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深圳大規模的公辦普高建設,一方面為學生帶來更多優質學位和升學機會,是一大好事。
但另一方面,隨著新辦學校如雨后春筍涌現,高中學校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卷。
一開辦就是好學校,這固然是學校與社會的共同愿望,但一開辦就面臨壓力與挑戰,更是諸多新辦高中的真實寫照。
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新老高中都必須面對的“必答題”。
在“深圳三寶”之一沙井蠔的源頭產地——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有一所2022年才創辦的公辦普高,一出場便氣勢如虹——
錄取分數連年飆漲:2022年首屆招生,錄取分數線位列當年新建18所高中第二。2023年錄取分數線大幅提升32分,在近兩年新建的26所高中中名列第三。
教師發展可圈可點:學校教師在“青功賽”、命題大賽、微課大賽中連創佳績,“青功賽”3人獲市獎,30人獲區獎,高考模擬命題比賽34人次獲市、區大獎,微課大賽19人獲市獎。
學生成長碩果累累:校精品社團舞獅隊、無人機足球競賽隊在國家、省、市級賽事中接續獲獎,其中國家級獎項3項,第十五屆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中獲得“南獅傳統套路女子組”第二名,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深圳站)比賽中獲得一個第三名和一個第四名。
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集團化辦學評估獲得高度評價,獲評南方都市報、晶報等權威媒體評出的“最受關注新銳學校(園)年度獎”“年度學校”“年度優秀校風示范校”等。
對于一所創辦尚不足兩年的學校來說,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而其成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領略寶安中學(集團)龍津中學制勝的“龍津三寶”!
這里有原汁原味的寶中文化
“名校辦名校”的秘訣何在?品牌、人才、制度都是關鍵,但核心還是在文化。
深圳市龍津中學原立項名“深圳市第二十四高級中學”,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重點打造的現代化寄宿制公辦高中。學校位于交通便利、風光旖旎的沙井街道海上田園片區。學校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設計規模為60個教學班,提供3000個優質高中學位,政府總投資近10億元。
2022年5月,上級部門研究決定,由寶安中學(集團)黨委領導龍津中學的籌建工作。2022年12月,根據《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關于優化、組建教育集團工作的通知》,龍津中學正式明確為寶安中學(集團)成員校。
寶中是深圳名牌高中,不僅有悠久的辦學歷史,響當當的金字牌子,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豐富的育人經驗。依托寶中這片教育沃土,打造一所全新的同時又有底蘊的學校,無疑是龍津中學的最優選擇。
為了更好傳承寶中文化與寶中經驗,上級部門還選派了寶中(集團)常務副校長楊軍擔任龍津中學掌門人。楊軍在寶中工作多年,歷任學校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寶中(集團)黨政工作部主要負責人、集團常務副校長等職務。作為全國模范教師、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他在擔任行政干部的同時仍堅守教學一線,20多年任教高三畢業班,多年任教寶中實力最強大的“零班”,所教班級高考成績突出,曾培養出省級高考狀元。
此外,楊軍還曾參與并主持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制定、各類評估驗收報告撰寫等工作。可以說,他是寶中文化的核心構建者之一。由他將寶中文化“移植”到全新的龍津中學,可謂嚴絲合縫、手到擒來。
“寶安中學有強大的精神文化、成熟的辦學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龍津中學只需要在傳承中發揚與創新,就一定能成為一所新名校!”出任龍津中學黨支部書記的楊軍介紹,學校秉承寶安中學集團“和諧發展,學會生存”的教育理念,堅持“育人至上,教師第一”的辦學思想,秉承“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訓、“和諧奮進”的校風、“樂教善導”的教風、“好學善悟”的學風,以生涯教育為抓手,以積極教育為路徑,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載體,點燃、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有祖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和諧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中學生”。
當然,文化不僅僅是理念引領,更是制度建設的邏輯基座。為了讓寶中文化、寶中經驗真正地“融”入全新的龍津中學,寶中(集團)與龍津中學共同打造了“五大共同體”,這是后者迅速崛起的“硬核實力”。
課程建設共同體
學校與寶中集團高中部逐步融合課程建設,開設多樣的特色課程,豐富學生的選擇。
教學管理共同體
依托學校先進智慧校園系統,學校將與寶中集團高中部實現備課、講課、評課等方面有效互動;通過兩校聯考、共同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等形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精準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科研共同體
