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治
香格里拉是什么?一家全球知名連鎖酒店?云南省的一個縣級市?四川省稻城縣的一個鎮?其實大家都錯了。
“香格里拉”一詞源于藏傳佛教經典《時輪經》中的“香巴拉”在藏傳佛教徒的心中其一直是“理想凈土”的最高境界人人向往的“極樂世界”
在現代詞匯中香格里拉是“伊甸園、世外桃園、烏托邦”的代名詞它是與現代工業社會相對立的家園一個讓人心靈安祥寧靜的理想王國……
▲重重雪山是尋找香格里拉的關鍵
攝影/向文軍
據《時輪經》記載,香巴拉隱藏在青藏高原雪山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每個花瓣之間有河流貫穿其間。
中央聳立的內環雪山,被稱為迦羅婆城,是香巴拉的都城,住著最高統治者。據說他們掌管著960萬個城邦組成的幸福王國。
▲雙重雪山環繞的香巴拉王國 圖源/向文軍
傳說中的香格里拉人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超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一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并牢牢地控制著世界。
長期以來,這條神秘通道,一直作為到達香格里拉王國的唯一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里拉的關鍵。
▲許多人認為在岡底斯山的某個隱秘地方
便是“香巴拉”所在。攝影/李忠東
在浩繁的藏傳佛教經文中,我們依稀看到香巴拉王國的輝煌,她創造并主宰了世界,同時還是一個自然景色薈萃地。
這里有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及純凈空氣。是美麗、明朗、安然、閑逸、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
這里沒有貧窮,沒有困苦,沒有疾病,沒有仇恨與死亡,只有花常開水常綠,莊稼總在等著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掛在枝頭。
▲稻城亞丁由三座雪山組成,雪山之下有森林、草甸、湖泊、寺廟、村寨,非常符合香巴拉意境。
攝影/王治
正因為擁有這些,“香格里拉”的傳說,才像謎一樣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信徒香客,也吸引著西方世界的探險家。
但是,是什么力量使香格里拉由世界的直接締造者變為隱秘的統治者?這個傳說中的天堂又是在什么時候失落于歷史的雙眼隱身于茫茫雪山?這一直是個謎。
▲橫斷山東緣的貢嘎山地區,擁有大量的雪山
攝影/王治
這個謎同樣引起香格里拉信仰者和藏史家的濃厚興趣。有人推斷是類似《圣經》中記載的空前洪水,而有人則從藏經中尋找到大陸沉沒的災變記載。更有甚者認為香格里拉就在我們身邊,正用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注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凡眼肉胎卻無從覺察。
▲橫斷山東部的大雪山群,始終充滿了神秘。
攝影/李忠東
盡管沒有人能說出香格里拉的具體地理位置,但這并不影響信仰者堅信她的存在。在《香巴拉指南》一書中,作者說“香巴拉是在西藏西南方之印度北方邦北部地方,是雪山環繞的一個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個空間”。
從18世紀中葉以來,尋找這個失落了的天堂的探險活動就從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在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還是在印度的克什米爾高原,幾乎所有中亞地區有雪山的地方都能看到尋找者艱澀的足跡和被夕陽拉長的背影。
▲洛克在橫斷山區的考察成為尋找香格里拉的重要方面
圖片/源于網絡
進入二十世紀,大量西方探險家、冒險者、背包旅游家也加入了尋找行列,他們具有不亞于藏傳佛教徒的熱情,迅速將尋找理想國的熱潮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之漫延全球。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根據約瑟夫.洛克等探險家的考察經歷和見聞,創作并發表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講敘康韋等4個西方人乘座的飛機被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持到香格里拉的神奇經歷。
小說描寫了一個深藏在高山峽谷中“烏托邦”式的世外桃源。
▲斯文.赫定手繪的雪山素描
作者/斯文.赫定
一座神話般的田園山寨,金字塔似的雪山抱擁著安樂祥和,美麗富饒的藍月山谷,山腰鑲嵌著猶如盛開花瓣一般富麗高雅的喇嘛寺,山谷間點綴著可愛的草地和美妙的花園,溪水邊棲息著雅致的磨房和肅穆的石屋
長命百歲卻青春永駐的人們永享和平、寧靜、自由、幸福的生活,各種文化在這里和諧共存、相互交融……。
然后,居住在香格里拉的人一旦離開這里,美妙的世界立即消失,不老的容貌也立即恢復到與年齡一致的老態。
這個秘境隨著小說主人公的離開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懸念。
▲稻城亞丁,仙乃日雪山下沖古寺當年洛克就住在這個小寺。攝影/王治
1937年,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將小說搬上熒幕,同名電影上映后迅速引起轟動,并獲第1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助理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配樂、最佳剪輯等7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剪輯和最佳藝術指導兩項大獎。
小說和同名電影對香格里拉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香格里拉這一詞匯深植入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
▲1937年版電影《消失的地平線》劇照
圖片/源于網絡
