音帶《情溢聊齋》;小小說《醒》;長篇小說:寒燈夜語;文化理論書籍《文化創意與策劃設計》;論文集《托起智慧的太陽》、《百家論叢》《蒲松齡紀念館》等。
周雁翔曾任蒲松齡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館長、中國地市縣圖書館館長聯誼會主席、論文評審委員會主任等,是《蒲松齡研究》季刊和《圖書館天地》報的創刊人、主編。
周雁翔現任:華夏雁翔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國絲路文化促進中心主任、淄博市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委會首任會長、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高級文化藝術顧問、華夏神采綠色空間生態家園創意策劃設計引領者、和平文化的倡導人,獲和平使者榮譽稱號,《母愛撐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覽園》的創意策劃發起人。
編輯 韓家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