兩校將逐步實現常態化聯合大教研。寶中集團高中部將定期派出名師團隊到龍津中學指導教研活動,學校有計劃地派老師參加寶中集團高中部教研活動。
教師發展共同體
寶中集團高中部將為龍津中學培養管理干部團隊和師資隊伍,學校干部團隊將有計劃到寶中集團高中部跟崗學習;新入職教師提前到寶中集團高中部跟崗實習,感受寶中文化,明確工作標準,高起點提升工作水平。學校干部和教師將加入寶中集團高中部名師工作室和名校長工作室,通過研修學習、參加教育教學比賽、前沿教育課題研究等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生成長共同體
寶中集團高中部全力指導龍津中學,并共同探索學生多元培養機制。針對學生的不同成長需求,依托智慧校園系統、共享平臺以及寶安中學(集團)優秀的校友資源,通過打造生涯規劃、科技創客、體育藝術、國際教育等豐富的“適合教育”體系,助力龍津學子成人、成才、成功。
在“五大共同體”之外,龍津中學近兩年的發展,還有一大“良機”,那就是2023年秋季寶中(集團)高中部高一年級1000名學生在此借址上課三個月。此次借址上課,既滿足了寶中高中部提升工程的需要,更是兩個校區深度融合的極佳機遇。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兩校聯合舉行多場同課異構暨師徒結對匯報課活動,甚至學校舉辦的首屆校園藝術節,也邀請寶中高中部師生參加。“同是寶中人,共賞龍津紅”,成為寶中與龍津同根共源、文化相融的生動寫照。
在楊軍看來,寶中師生在龍津中學借址上課,有利于兩校區同頻共振、資源共享,方便了教師們切磋琢磨、相互學習、深度教研、取長補短,共同促進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而龍津中學也借此機會提前實現滿員運行,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里有彰顯寶中高度的名師天團
作為一所享譽全國的名校,寶安中學的優勢或特色是什么?除了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優質的生源,優異的辦學成績,有著“寶中大酒店”之譽的食宿條件,另一張絕不可忽視的名片,就是寶中師資。
近年來,寶中教師曾連續創下多個“第一”:連續三年獲評深圳市“年度教師”(深圳市唯一),連續三屆廣東省教學能力大賽勇奪六個一等獎(含4項第一名),連續四年在深圳市高中教學類大賽中奪得團體總分全市第一,連續三年排名深圳市教學類大賽初中組組織獎首位……
而這些,得益于寶中多年來堅守的“教師第一”辦學理念,以及基于此打造的引育并重的教師發展體系。
這樣的理念,這樣的體系,加上寶中與龍津協力打造的“教師發展共同體”,成為龍津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超高起點。
近兩年來,在30公里的廣深公路上,寶安中學和龍津中學的老師們在持續地“雙向奔赴”。
一方面,龍津中學組織大批人員到總部學習:干部團隊到寶中集團高中部跟崗學習;新入職教師提前到寶中集團高中部跟崗實習,感受寶中文化,明確工作標準,高起點提升工作水平;學校干部和教師加入寶中集團高中部名師工作室和名校長工作室,通過研修學習、參加教育教學比賽、前沿教育課題研究等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寶安中學(集團)通過資源共享平臺為龍津中學教師發展注入巨大助力。寶中(集團)高中部全體行政、高一年級組、備課組長,以及陳福玲、陳煥新、錢江和孔令啟等高中部名師,紛紛到龍津中學傳經送寶。值得一提的是,寶安中學(集團)高中部特派程國生、張偉生等4位名師長期駐點龍津中學,手把手全面指導青年教師的教研教學,深受全校青年教師追捧。此外,學校與寶安中學(集團)高中部多次舉行同課異構暨師徒結對匯報課活動,語文、數學、物理、政治、歷史等科組成員相聚一堂共同研討,以研促教、以研促學。
青年教師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有生力量。龍津中學特別重視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實施“四動”培訓策略(目標啟動、骨干帶動、團隊互動、制度推動),建立“一帶三促”(以師帶徒、以研促教、以賽促教、以評促教)的校本培訓模式,使青年教師在事業上都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管理,為青年教師創造學習提高的機會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牽頭建立了“共同體成長檔案”,內容包括共同體成員、三年規劃、學期目標和考核標準等。各成長共同體在學期初制定學期成長目標,期末時由教師發展中心根據標準對其進行考核,評定最優成長共同體并予以表彰。
此外,學校還通過青藍工程、龍津大講堂等項目,進一步推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截至目前,龍津大講堂已舉辦多期講座,而作為青藍工程的核心內容,師徒結對也如火如荼開展:目前已有班主任結對34對,各學科累計結對83對。
高原之上更筑高峰。名師是一所學校的重要牽引力,某種程度而言,也是一所學校教科研的標高。創辦伊始,龍津中學便啟動“名師工程”,并開展首屆名師遴選工作。經教師自薦申報、材料評審、評審委員會評審、面試答辯,最終,16名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目前學校第二批名師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時至今日,又一個教師發展高地在寶安西北部崛起,“教師第一”的效果已初步顯現,“小寶中”的名師風采更讓人印象深刻。
據介紹,龍津中學現有專任教師139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3人,50多位名師、骨干、學科帶頭人領銜把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一批國內外名校畢業生赫然在列。初步形成了全國優秀教師為學科領軍人物、省市級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國內外知名大學優秀畢業生為后備軍的高素養、高學歷的教師隊伍。
