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股市單邊下跌,跌幅應該是這些天以來最多的一次。滬深300兩天已跌去了7天的漲幅。之后我也看到了我們會員群里的討論聲中明顯夾雜著戾氣,這一天的大跌再次使得很多人心里破防。
但我卻覺得大可不必,資產下跌正是我們實現財富暴漲的機會,而因股價房價下跌而心生戾氣的人,只是因為看待財富的視角發生了錯亂。
如果視角沒有擺正,沒有理解財富收割的底層規律,你就會在下跌市中成為那個被收割者而非收割者。正如布林肯的那句名言,你不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下跌市,才是我們坐在餐桌上吃菜的實現路徑。
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到過兩個重要概念,一個是財富守恒,另一個是萬物皆龐氏。
所謂財富守恒,指的是財富本質就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索取權。由于無論在股市房市的上漲市還是下跌市,每年全國的勞動總量都可以視為不變量(比如14億人口中若有8億人勞動,每年就是固定的8億人年的勞動成果,暫不考慮GDP增長帶來的效率提升),所以我們每年可以索取的勞動成果總量就是不變的。對應的財富也就不變。
無論房價上漲還是下跌,也無論股市上漲還是下跌,這個社會產出的物資總量和服務總量,以及社會的所有貨幣總數,所有房屋的總數和所有股票的總數,都是恒定不變的。即使是在每一次股票或房產的交易中,也只是貨幣和資產在交易雙方中互換位置,數量上沒有任何改變。
所以,所謂的貨幣進股市或樓市,也只是欺騙韭菜的一種說法。而我們看到的房產市值和股市市值的增減,也只是被邊際交易價格所決定的一種數學算法而已。
整個社會的物理財富有變化嗎?
沒有!
除非是有戰爭,物理財富才會消失。
所以,很多中產覺得自己虧錢,只是視角出了問題,因為他們把資產市值和自己持有的貨幣,錯誤的當成了自己的財富。如果把貨幣當成是財富的錨定物,你的錯誤認知就勢必走不出來。
貨幣并非財富的標尺,能換到的勞動產品和服務才是財富的標尺。我們只有把自己持有的財富所能兌換的勞動量當作是財富的錨定物,我們才能更清楚的看清真相。
你在面對一個有認知缺陷的對手盤時,才會成為一個收割者。
比如說,當我擁有100萬貨幣,但今年人均工資上漲10%,那么我的財富就縮水了10%,因為我能購買的勞動量因為工資上漲而縮水了10%。反之,如果人均工資下降了10%,我的財富才是增長了10%。
社會工資漲則我的存量財富跌,社會工資跌則我的的存量財富漲,這是從持有方向上來說的。
但如果從負債方向,如果我負債100萬貨幣且人均工資上漲10%,那么我的負債所能兌換的勞動就降低了10%,反過來說,負債縮水就是財富增長。
當然實操上還需要引入一個錨定勞動的資產的概念,也就是我借債買入和社會工資同漲同跌的資產(比如房產),由于房產兌換的勞動量因為同漲同跌導致財富無變化,但債務部分卻因工資上漲而持續貶值,我原本借入100人月勞動所購買的房產,過了五年發現只需要歸還50人月了(工資漲了一倍)。所以我就從社會套利了50人月的財富。
所以負債方向和持有方向剛好相反,社會工資漲則我的存量財富漲,社會工資跌則我的的存量財富跌。
從這里引申出來的一個事實是,房價漲跌和股價漲跌根本就完全不重要,只要方向是確定的,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配置,使得我們無論在房價漲勢還是房價跌勢中,都可以使得我們的財富持續增長。
具體來說,社會工資漲,我們持有債務虹吸社會財富,持有存款則被收割;社會工資跌,我們持有存款虹吸社會財富,持有債務則被收割。
由此,改變資產配置就使得不勞而獲成為可能,因為你不需要自己勞動去兌換他人的勞動,而是通過改變資產配置,就可以使得存量財富所能兌換的勞動量持續增加。而作為對手盤,就是勞動成果被持續收割。
這個,就是資產配置的可怕之處。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數據來判斷周期。
比如說,什么情況下工資會漲,直接決定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勞動生產率提高(體現為實際GDP高增速),這個是慢速的;另一個則是居民加杠桿,這個是快速的,因為借債的過程就是創造貨幣的過程,新創造的貨幣投入市場就能直接拉升所有人的貨幣收入。這些我在過去的文章中詳細介紹過,2021年我也寫過詳細的財富自由系列文章闡述過。這個不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
我要說的重點,是我們在周期中所應該采取的行為,是我要提前識別大環境并改變配置來匹配大環境,而不是成天哭鬧并讓大環境改變來匹配我。
舉例來說,某任姓經濟學家從去年上半年就一直發自媒體文章喊大放水,這有用嗎?
