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任總統及現任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最近一直在呼吁和平。
本月25號,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采訪時呼吁“以色列盡快結束加沙戰爭”,此時,以色列總理內特尼亞胡正在美國訪問,并準備跟特朗普見面。
隨后,俄媒又披露,26號時他又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了一次電話,在電話中,特朗普“敦促后者盡快接受和平。”
同樣,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應當結束這場軍事沖突。”
他還表示俄羅斯是“一臺戰爭機器......他們擅長打仗,他們打敗了希特勒,他們打敗了拿破侖。”
雖然特朗普的言論有長對手威風之嫌,但毫無疑問,他至少從言論上來講,是在呼吁和平。
特朗普真是想做和平使者嗎?
從美國大選的角度來說,最近兩年發生的“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都是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執政時期的產物,也是美國民主黨主政的產物。
而特朗普作為共和黨的競選人,在政治口號上,必須要表現出跟民主黨競選人的不一樣。
并且,特朗普的口號和行為也跟他上一任總統任期時的行為要一致,否則,美國民眾會覺得他是個心口不一的人,這對選舉形勢不利。
因為特朗普在他的上一任總統任期時,就表現出不想管任何閑事的姿態,各種退群和脫鉤,也不想為全球盟友的安全多花錢,一直逼著美國的盟友加錢補貼美軍駐扎在全球各地的軍費。
這或許就是特朗普一直在跟拜登政府唱反調的原因,不一定是真為了世界和平,是為了保證個人形象始終如一,讓選民覺得他能為世界和美國帶來穩定跟和平。
實際上,即使特朗普成功當選總統,他估計也無法真正結束“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早前他被擊中的那一槍,已經讓他明白當上總統后應該做什么事,無非是方式可以根據個人的執政特點做點改變而已。
就美國國內的情況而言,發生在歐洲及中東的這兩大沖突是否結束,已經不是某一位總統能單獨決定的了。
兩大沖突過程中產生的利益和國際格局的變動,代表著美國軍工復合體及猶太復國主義支持者的利益,他們如果不想結束沖突,特朗普當上總統也無法撼動。
特朗普除非想再中一槍,拿命去賭,否則,他無法跟軍工復合體及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者唱反調。
所以,特朗普現階段不停呼吁和平的行為,只是在保證選民的選票而已,而非真想做和平使者。
相信他的這一行為,也已經跟美國相關各方打了招呼,等到當選后,他不會真去結束這兩場沖突。
無非是按照特朗普的理念,沖突可以繼續,但美國不能多出錢,即使出錢,也只會把資源投入的重心放在中東,為以色列出錢。
而在“俄烏沖突”這一邊,特朗普會繼續逼著在歐洲的北約盟友多出錢,因為,“俄烏沖突”最能影響到的,到底是“歐洲的安全”。
特朗普如能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美國在對待“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的態度上,不會有多少改變。
武器還是要賣,雇傭軍還是要派,烏克蘭和以色列還是要繼續支持,只不過,按照特朗普的個人特點,美國會更多的居于幕后,少出錢而已。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特朗普個人的執政特點不變,才能保證美國的利益,以及美國國內支持“巴以沖突”、“俄烏沖突”繼續的團體的利益,保證自己不再被打黑槍,才能皆大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