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知否大叔
來源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1
一對陜西漢中的中年夫婦,在網上火了。
他們以第一視角,拍攝了一系列父母和孩子的相處片段。
視頻中的他們,既是自己閨女的父母,也扮演著網友們的爸爸媽媽。
每段視頻,都會笑瞇瞇地稱網友為孩子,然后在鏡頭前說溫暖的話:
女兒女兒女兒,今天沒受委屈吧,累不累啊,在外面冷不冷?
再過一個多月就能回家啦,回家爸爸給你鹵肉吃,媽媽給你買漂亮的衣服...爸爸媽媽都特別想你。
女兒你怎么回來啦,來來,爸爸炸了你最愛吃的花生米,你吃,脆得很…
咋了不高興?不高興不想說就不說啦。
女兒咋還在刷視頻呢?
這兩天心情不好就早點休息,喝個熱牛奶,洗個熱水澡,別糾結啦。
你處理的這個問題,我跟媽媽就感覺我女兒處理得非常棒!
視頻中他們會對孩子們噓寒問暖、會關心孩子們心情為何失落、面對孩子的優點會拼了命的夸贊,從不吝嗇對孩子的美言。
他們不會去追問孩子飛得高不高,卻時刻關心著孩子飛得累不累。
親切的父母視角,再加上飽含關愛的溫暖表達,引發許多缺愛網友的共鳴。
2
這對中年夫婦,名叫潘虎乾和姜秀平。
他們在自己的主頁簡介上寫著:
“造一場甜甜的夢,給娃娃?!?/p>
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開了半輩子的婚紗影樓,會在50多歲的時候爆火全網,成為100多萬網友的“電子爸媽”。
孩子沒考好成績,老潘夫婦會安慰道:
“不管考沒考好,都要回家嘛!你考不好,還不要爸爸媽媽了啊?”
孩子找工作不順利,老潘夫婦會故意逗她笑:
“老爸老媽養你,一個月給一萬塊錢花行不行?”
還會接著寬慰:
“有你老爸呢,怕什么?走,爸爸帶你吃好吃的。”
對那些體型偏胖、有容貌焦慮的孩子,老潘夫婦會說:
“沒影響到健康的情況下,我們這些閨女別減肥了唄。爸媽最喜歡你們小時候一個個都像年畫娃娃。”
面對那些獨自在外過生日,沒有家人陪伴的孩子,老潘夫婦會準備好生日禮物和小蛋糕,耐心的說:
“不要難過,就當我們是你們的父母,陪你一起過生日好不好?”
然后推門而入,給你第一視角的生日祝福。
去年,網上有個14歲的女孩親自下廚為媽媽做一頓飯。
她本以為會得到媽媽的夸獎,可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媽媽的一通數落:
“我是要表揚你嗎?你給我整這么多菜,怎么吃?。磕愀嬖V我?!”
老潘夫婦也拍了一個類似的視頻,處理方法卻是截然不同。
看到女兒為自己準備的飯菜,老潘夫婦卻吃得那叫一個高興。
吃過飯后,女兒又拿出一個吊墜送給媽媽、一塊手表送給爸爸。
老兩口笑得合不攏嘴,當場戴上,還互相炫耀,直夸這女兒沒白養。
有些父母總認為打壓、貶低孩子就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在父母掃興的那一刻,你就在傷害他了。
要么會澆滅孩子所有的熱情,要么會讓孩子陷入“我真的很差勁嗎”的自我懷疑中。
- 最終,他們會喪失自我價值,變得敏感而自卑。
正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
“人性中最為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受到贊賞。”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支持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最大的幸福。
3
老潘夫婦的視頻下方,很多網友在評論里寫下自己的傷心事,渴望在這里找到溫暖。
有一條留言,應該是一個小孩子寫下的:
“大人答應孩子的事情,真的可以隨意食言嗎?”
六一兒童節之前,父母答應要帶她吃火鍋、爬山,結果當天忘了。
小孩兒提醒了很多次,父母卻以沒有時間來搪塞。
女孩很不開心,質問父母,父母開始沖著她哭,說她不愛學習,還說她不理解父母的難處,一點都不孝順。
還有一位網友,寫下了自己的委屈。
一個路人的騎車太快,突然從巷子里拐出來,把她撞倒了卻說是她的錯,同行的女子還指著鼻子罵她。
爸爸媽媽很忙,一周就回來一天。
自己胳膊破了、腿破了,還摔到了腰,好委屈,好無助。
另外一個孩子,說自己得了抑郁癥,重度抑郁。
失去工作三個月,被迫斷藥,和家里求助但家里不管。
有人說,自己的父母只會問自己掙了多少錢,從沒問過自己過得好不好。
有人說,自己初中考了全校25名,結果媽媽卻質問為何沒考第一。
還有人說,自己三模沒考好,被媽媽罵了一整個六一。
就這樣,老潘夫婦的評論區成了“破碎小孩”療傷的聚集地。
那些少時沒有感受到親情的孩子,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樹洞,寫下生活中無人可以訴說的委屈。
現實中很多時候是殘酷的。
而視頻中的老潘夫婦帶來了滿滿的溫情,成了孩子們的理想型父母。
在“電子父母”的視頻中,他們似乎真的獲得了某種治愈。
視頻下方,隨處可見這樣的聲音:
- “世界上怎么有這么疼孩子的父母???”
- “我像只路邊的流浪狗,突然莫名其妙被抱起來親了一口。”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失望性情感隔離”。
它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指由于童年長期遭到忽視、依賴得不到回應,干脆就把內心隔離起來,以此避免讓自己再次受傷害。
長大后,自然也會與父母越來越疏遠。
所以,當很多父母不斷抱怨“孩子和我不親”時,不妨回頭看看:
那些年,當孩子一次次敞開心扉的時候,你又是如何冰冷回應的?
4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
“未表達的情緒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并將在未來以更加丑陋的形式涌現出來。”
在孩子的三觀還沒有定型的時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很多人在童年被長輩的情緒綁架,一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卑微、討好,又懦弱。
為了拯救自己,他們要用一生去治愈過去。
合格的教育,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對孩子的觀點進行肯定以及鼓勵。
然后再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幫助孩子分析這個觀點可能產生的一些后果,這才是真正的“為你好”。
愛,并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孩子接受到的多少來衡量。
這也是老潘夫婦如此受眾的原因。
因為鏡頭下的他們,總是在想方設法表達一種態度:
“你值得世間所有的美好。
即使遇上挫折,也要學會樂觀面對。
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后盾?!?/strong>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是假的,只是老潘夫婦的視頻效果。
但這美好的畫面,還是能令人淚目。
因為缺愛的孩子,很難抗拒這種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覺。
高考來了。
如果孩子考得好,記得給他一個擁抱,肯定他這些年的付出;
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也記得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高考是人生一戰,但也不過是人生一戰。
不要吝嗇鼓勵,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給你的愛,永遠不會因為你成績是否出色而改變。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天使。
遇到愛和陽光,他就會迎風飛翔,遇到打壓和貶低,他就會黯然神傷。
仔細想想,孩子要的東西并不多。
他們需要的,可能真的只是一束簡單又溫暖的光。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守望。
- 不要讓他們活成偷窺者,躲在互聯網上看別人的幸福。
*本文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