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鐵頭團隊又成了熱議的焦點。
為什么他們成了熱議的焦點呢?因為他們這次是去金店打假了:
那么這一出亂糟糟的場面,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據一些大V表示,這個事,大概的劇情就是這樣:
當然,上面的視頻只是一小部分,全部的視頻大家可以自己去網絡上找一下。
其實從視頻中我們能看到,當鐵頭的打假團隊進入金店打假的時候,店員就一直問他們的訴求是什么,然而有意思的是,他們卻一直對訴求避而不談,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店員一問他們訴求是什么,他們就立刻轉話題,或者立刻轉頭對著直播鏡頭跟直播間的“兄弟們”說話,而且鐵頭當和一個老人起沖突的時候,他還之間躺地上了,而且還一邊躺地上一邊對旁邊的人破口大罵:
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如果鐵頭此時已經被打倒在地,那么說明他應該已經是沒力氣了,可是他又能躺在地上指著別人破口大罵,那么此時的鐵頭,到底是有力氣站起來呢,還是沒力氣站起來呢?
如果鐵頭團隊的目的真的是想去跟金店交涉然后解決問題的話,那么當店員問你們的訴求的時候,我認為你們就應該直接表明出來,而不是總是為難店員、跟店員對罵或者躺在地上,畢竟店員也是打工的,他們并不能做出什么重大的決定。
其實同樣是打假,你會發現,另一個著名的打假人士王海,他的打假模式就跟鐵頭的打假模式完全不一樣。
那么,專業打假人士王海團隊打假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王海團隊打假的盈利模式主要圍繞“替人維權”和“知假買假”兩種策略展開,同時他的業務也涉及了幫助企業打假以獲得賠償。
其實王海團隊在打假的時候,一般都是很安靜的,一般不會在網絡上鬧出太大的動靜,因為他們團隊打假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一上去就說訴求。
說白了,王海團隊的打假訴求,就是要求得到賠償。
王海團隊打假的第一種盈利模式,就是當消費者遇到假冒偽劣產品時,王海及其團隊就會幫助消費者收集證據、提起訴訟,并最終從商家那里獲得賠償。而王海團隊會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作為收益。
王海團隊打假的第二種盈利模式,就是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假冒偽劣產品,通過購買這些產品并保留相關證據,隨后向商家提出索賠。這種打假策略的關鍵在于準確識別假貨,并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和訴訟能力來確保索賠成功。一旦索賠成功,王海團隊將獲得賠償金,并從中獲取利潤。
王海團隊打假的第三種盈利模式,就是承接企業的打假業務。企業會雇傭王海團隊來打擊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以保護自身品牌和市場份額,而王海團隊通過幫助企業打假,不僅能夠獲得服務費用,還可能從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過程中獲得額外的賠償或獎勵。
說白了,王海打假團隊的盈利模式,就是通過正規的法律手段,以法律為依據,然后通過精準找出假貨并保留充足的證據打假,以此獲得法律認可之內的賠償。
但是反觀鐵頭團隊的打假模式呢?
反觀鐵頭團隊的打假模式,你會發現,他們似乎對訴求并不感興趣。
因為就上面的案例來看,當店員一問到他們的訴求的時候,他們就立刻轉頭去跟直播間的粉絲講話,好像他們打假的時候,他們關心的并不是訴求,而是粉絲的感受。
王海在打假的時候,一般都是通過法律,抱著解決問題,得到賠償的結果去打假的。而鐵頭團隊在打假的時候呢,場面似乎都是亂糟糟的,不是對罵就是相互推搡,似乎就是在比誰的音量更大。
所以鐵頭團隊給我的一種感覺,就是他們的打假似乎并不太在乎訴求,他們更在乎的,似乎是勁爆的畫面,更刺激的感官沖擊,以及更強烈的沖突感。
而勁爆的畫面,刺激的感官沖擊,以及強烈的沖突感,能帶來什么呢?
是的,這些東西能帶來的,就是直播間的巨大流量。
所以鐵頭團隊打假和王海王海團隊打假,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
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一個團隊的盈利模式是靠賠償維持的,而另一個團隊的盈利模式,是靠流量維持的。
我知道,我無權評價上面兩個打假團隊盈利模式的對錯與好壞。
但是我想說的是,生而為人,如果你真的想給國家做貢獻的話,那么你并不是一定非要做出點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才算是給國家做貢獻的。
一個人,其實只要安安靜靜地做事,老老實實地做人,不成天想著做大事,只需要好好地工作生活,不給社會添亂,這其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