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本詩寫作背景/原詩/注釋及大意
本詩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已是第四個年頭,距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只有2、3個月的時間了。
蘇軾畫像
據《臨平記》記載,熙寧七年八月十二日,蘇軾與道潛和尚游安隱寺時,品嘗安平泉后作本詩。安平泉,位于杭州臨平安隱寺前,傳說原為唐代詩僧邱丹煉丹之井。此泉大旱不涸,性味甘冽。
本詩首句有兩個版本,《全宋詩》版“策杖徐徐步此山”,而專門記錄臨平事跡的《臨平記》版卻是“聞說山根別有源”。青牛君認為,蘇軾好茶喜泉,既是“撥云尋徑興飄然”而來,迫不及待之情躍然紙上,如何又“徐徐”而行?且《臨平記》記載的時間、地點、人物都很詳細,似更可信。因此,無論從上下句關聯,還是《臨平記》的史料價值,青牛君更傾向于《臨平記》版。
安隱寺近影(來自網絡)
原詩
《安平泉》
蘇軾(宋)
聞說山根別有源,撥云尋徑興飄然。1
鑿開海眼知何代,種出菱花不計年。2
烹茗僧夸甌泛雪,煉丹人化骨成仙。3
當年陸羽空收拾,遺卻安平一片泉。4
古人品泉(文征明《惠山泉文會圖》)
注釋與大意
1.聞說山根別有源,撥云尋徑興飄然。
山根:山腳。此山指臨平山(杭州東北約5、60里)。源:水源,此處指安平泉。本句大意是:聽聞臨平山腳安隱寺前有一眼靈泉,相傳原為煉丹之井,性清而活,味冽而甘;便即刻動身從杭州城驅車5、60里破霧而來,尋幽探勝,意興盎然。
2.鑿開海眼知何代,種出菱花不計年。
海眼:指泉眼。古人認為泉水潛流地下,暗通江海。菱花:此處指泉中涌出的水流像菱花一樣清澈純潔。本句大意是:沒有人準確知道這眼靈泉是什么年代開鑿出來的;也不曉得像潔白的菱花那樣清靈透徹的泉水涌流了多少年。
3.烹茗僧夸甌泛雪,煉丹人化骨成仙。
泛雪:指浮在茶湯表面的白色餑沫。宋朝以茶湯色白稱勝。本句大意是:用此泉煮茶,乳白色的餑沫漂浮在茶湯之上,令人贊嘆;用此泉煉制的丹藥,道人常服則可心清身輕,羽化成仙。
4.當年陸羽空收拾,遺卻安平一片泉。
陸羽:《茶經》作者,被后世尊為“茶圣”。曾著作《水品》(現佚失),詳品天下泉水二十種,并進行排序。空收拾:白忙乎,徒勞無功。本句大意是:當年陸羽品評天下名泉二十品,卻沒有把這么精彩的安平靈泉寫進去,實在遺憾!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夏日平安,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