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9月,冷兵器時代的巔峰對決在長安西南的香積寺北開打。
大唐方面,從聲勢和兵力兩方面都做了充分準備。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后來的唐代宗李豫親臨一線,郭子儀仆固懷恩李嗣業王思禮等名將悉數登場。
聚集兵馬十五萬,不但朔方、河西、隴右、北庭、南蠻、大食等能調集的全部軍隊全部開動,還專門召來了最精銳的“特種部隊”陌刀軍以及冠絕天下的回紇騎兵由回紇太子葉戶親領。
叛軍方面,主帥張通儒,名將安守忠和李歸仁,范陽、突厥、同羅精兵十萬。
唐軍十五萬大軍,號稱結營三十里。可在李歸仁眼里,三里和三十里在他的鐵蹄下面都是一個距離,鐵騎所過,血流成河。
叛軍一改清渠之戰先守后攻的戰術,李歸仁親提精銳騎兵突襲唐軍大陣,唐軍大敗,兵敗比山倒厲害,為了避免山洪爆發,一潰千里。危急時刻總有猛人站出來,這個猛人就是——李嗣業。
為壓住陣腳,李嗣業大怒之下,一邊大嗓門嗷嗷著殺敵,一邊盔甲也不穿,橫握陌刀,立于軍前,率領陌刀軍和叛軍鐵騎展開死磕,陌刀軍也不負“騎兵殺手”美名,陌刀讓叛軍騎兵“人馬俱碎”后,總算阻止了唐軍潰敗的頹勢。
雙方再次進入膠著狀態,所謂膠著,就是互砍,砍翻一波再上一波,前赴后繼這個詞用在這里最為貼切。
所謂名將,是很明白戰場形勢的將領。
眼看互砍對己方不利,安守忠李歸仁祭出了第二個絕招:前后夾擊。
唐軍把戰場地點選在香積寺,由于該地方唐軍占據高位,避免被叛軍優勢騎兵居高臨下沖鋒。可安守忠李歸仁也不傻,他們被唐軍牽著在香積寺開打,也有他們的考慮,香積寺周邊草木叢生,適合埋伏騎兵。
如果說清渠之戰這倆人是故意裝失敗,引誘唐軍追擊,進行前后夾擊。那么香積寺則是倆人故意讓唐軍牽著鼻子打,他們在叢林埋伏騎兵,繼續進行前后夾擊。
叛軍在隱蔽處埋伏了八千同羅騎兵,只等戰事膠著,來個一波流,一波打垮唐軍。
安守忠李歸仁已經準備的非常充分,可郭子儀比他倆準備更充分。
開戰前,大唐的間諜們已經偵查到叛軍埋伏騎兵的戰術。而郭子儀對每種情況都做了最好的應對。
當安守忠李歸仁讓八千精銳的同羅騎兵發起最后沖鋒時,叛軍勝利的曙光被一團烏云全部遮蓋,這烏云就是冠絕天下的回紇騎兵。
四千回紇騎兵對八千同羅騎兵開始自殺式沖鋒,“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回紇騎兵就是不要命的。正是依靠回紇騎兵這種慷慨赴義,從容與歸的精神,徹底改變戰場平衡,而當八千同羅騎兵遭遇潰敗后,叛軍不但失去了王牌殺手锏,戰斗意志也瀕臨崩潰。
最終唐軍以陣斬六萬,自損七萬的代價,取得香積寺的慘勝,大唐東西兩大軍事集團幾十年的積累,一戰成空。
叛軍主帥張通儒放棄長安逃跑,香積寺之戰第二日,大唐山收復長安,算是了結了唐肅宗李亨一大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