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這樣一則報道:
一個年輕小伙在一個小吃攤吃生蠔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個味道特別熟悉,不禁自言自語道:
“這味道像我爸做的。”
原來,這個年輕小伙在7歲的時候被拐到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如今已經過去了13年,他依然在尋家的路上沒有放棄,也依舊記得自己爸爸做飯的味道。
現在成年的他,有能力自己打工掙錢去尋找父母了,但是走了很多地方一直無果,直到嘗了這個生蠔之后,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于是他連忙問了問老板這道菜是哪里的特產、怎么做的,也向老板訴說了自己的遭遇。老板聽后很是同情他,于是大家聯合警方一起努力,終于找到了他的父親,迎來了美好的結局。
看到這個孩子和父親團聚,網友們也是由衷的為他激動和開心。
但是,還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依然沒有和父母團聚,他們的父母也一直沒有放棄去尋找自己的孩子。
每當看到父母發布的尋子啟示,我們總是會非常的著急和氣憤,“為什么父母不能好好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呢?”“父母為什么沒有保證孩子的安全呢?”
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的安全問題不容一絲馬虎
為防止孩子被壞人盯上,接下來的“安全十做到”,希望家長們都能牢記在心:
●教育孩子有關人身安全的知識:
家長應該向孩子傳授基本的人身安全知識,包括教他們辨別陌生人、區分好人和壞人、告訴他們不應該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不聽信陌生人的話或上陌生人的車等。
●監督孩子的網絡使用:
網絡是人販子獲取兒童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
家長應該監督孩子在互聯網上的活動軌跡,教育他們如何避免與陌生人交流,并告誡他們不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個人信息等重要的隱私。
●建立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機制:
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不要嚇唬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家才是安全的地方,父母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家長要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他們都可以隨時告訴父母,并且父母也會相信他們并采取行動保護他們。
●設定規則和約定:
家長應該為孩子設定一些有關安全的規則和約定,如不要獨自外出、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在公共場所離開父母、要拉著父母的手、看不到父母要大聲呼救等。
這些規則和約定應該明確到細節且堅守不變,并且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遵守進行監督。
●陪伴孩子外出:
家長應盡量陪伴孩子外出,特別是在人多的公共場所,如商場、公園等。
這樣可以提供額外的安全保護,并能及時應對緊急情況。
●鍛煉孩子的膽量
很多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敢尋找工作人員或者是警察的幫助,更不敢大聲呼救來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所以,家長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演練,讓孩子敢于喊出自己的需求,增加膽量。
如果真的遇到困難和危險時,孩子才敢呼喊出來,以便身旁的大人了解到孩子的處境并給予幫助。
●建立孩子的個人安全意識: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保持警惕和敏感,讓他們能夠識別異常和危險的情況。
家長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游戲來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應對危險情況,并教他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使用安全裝備:
在一些特殊場合,如人多的地方、旅游景點等,家長可以給孩子配備安全裝備,如牽引繩、寫有家長聯系方式的手環、背包等,以便發生意外時,孩子能夠及時和家長聯系。
●避免單獨活動:
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單獨活動,特別是在陌生的環境中。
如果家長實在沒有時間,可以讓親戚或者是熟人幫忙照看孩子,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
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特別是孩子突然變得膽怯、焦慮或回避與某些人接觸時。
這可能是孩子受到了壞人的恐嚇或騷擾,家長應及時采取行動并與孩子進行溝通,保證他們的身心安全。
辣媽語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并采取措施來防止孩子被壞人盯上,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這些措施旨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并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信任。
希望家長能夠承擔起自己作為父母的職責,保護好孩子,守護好自己的小家。
家長們,你平常有告訴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嗎?
(圖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