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媒體報道以及網上多名網友發(fā)布的照片和視頻,7月25日下午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虎跳峽風景區(qū)的中虎跳峽景區(qū),一側山體發(fā)生了滑坡。當時從山上突然滾下大量石塊,揚起大量塵土,掉落的石塊砸向峽底的水體中,激起巨大的波浪,在此過程中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據當地有關部門反映,由于事發(fā)地處在尚未開發(fā)的區(qū)域,并沒有造成游客傷亡。
山體滑坡的成因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現象。這種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
山體滑坡的成因復雜,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中,降雨、地震、河流沖刷等都可能導致山體滑坡的發(fā)生。例如,長時間的降雨會使土壤和巖石飽和,增加其含水量,進而減小土壤和巖石之間的摩擦力,降低山體斜坡的穩(wěn)定性。地震則可能破壞山體結構,形成滑動面,降低山體的穩(wěn)定性。此外,地質條件、地形條件等也是影響山體滑坡的重要因素。
人為因素方面,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過度開采礦產資源、修建道路、水渠等,都可能破壞山體結構,減小山體的穩(wěn)定性,從而增加山體滑坡的風險。
山體滑坡在世界范圍內,是屬于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從許多山體滑坡誘發(fā)的因素看,自然因素占據了絕大多數比例,其中降雨和地震是導致山體滑坡的重要因素。
虎跳峽的地質構造
虎跳峽景區(qū)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zhèn),是金沙江的一段美麗峽谷。它位于云南省麗江市與香格里拉市的交界處,橫亙在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之間。虎跳峽全長約23公里,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每段都有其獨特的景觀和地質特點。
虎跳峽地區(qū)的地質構造主要受到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影響。自始新世以來,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移,與歐亞板塊發(fā)生碰撞,導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在這個過程中,虎跳峽地區(qū)發(fā)生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形成了一系列的斷裂帶、褶皺帶和逆沖斷層等構造現象。
虎跳峽的形成是地殼抬升和河流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數百萬年的時間里,金沙江不斷沖刷著峽谷兩岸的巖石,形成了如今險峻的地勢和壯麗的風景。這種作用在地質學上被稱為“河流深切”,是峽谷形成的主要機制之一。
虎跳峽的形成時代可以追溯到中更新世,這一時期地殼抬升較為強烈,金沙江在區(qū)域性地殼抬升的背景下深切形成了虎跳峽峽谷。
虎跳峽地區(qū)的地質構造復雜多樣,主要表現為斷裂帶、褶皺帶和逆沖斷層等構造現象。這些構造現象不僅影響了巖石的應力狀態(tài)和破碎程度,還控制了峽谷的走向和形態(tài)。
因此,綜合來看,虎跳峽區(qū)域地質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豐富的地層組成、復雜的構造現象和高山峽谷的地貌特征。
在近期很少降雨的情況下虎跳峽為何會發(fā)生山體滑坡?
大家知道,降雨是導致山體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時間的降雨會使土壤和巖石飽和,增加其含水量,進而減小土壤和巖石之間的摩擦力,降低山體斜坡的穩(wěn)定性。在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降雨集中且頻繁,特別是在雨季,這種影響尤為顯著。
雖然近幾日云南省西北部、特別是虎跳峽及其周邊區(qū)域降雨量不是很多,但從近一個月的時間來看,這里的總降雨量仍然達到了200多毫米。特別是在一個多月以前,云南省很多地區(qū)的降雨量都偏多,而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因此虎跳峽區(qū)域的山體巖石和土壤中的水分達到了飽和或者接近飽和的狀態(tài)。
與此同時,虎跳峽區(qū)域地貌特征主要表現為高山峽谷。峽谷兩側山峰陡峭,谷底河流湍急,是我國第二深的大峽谷(落差3900米),僅次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落差5300米)。這種地形的高落差,也為滑坡提供了“推動”發(fā)生的地形條件。
而且在長期的地質演化過程中,虎跳峽區(qū)域山體的巖石和土壤結構,本身可能就比較松散,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持續(xù)性的降雨或者地層的輕微運動,都有一定的可能性誘發(fā)山體巖石、土壤應力的變化,最終發(fā)展成山體滑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