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一場名為“恐龍大復活·探秘恐龍星球”的特展,在天津科技館隆重啟幕。現場人頭攢動,很多親子家庭通過提前預約鎖定了展覽門票,爭相前來一睹“復活”的神秘恐龍星球。該展覽由“超庫創展”團隊傾力打造,打破了國內恐龍主題展多項紀錄。
動感恐龍場景“復活”了恐龍星球
據展覽科學顧問、古生物學家、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介紹,近三十年來,中國發現的大量帶羽毛恐龍和原始鳥類化石極大改變了人類對于恐龍和鳥類起源與演化的認知,中國由此也成為探秘恐龍的策源地。
經科學復原的恐龍逼真形象,讓觀眾回到了恐龍時代
“恐龍大復活·探秘恐龍星球”是根據中國恐龍學者的研究成果,由專家和藝術復原師共同打造的恐龍科學藝術展。這次展覽以恐龍繁盛的中生代為背景,結合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帶羽毛恐龍的發現,以逼真的沉浸體驗為策展理念,高度復原了恐龍動物群生存環境,讓大人和孩子們在夏日重返遠古恐龍星球。
大量帶羽毛恐龍的復原令觀眾大開眼界
該展覽將在全國多地進行巡展,天津站擬于7月24日至11月24日在天津科技館臨展廳舉辦。據恐龍藝術資深策展人張暉和李娜介紹,本次展覽至少實現了“五最”,即:最沉浸——恐龍會走會叫,營造了集體大“復活”的沉浸式場景;最宇宙——以宇宙視角回望億年前星球,不僅展示大量原創實拍宇宙影像,還將真實的地外天體(隕石)搬進展館;最動感——與頂尖團隊元宇宙技術結合,讓觀眾在動感VR里重返恐龍星球;最故事——將以廣播劇的形式進行現場解說,實現視覺與聽覺雙享受;最互動——聚合極豐富的研學課程,讓參觀者在互動中體驗恐龍星球背后的科學知識。
真實的地外天體——隕石被搬進展館,觀眾可觸摸互動
本展覽由“超庫創展”團隊精心策劃實施。“超庫創展”是國內知名的展覽運作平臺,一端聚合自然、科技、文化等多類獨特的展覽內容,另一端聚合多地場館空間需求,以“超酷”為運營導向,實現“內容庫”與“空間庫”的供需鏈接,為觀眾呈現更多高品質展覽和研學體驗內容,推進國內“展覽+研學”進一步融合升級,激發產業活力。
“超庫創展”團隊負責人之一王玉林解釋說,“超庫”是“科學庫”,同時追求“酷科學”,我們希望將科學展覽做到極致,比如這次天津科技館的恐龍展,就不惜時間和成本,首次向觀眾科學復原了霸王龍的骨骼肌肉結構,這既考驗團隊的科學精神,也挑戰藝術制作能力;還有帶羽毛的恐龍等,其復原技術難度極高,科學性極強;展覽現場,我們還為觀眾專門開辟了科學專區——如何復原一只恐龍。王玉林說,“超庫創展”強調系列化、可復制性,這將成為一個在國內多地流動的科普研學基地。
據悉,鑒于前期早鳥票搶購者較多,為保證現場游覽安全及體驗舒適度,本次展覽在暑期將適當限流,觀眾可通過天津科技館公眾號提前預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