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種地吧》掉粉近百萬后,十個勤天的粉絲“禾伙人”們已經幫《種地吧》申請了“掉粉數量”吉尼斯世界紀錄。
即便“大哥”蔣敦豪發長文解釋澄清,導演楊長嶺親自下場道歉,也未能挽回掉粉局面。由此可見,《種地吧》妄圖擅自加人的舉動,著實觸碰了粉絲逆鱗。媒體更是犀利點評,“《種地吧》掉粉為綜藝節目行業敲響了警鐘?!?/p>
歸根結底,《種地吧》爆火,是十個勤天完全從零開始,做六休一,看天吃飯。這十個青年在地里見證了麥子從發芽、抽穗、揚花、灌漿到落入谷倉的全過程,鏡頭記錄下的艱辛,令無數人為之動容。而官博發出新人招聘后,后來者卻可以坐享其成,并輕而易舉地借助已經爆火的節目翻紅,禾伙人自然為十個勤天鳴不平。
雖然素人綜藝意外翻紅后,總有嘉賓進進出出,綜N代更換嘉賓陣容也是常態,但沒有一檔綜藝像《種地吧》一樣產生這么大反響。
01 《種地吧》為什么要動十個勤天?
作為國內第一檔農耕題材綜藝,《種地吧》能夠火爆全網,基本上就是靠著十個勤天踏踏實實在地里辛苦耕耘190天,種出了142畝地,最終黑馬殺出,還獲得了第28屆白玉蘭最佳綜藝提名。
導演楊長嶺曾在采訪中提到《種地吧》與十個勤天的關系,“節目組的IP是這十個少年,而這十個少年的IP,是這片土地”。但官博7月19日發布的一則招聘,無疑打臉了這種說法,粉絲拒絕加新人的留言早已攻陷了評論區。
然而,節目組的回應卻姍姍來遲,直到7月20日官博才發長文回應招聘風波,文中寫道:“十個勤天重要嗎?重要,但種地更重要”,雖然提到不會拆散十個勤天,但增加新人似乎不可避免,
粉絲顯然對這個解釋不買賬,迅速發長文反擊,標題直接寫道:“十個勤天缺一不可,節目組不可卸磨殺驢,推卸責任”。與此同時,《種地吧》掉粉70萬、80萬、90萬的消息接連沖上熱搜。眼看事件影響愈演愈烈,十個勤天的大哥“蔣敦豪”結束鳥巢演唱會后,迅速在7月22日帶頭回應,其他成員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支持。
從蔣敦豪的長文可以看出,節目組招人有兩層考慮:一方面,當工作量與日俱增后,節目組確實缺人手。
《種地吧》從第一季走到第二季,種地面積從142畝增加到450畝,足足是原來的三倍,種植品類也從冬小麥、玫瑰花擴展到油菜花、辣椒、草莓等,還新增了龍蝦田和魚塘。十個勤天接受采訪時曾被問到最歡迎哪位飛行嘉賓,他們不加掩飾地說:“0713男團,因為他們人多(可以幫忙干活)”。
另一方面,每季《種地吧》接近200天的錄制時間確實過長,除了種地之外,每位成員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夢想。
比如李昊就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為一名導演,錄制《種地吧》之前,他還導演過微電影《少年出游記》,趙一博、趙小童、李耕耘、陳少熙也希望自己去拍戲。楊長嶺也對蔣敦豪說過:“我其實也不忍心再把你們完全鎖在地里200天”,并提出第三季他們可以不用全職待在地里,有事可以請假出去。
蔣敦豪也在博文中表示,即便十個勤天招募新人,新人也會是公司員工,而不是新成員。7月23日凌晨,楊長嶺轉發了蔣敦豪的微博,并對粉絲表示歉意,表示:“十個勤天只會是十個勤天”。
不過,話雖如此,但改變不了十個勤天連續兩季零片酬錄制《種地吧》的事實。
表面上,雖然十個勤天成立了公司,蔣敦豪擔任董事長,其他人擔任董事,但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持股人是兩位導演楊長嶺和劉博,前者持股70%,后者持股30%,節目里提到的負債,卻由十個勤天來償還。相比后續招商盛況,十個勤天付出的努力著實與收獲不成正比,他們的遭遇也令禾伙人們意難平。
如今,因為招募新人風波,《種地吧》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口碑反噬,但也引發了綜藝行業對于團綜發展的思考。至于究竟該如何維系團綜陣容,如何做到創新與情懷并存,也是《種地吧3》不可回避的挑戰。
02 團綜不能更換陣容嗎?