沒用!這改變不了其虧錢的事實。
重點在于,你不能先搞出一個匹配放水的債務資產,然后一直喊放水來讓環境匹配你。而是你要根據環境來改變你的資產配置。
我相信,高層做出的任何決策,都是深思熟慮的,所顧及的東西,也遠比我們要全面,要長遠。他們擁有比我們更全面的數據和更豐富的智囊,所以不管他們做出什么決策,我都是100%支持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改變資產配置去匹配他們的決策,而不是自己先搞出一個資產配置,然后一直呼吁讓他們做出我們想要的決策。
這個,就是把關系搞反了。
如果你虧錢了,錯的是你,是因為你沒有提前預判環境并改變資產配置而導致財富縮水。如果不轉變這個觀念,你將無法進步。
無論是上行市還是下行市,財富都是守恒的,我們都是可以持續賺錢的。市場熱則不斷借債享受龐氏泡沫,當出現拐點則兌現龐氏泡沫,而我們也一直秉承這個理念,事事提前預判,提前決策。比如2023年2月在京滬房價歷史最高點,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告知大家此刻如果相信貨幣貶值而買房,會被對手盤把我們過去的所有積累和未來的預期收入一把收割掉。就是講的從持債到持幣的周期轉換點到了。再比如京滬認房不認貸落地前我們曾預測其落地會導致京滬開始新一輪的房價下跌。建議立即賣房。
而經濟周期的決定因素是什么,是聰明人決定的嗎?
不是,是傻子決定的。傻子才是宏觀趨勢中不可預測的不安定要素。
當一個銀行財務非常穩健,但只要有足夠多的傻子相信它會破產,并開始把儲蓄取走,那它就真的會破產。
當一個國家在經濟上本來很健康,但只要有一部分傻子認為未來經濟會不好,并開始做增加儲蓄,減少債務和減少消費等行為。那么,經濟就真的會變差。
所以周期的預測,就是人心的預測。聰明人是理性的,反而是傻子的行為不可捉摸,他們的決策會決定周期。而觀察宏觀數據,就是觀察傻子的行為。
我過去常放的這張圖,就指示了2022年開始,部分居民開始縮表后會導致后續的一連串的房價下跌反應。而緊盯數據的我們,也不得不在2022年底開始跟進掛牌并出貨。
所以,當周期真正到來之時,第一波逃頂的是傻子,第二波逃頂才是觀察傻子行為的精通數據和周期的收割者,而接盤的,則是自以為聰明的中產。
后記:
說回文章開頭提到的股市,大盤3000點以下的市場我并不悲觀。上周滬深300七連陽之時,曾有人在知識星球問我是否買入。我給的判斷也是大盤持續上漲是小概率,等待回調再買入。
對于當下實際在發生的各項經濟數據,我肯定是會密切關注并隨時把可能會導致資產價格變動的信息同步給知識星球的各位同學,以便于大家在資產配置時參考并決策。但大家也要注意我今天說的這個重點,是我們改變我們的資產配置去匹配高層決策和宏觀環境,而不是自己搞出一個資產配置方式然后祈禱上面做出新決策(比如放水)來匹配我們。
對于非知識星球的同學,希望我今天說的也能對你有所幫助,賺錢和上升市下跌市沒有任何關系,因為貨幣價格不是我們財富的錨點,勞動價格才是我們財富的錨點。只要我們匹配不同的環境做出不同的資產配置,就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是可以使得財富持續增長的。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