《消失的地平線》是西方人第一次摘下變色眼鏡直面東方文化。在整個尋找香格里拉的過程中,西方人淡化了其膚色優越感。
小說最后的問題震聾發聵,“您認為康韋能找到香格里拉嗎?”使其充滿了誘惑力,引誘人們沿著書中描繪的軌跡,在心靈和地理上開始尋找香格里拉。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重物質上的占有和揮霍,以致精神上引起的陷落使人在心靈上需要一個精神的樂園。
▲1937年版電影《消失的地平線》中想像的香格里拉
圖片/源于網絡
神性的香格里拉就在我們視野的地平線上,那些尋秘者猶如高原苦行僧,他們總是在晚霞似火的黃昏翻過雪山、穿過冰川、走過草原,他們步履沉重,背影在雪峰掩映下抽象而真實。
有時他們也會在絕望中喟嘆,但他們心靈中香格里位的光芒始終沒有熄滅過,只要一想到香格里拉的名字,他們立刻煥發了青春。
在整個尋找的過程中一個全新的天堂始終伴隨著他們,這才是香格里拉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
▲1937年版電影《消失的地平線》中想像的香格里拉
圖片/源于網絡
香巴拉王國在傳說中總是神奇而虛幻,但藏經對其地文景觀的描繪卻十分具體。尋找香格里拉的過程中,不斷有人聲稱找到了真正的香格里拉,同時也不斷有人否定找到的它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經多方論證,人們都公認其“香格里拉”原型,是作者依據美籍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中國西南探險之旅的傳奇經歷,以及他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的系列文章和眾多精彩照片而形成的……
▲崗仁波齊,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攝影/李忠東
上世紀90年代,當云南麗江古城“發現”一塊刻有“香格里拉”4個漢字的石碑,游客便如洪水一樣涌入。
1996年四川稻城在一本畫冊《在那遙遠的地方——稻城》中宣稱自己是“最后的香格里拉”,仿佛一夜成名。
▲晨光中的貢嘎山
攝影/卞玉鵬
不久,云南迪慶宣稱,其自然地貌、人文遺跡與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圣境有驚人的相似,那里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之所在,并將沿用了幾百年的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各地游客競相沓來爭睹這一失落的天堂。
驚喜尚未褪去,怒江州和林芝也宣稱真正的香格里拉在他們那里,并都舉出可有力的佐證。發現使已被神性化的香格里拉再次回到現實的地平線。
▲稻城亞丁的三座雪山
攝影/圖蟲創意
總有人在我同一個的問題,有沒有真正的香格里拉?四川和云南哪一個地方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寫過那么多關于香格里拉的文字,你怎么會不知道香格里拉在哪里?
不是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但有一些問題卻必須有答案,香格里拉在哪里,云南的答案是肯定的,四川也是一樣。
甚至西藏、青海、尼泊爾也都有自己的答案,這些清楚明晰的答案“黑白分明”,并都有大量的證據來證明答案的真實性,無可爭辯!
▲理塘格聶山地區的克麥隆雪山
攝影/圖蟲創意
對于我來說,香格里拉在哪里并不重要。
有一本書中這樣寫過“香格里拉,你可以在一杯奶特咖啡里找到,只有你仔細找,就能找到”。可以存在于一杯奶特咖啡的香格里拉,也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同樣可以消失在大家都認為是的地方。
▲雪山之下
攝影/圖蟲創意
香格里拉漂渺而虛無,真實而清晰,她可能是一座雪山,一片草甸,一汪湖泊,可以是飄揚著的經幡,刻滿經文的瑪尼堆,晃動著的轉經筒。
香格里拉無處不在,又稍縱即逝,她也許是你不經意的一瞥,也許是靈魂深處的一次顫栗,也許是藏族小孩溫婉的笑臉。
▲俄初山上的一棵高山櫟
攝影/李忠東
那些自稱是香格里拉的地方,有誰認真去揣摸過香格里拉的內涵,他們爭的也不過是隱藏在香格里拉這個名稱背后的巨大商機。
今天,香格里拉已成為財富的象征,是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搖錢樹。這和香格里拉蘊藏的境界和理想國的內涵已相去得太遠,如果這樣,香格里拉便注定成了庸俗的代名詞。
▲雪山的湖泊與野花
攝影/圖蟲創意
那些詢問香格里拉在那里的人充滿了浮燥。“咖啡館像個世外桃源,但如果你想找一個更加開放、廣闊的地方,那么,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塊能夠感到自由自在,遠離喧囂的地方”。
當我在美國人龍安志寫的《尋找香格里拉》小冊子里讀到這句話時,心中尤如清晨第一縷陽光掠過最美的雪峰。
▲陽光掠過央邁勇雪山,雪山倒影在湖面
攝影/李忠東
把香格里拉過于具體化不過是人們世俗的思維,人們總是習慣為世界上的每一樣物品尋找歸宿,總是想去探求那些未知的世界。
如果非要為香格里拉指明一個區域,給出一個答案,我寧可選擇將香格里拉拆分為“地理意義的香格里拉”和“精神上的香格里拉”,或者稱為“世俗的香格里拉”和“神性的香格里拉”。
▲帕米爾高原的花海
攝影/李忠東
香格里拉是心靈的最后一片凈土,有最美的雪山、草甸、湖泊、森林、喇嘛寺,有最懂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居民。
在這里,每個人都擁有一顆“適度”的心。
我們之所以要尋找香格里拉,或許是因為世俗的香格里拉可以激活我們內心的那個“神性的香格里拉”。
“真正的英雄不是戰勝自然,不是戰勝我們的環境。真正的英雄是能戰勝我們的煩惱,戰勝把你內心的香格里拉蒙蔽起來的東西。”
香格里拉,你能找到她嗎?
▲雪山下的亞丁村
攝影/李忠東
參考文獻:
[1].李忠東,譚祎波,《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2].李忠東,《香巴拉地平線》,四川民族出版社,2023年9月;
關注公眾號,收看更多有趣內容
撰文|李忠東
編輯 | 小俠
圖片 | 王治 向文軍 李忠東等
部分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本文由俠客地理公眾號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