對于綜N代而言,嘉賓換人再稀松平常不過,這與節目安排、嘉賓個人規劃、成本控制等方面息息相關。
但一檔群像綜藝,往往會形成難以替代的團魂,比如《極限挑戰》里的“極限男人幫”,《奔跑吧!兄弟》里的“跑男家族”,《明星大偵探》誕生了“何撒白鬼歐”,《密室大逃脫》形成了“蜜桃六子”。此外還有《名偵探學院》的“南波萬男團”,《快樂再出發》的“0713男團”、《種地吧》的“十個勤天”等。
但縱觀以上組合,除了《種地吧》,目前原汁原味錄制綜藝的團隊僅有“0713”男團。而其他組合都避免不了更換嘉賓的問題,但最終結果不過是續作評分降低,并沒有鬧出類似《種地吧》的招聘風波。
其實,對于一檔綜藝節目而言,維系老嘉賓陣容和增加新嘉賓各有利弊。老嘉賓更為熟悉節目風格、活動環節等各項流程,熟人局之間的團建也更有默契;新嘉賓則能為節目輸入新鮮的內容血液,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新老嘉賓互相配合,也能給節目帶來創新。
但弊端在于,團魂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觀眾喜歡的是整個團體。無論是老嘉賓中途退出,還是新嘉賓貿然闖入,都會破壞團體建立多年的熟悉感。比如《極限挑戰》的“男人幫”解散后,很多觀眾就再也不看后來的《極限挑戰》,這也考驗著節目組對于內容的創新與平衡能力。
但也不是沒有正面案例。以《名偵探學院》為例,節目里的“院人”就頻繁變陣,南波萬男團成員唐九洲、周峻緯接連退出錄制后,曹恩齊、何運晨、黃子弘凡補位。由于這檔綜藝的定位是腦力推理綜藝,即便是補位嘉賓,依然具有高學歷光環,與節目調性較為契合,與此同時,補位嘉賓與原有嘉賓之間依然會完成高能腦力的比拼,推理游戲的角逐等環節,同樣極具看點。
再來說一下《種地吧》風波。這檔綜藝錄制之初,十個青年住在水泥地磚房里,床是宿舍那種生銹的上下鋪鐵架床,沒有空調、洗衣機,吃大鍋飯。當大卡車陷在泥地里,他們還在下雨天從車上徒手搬卸了30噸化肥,條件之艱苦可見一斑。
這種實打實做農活的綜藝里幾乎前所未有,就連小麥種植指導員做技術支持時都在感慨,“現在田里已經很少能看見年輕人了”。可以說,正是由于十個勤天辛勤耕耘,才帶火了《種地吧》這檔綜藝,并將種地這件事情帶入了年輕人的視野。
而錄制節目時,十個勤天只是想扎實做好種地這件事情,作家麥家就犀利指出:“如果是為了成名,這個方式太笨拙了,甚至有點弱智”。張紹剛對此也深有同感,“靠著節目想紅一下的想法,根本不足以支撐190天種地的艱難?!?/p>
卻不曾想,《種地吧》竟然真成為了黑馬綜藝。但當看到節目組第三季的招聘消息后,合伙人義憤難平的同時,也會擔心新人嘉賓目的不純,表演作秀成分大于努力種地,導致《種地吧》的初心不再。
恰因如此,并非是團綜不能更換陣容,而是觀眾接受不了新人嘉賓坐享其成,十個勤天被拆散,或者淪為邊緣化角色。
03 十個勤天的商業價值有多大?
《種地吧》錄制前期,這十個青年里,只有蔣敦豪知名度較高。此前,他拿下了《中國新歌聲》的冠軍,并參加了《創造營2021》,中途淘汰,后來一直不溫不火,其余成員也都是行業新人,尚未嶄露頭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種地吧》的錄制成本不高。
從招商情況來看,《種地吧》開播時,僅有元氣森林、金龍魚、奧普、Leader電器四家品牌贊助,等到《種地吧2》上線后,合作品牌一下子變成了22個。正片里,幾乎平均每5分鐘就會出現一個廣告,觀眾甚至吐槽道:“廣告里找節目看,垃圾堆里找飯吃”,雖然十個勤天的商業價值同樣水漲船高,但也在被多方攫取。
《種地吧2》依然延續了“正片+短視頻+直播+vlog”的形式上線,獨家冠名商安慕希借此機會,通過“藝人直播+官方下場”,推出了直播微綜“禾作社”,產品益生菌“四季裝”上線即售罄,還與十個勤天聯合發起了瘋狂牛奶舞、十個勤天重回后陡門直播等活動,全網瀏覽量超過7000萬次。
當然,最讓人詬病的還是愛奇藝今年上線的麥田音樂會,去年完全免費開放直播,今年則改為線下免費,線上會員需要付費12元,非會員需要付費24元才能觀看,且有效期截止到6月14日,愛奇藝此舉也被用戶吐槽吃相難看。
此外,十個勤天還舉辦了演唱會,無論是首開還是二開,都是在線秒沒,搶票情況絲毫不輸熱門歌手。據媒體報道,有粉絲沒有搶到原價666元的十個勤天太湖灣音樂節門票后,花了1000元購買了黃牛票。
十個勤天還在自己的抖音小店上線了帆布包、棒球帽、雨傘等周邊,但往往剛一上線就被一搶而空。就連他們自己種出的只賣4.9元的蔬菜,都在二手市場被黃牛炒到了300元。只不過,雖然十個勤天有自己的小店,但從公司股權架構來看,在兩位導演持股的情況下,真正屬于十個勤天的分紅存疑。而且,十個勤天依然零片酬錄制《種地吧2》顯得尤為刺眼,新增的金主爸爸好像與他們毫無關聯,他們依然需要自負盈虧,種地還錢。
自從《種地吧》爆火后,各大平臺也迅速推進了對于田野觀察類團綜的布局,比如優酷的《島嶼少年》,芒果TV的《田間的少年》,樂華則讓女團親自養豬,上線了綜藝《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但無一檔綜藝能再現《種地吧》的成功。
想來,十個青年滿懷一腔熱血,扎實種地的真誠始終無法取代。
如今,盡管《種地吧》官博依然在掉粉,但似乎也默許了新人加入的事實,反抗無果的禾伙人們可能只希望十個勤天團隊不會解散。可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文娛先聲”,作者:先聲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