辦學不到兩年,龍津教師快速成長,有210人次獲校級、區級、市級比賽獎項。其中,2022年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區賽22人獲獎,學校榮獲區教師基本功比賽優秀組織獎;2023年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區賽27人獲獎,代表寶安區參加市賽3人分別獲二、三等獎;2023年深圳市高考模擬試題命題能力比賽34人獲獎,其中區賽31人獲獎,市賽3人獲獎,區賽一等獎4人、二等獎27人,學校獲得區優秀組織獎;2023年寶安區英語教師素養提升演講比賽多人獲一、二、三等獎;區教工籃球賽等均有老師獲獎。
這里有科技賦能的精優課程
如果說,文化決定一所學校的氣象,師資決定一所學校的高度,那么,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將直接決定一所學校的育人質量。
圍繞“育人至上”的辦學思想,“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訓,龍津中學從一開始便跳出“為考試而教”的局限性,以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課程建設的邏輯起點,構建起聚焦學科核心素養、高階思維素養、個人成長素養、社會生存素養等核心素養的多元精優課程。
其中,尤以生涯教育課程、科創教育課程和生態教育課程為特色。作為“全國首批生涯教育實驗學校”,辦學一年多來,龍津中學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持續提升教師生涯教育專業水平;通過舉辦系列講座、開展系列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挖掘潛能、做好生涯規劃。
根據學生需求,龍津中學還積極開設小語種班,開設美術、音樂和舞蹈等藝術班,開設體育訓練隊,讓英語基礎比較弱,藝術上有天賦,在體育強身和升學有基礎的學生找到適合平臺。
學校通過“校方引導扶持、學生主導自治”的模式,籌建成立合唱團、舞蹈團、街舞社、辯論隊、心理社、動漫社、攝影社、天文社、籃球隊等精品學生社團,讓學生在課后有志同道合、藝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長。
學校積極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傳統文化節、讀書月和心理健康活動月等系列校園主題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科學、人文、創新等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所全新的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學校,必然是敢于擁抱科技、面向未來的學校。教育數字化的加持,為多元開放龍津教育生態的構建,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如寶安中學(集團)黨委書記、校長程顯友所說:“龍津中學是一所新開辦的學校,新學校的建設必然有符合時代發展的新思考。信息化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最突出的特征,信息化對教育的發展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最主要的是教與學的方式變化,學習素材和資源的無邊界化,以及對學生發展的精準評價上。”
作為寶安區6所數字學校建設示范校之一,龍津中學在開辦之初便結合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聚力打造基于新技術支撐的智慧教研平臺,從“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四個方面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聚焦“教、考、學、管”一體化,實現網絡環境、教學資源、學習方式、管理手段、生活空間的全面數字化,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率管理。
學校60間教室均配套建設了“云+端+服務”教育視音頻能力云平臺。利用該平臺,跨校同課異構、云端集體備課日漸形成常態,打造了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泛在化學習環境,為集團化跨校區智能化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實上,對一所“寶藏學校”來說,“龍津三寶”絕不僅僅是龍津中學的全部。
這里有優越的育人環境,與海上田園為鄰,枕河面海,交通便捷,動靜相宜;
這里有以嶺南文化中的“步步高”為寓意構景的校園建筑,游目騁懷,信可樂也;
這里有一流的設施設備:獨棟圖書館、千人報告廳、音樂廳、標準體育場、籃球館、室內游泳館……
這里有媲美星級酒店的“寶中大酒店分店”:學生餐廳兩家,菜品豐富,服務優質;學生宿舍寬敞明亮,上床下桌,溫馨如家。
這里是求學的樂園、成長的沃土。體育節、藝術節、科創節、傳統文化節、讀書節、生涯節、籃球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走進大學,走進博物館,走進國家級科學實驗室,走進知名律師事務所;龍津書院、龍津大講堂,邀你與名家大咖、行業達人,面對面展開深入對話;40多個自由選擇加盟的社團,異彩紛呈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元的課余實踐活動,讓生命得以舒展,夢想得到綻放。
龍躍灣區,津渡未來。
所謂師者,就是將學生從此岸引領到彼岸的擺渡人。而對于莘莘學子而言,龍津中學就是人生中一個重要而溫馨的渡口。
他們在這里,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懵懂走向篤定、從現在走向未來、從“小我”成長為“大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