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A股,距離回本的目標更遠一步。本以為月初向上突破上證3000點是開始,沒想到又是“開局即巔峰”的一個月。在等待大會、期待大會、解讀大會中,7月又快要過去。
對于A股而言,7月是很重要的一個月,上半年收官,經濟數據的發布是總結、復盤,對于下半年開局的第一個月,政策的導向性非常值得關注,特別是7月底政治局會議的表態,對于市場有著重大影響。而今年的7月疊加上五年才有一次的聚焦于經濟改革的三中全會,就顯的更加重要。
雖然重磅改革、國外要降息、國內已降息等各種利好層出不窮,但從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我看到了“麻木”。不僅僅是散戶、基民等個人投資者麻木,甚至可能機構投資者都已經開始麻木,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已經降至冰點,全市場成交量下滑至五六千億水平。
雖然市場已經乏善可陳,但隨著公募基金中報的披露,關系到幾億基民盈虧的公募基金,仍然值得用心研讀一下,這樣起碼能夠讓我們自己知道,虧錢是怎么虧的。
從基民主要偏好持有的主動權益基金的表現看,以偏股基金指數(930950.CSI)作為代表,上半年業績仍舊大幅度跑輸滬深300指數與上證指數等主要寬基市場指數。截至7月23日,偏股基金指數年內跌幅達到了7.62%,也基本達到了2023年全年跌幅14.6%的一半。
如果分析原因,也并不難理解,公募基金歷史上主要偏好成長股,如醫藥、消費、新能源、半導體等都曾經是公募基金的心頭好。但上半年或者說過去三年多時間,市場都是價值風格的天下,偏好成長的公募基金自然損失慘重。
而如果從資金的角度去理解,則更加容易。上半年公募基金持續失血,不僅新發基金持續處在歷史低位,還不斷面臨老基金的持續贖回,按照主動權益基金份額看,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凈贖回,且今年一季度是2005年以來的單季最大贖回。市場主要的增量資金由國家隊貢獻,而國家隊購買的最主要的就是滬深300指數基金,公募基金重倉的行業及板塊,鮮有增量資金流入,表現自然慘淡。
在整體表現之外,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公募基金中報中基金經理對于后市的看法和觀點。以目前已經公布的公募基金中報來看,在持續三年多的熊市,公募基金普遍大幅虧損以及嚴格的監管環境下,基金經理在中報中“寫小作文”的占比在大幅度降低,可能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情緒的麻木。
同時我也想說明一下為何要關注這些基金經理在季報中觀點的闡述。第一,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雖然有縮水,但規模仍有幾萬億,是市場中最主要的長線資金之一,基金經理們對后市的看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資金未來配置的方向。第二,基金是最適合普通散戶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產品,雖然近幾年主動權益基金表現不佳,但這并不影響未來對于基金的配置。第三,公募基金經理業績雖然有好有差,但公募基金經理整體水平遠超個人投資者,是對市場理解最深刻的一類人,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個別的案例也并不代表行業的整體,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好產品、好的基金經理才是最恰當的方式,因噎廢食可能并不合適。
整體上看,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或多或少表達了對于紅利的看法,就如過去對“核心資產”的熱議一樣。但其中分歧巨大,很多近兩年表現較好的價值型選手,都對于紅利快到極致表達了擔憂。當然同樣有繼續看好且增配紅利的基金經理。對于過去基金重倉的醫藥、消費、新能源,同樣表述不少,醫藥大體一致的看好,認為是少數需求確定、目前有價值的行業。而對于消費和新能源也有較大分歧,無論是與經濟強相關的內需,還是新能源供求平衡點的判斷,都有較大差異。大火的人工智能同樣如此,有人著眼長遠,認為機會廣闊,開始配置,也有基金經理表示應用較差,落地不及預期。
以關注度較高的基金經理張坤為例。從規模看,張坤目前在管基金規模超600億元,仍是市場中的頂流。從業績看,在管的幾只基金差不多都和市場走勢吻合,其中易方達亞洲精選作為一只QDII基金,表現較好,上半年漲幅超17%,但其它兩只易方達藍籌精選和易方達優質精選表現不佳,其中在管規模最大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上半年略微跑輸滬深300指數3%。
在二季報中,張坤對市場仍然表達了很樂觀的看法:
首先,市場不顧央行三番五次的提示,瘋狂涌向長期國債,以及有相似性質的紅利資產,同時回避與內需相關的行業,表明市場已經是極度悲觀。
其次,張坤并不認同市場對經濟停滯的擔憂。基于對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的認可,張坤對經濟繼續保持樂觀。
再次,按照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看,國內人均生活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增長的過程中,會有一批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
能夠持續增長并創造回報。而即便保守點看這些企業不增長,這些企業的股息率也已經接近或超過一些傳統意義上的紅利股票。
最后,張坤認為悲觀預期最終將被證偽。投資者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優質企業被私有化,控股股東不再愿意和流通股東分享企業未來的發展成果。而目前這種風險并不高。
我個人認可并長期關注張坤的理由在于,張坤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動作始終是如一的,對于基金投資者而言,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買一只主動管理基金就是在買一個基金經理,你是需要保證對基金經理的信任,才能放心把錢交到他手里去管理。如果無法了解和認同基金經理,投資基金無異于開盲盒,還不如買被動的指數基金更為穩妥。
雖然季報中這種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和目前市場走勢和情緒不太相符,但作為權益型產品的投資品,是需要一定的逆勢而行的,正所謂“悲觀者往往正確,而樂觀者往往成功”。
再來看業績表現較好的價值風格基金經理譚麗,目前在管規模超200億,也是近三個季度中,市場中少數在管規模逆勢增長的百億基金經理。其代表產品嘉實價值精選一季度漲幅5.9%,排名在同類產品中前10%。二季度漲幅6.8%,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6%。而且凈值表現與中證紅利指數(000922.CSI)在近兩年的市場表現有很大的一致性。
在二季報中,曾經依靠價值取勝的譚麗,表達了對于紅利資產的擔憂,并減倉了部分紅利資產,特別是上游資源類股票,如中海油、中國神華等,均有較大幅度減倉。
其觀點一是經過幾年上漲后,紅利類資產估值已經趨于合理,投資吸引力有所下降,因此減倉部分紅利資產。二是對于成長股,大量穩健成長類公司的股價被打入了較多悲觀預期,會更加積極尋找有機會的底部資產。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