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雅
在經濟學領域,有個重要名詞,叫做“通用目的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簡稱GPTs),講的是可以融入無數領域,為更多發明創造帶來推動作用的技術。這聽起來簡單,但人類社會的主要經濟增長都是由“通用目的技術”創造的,比如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和讓第三次工業革命步入巔峰的“互聯網”。
在游戲產業,似乎也存在這樣一種通用目的技術,那就是游戲引擎。作為一種為游戲開發提供核心功能的軟件框架,游戲引擎集成了大量的強大且方便的工具,如圖形渲染、物理引擎、AI、聲音處理等;游戲引擎還封裝了大量的API接口,避免了開發者重復造輪子——這些特性,不僅降低了游戲開發的技術門檻,也催生了大量的游戲開發者和游戲作品,就好比“互聯網”降低信息傳播門檻,帶來產業變革之功勞。
成立于2004年的Unity,就是一家做游戲引擎起家的公司。
數據顯示,全球超一半游戲都是由Unity引擎驅動的,在手游領域這個比例甚至連年高于70%。在中國市場,Unity是《王者榮耀》《爐石傳說》《崩壞3》等爆款背后的游戲引擎,也是米哈游、騰訊、網易游戲等國產游戲廠商的“慣用”合作伙伴。
不過,通用目的技術的關鍵,就在于它的“通用”,某種程度來看,游戲引擎也具備了這樣的“通用性”,其圖形渲染、物理模擬、交互控制等一系列技術模塊,不僅賦能于游戲產業,也賦能于更多場景,比如虛擬仿真、數字孿生、可視化設計等。
因此,游戲雖是Unity起家的領域,但不是Unity唯一駐扎的領域,在汽車、工業、影視、文旅等諸多業態,都能看到這家公司的身影。
談到場景的豐富,或是業態的繁榮,話題自然離不開中國市場。而Unity也是一家在中國本土市場加速發力的公司,無論是去年成立Unity中國,還是發布針對中國本土化的專有引擎,或是支持微信小程序和智能汽車等,以及7月底即將在上海舉行的Unite 2024 大會,都是例證。
至于我們為什么要將這場大會拿出來單說,是因為Unite作為最直觀呈現Unity技術演變歷程和戰略發展動向的活動,經過十多年發展,也已經成為“游戲引擎”相關產業的風向標。
早在2007年,Unity在舊金山就召開了第一屆Unite開發者大會,據Unity聯合創始人David Helgason回憶,當時有70人參會,而Unity公司只有 8 名員工,但活動的凝聚力已經初現。他說:“我們坐在舊金山的共濟會中心,這是這座大城市最宏偉的建筑之一。在我們下面的房間里,開發人員正在陶醉于Unity 3.5的強大功能,他們來自不同的群體,有程序員、教育工作者、商人,幾乎涵蓋了所有可用平臺上的所有類型的游戲。”
而五年前的Unite上海2019年和發軔之初對比,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2020-2022年Unite因疫情原因而擱淺)——當時參會人次達到7500人,合作伙伴和贊助商超過40家,曝光量達到500萬。
可以想見,久別重逢的Unite 2024,會帶給生態更多想象力。
Unity煉成術
正如開篇所講,提起Unity,大家會馬上聯想到游戲引擎——Unity夢開始的地方。
好的生產力工具如虎添翼,這無論是對于游戲開發者,還是對于游戲制作人來說,亦復如是。很多制作人都曾公開談到,自己踏上游戲職業生涯的啟蒙引擎,便是Unity。
自稱“ET門派親傳弟子”、也是Unity講師之一的字母鴿曾在一次采訪中告訴我,他的自學編程之路始于Unity,“游戲引擎無非幾條通路——要么是cocos2d,要么是Unreal,要么是Unity,我選來選去,選擇了更好上手的Unity”。無獨有偶,《天下為棋》游戲制作人于曉楠曾經告訴我:“如果看數據,Unity占比中國游戲開發市場60%以上,這樣來想,它的毛病最少、輻射性最廣、而且好招人,能解決我們大部分問題。”
其實,如果跳出游戲開發者群體,我們把視野放到更高的維度,看Unity這家公司的生態是如何養成的,或許還是因為不錯過每一個時代風口,或許,更進一步說,是參與創造每一個時代風口。
· 風口一:無游戲,不移動
時間調回到2012年,中國游戲產業迎來了重要的歷史變革。當時全球iPhone銷售數量,超過全球新生兒數量;全球的移動設備超過70億,甚至超過了全球人口數。在中國,以小米手機為代表的千元智能機的流行,讓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在中國驟增——這是一個標志性的信號,意味著游戲成為移動平臺上的重要場景,中國移動游戲產業拉開新序幕。
這一年,對Unity來說也是歷史性的一刻,這家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彼時Unity聯合創始人David Helgason在發布會上宣布:
“在上海設置的辦事處,僅僅是我們對中國市場一系列承諾的一部分。未來我們將更好的滿足中國游戲開發者的需求,不斷完善產品和服務。”
正所謂十年樹木。2022年,《王者榮耀》、《原神》等一批國產移動游戲,不僅在中國成為主流,也出海成為全球名片。這背后,Unity功不可沒。米哈游技術總監弋振中在2020年的首屆中國Unity線上技術大會上講到,Unity的通用渲染管線提高了《原神》多平臺開發效率,因為“《原神》的主機平臺開發起步時間稍晚于手機平臺,在平臺管線搭建好以后就進入了同步開發的節奏。”僅8個月后,借助Unity引擎,《原神》又推出PS5版本,成為國內較早一批登錄PS5的游戲。
Unity支持的一些國產爆款游戲
能抓住時代的風口,可能源自于公司的基因。早在2004年Unity公司創立時,有三個渴望自己創作游戲的年輕人,因為沒有錢買當時昂貴的制作引擎,就決定自己開發一個操作簡單的引擎,他們廢寢忘食,用盡全部的熱情,終于發布了第一代Unity。
從左至右依次為Unity的三位創始人:前Unity CTO Joachim Ante、前Unity COO Nicholas Francis (已離職)、前Unity CEO David Helgason
隨后在2006年,Windows Vista系統引發的雙核、大內存、大硬件時代到來,Unity順應時代潮流,于2009年3月在Unity 2.5版本中第一時間加入對Windows系統的支持;而又在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Unity引擎于2018年便支持iOS,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Unity都是唯一可以開發iOS游戲的工具。
自那以后,Unity在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新紀元。
當然,懂得抓住風口還不夠,自身產品也要過硬才行。
此前,國外媒體雜志公布了一項關于“游戲引擎中哪種功能最重要”的調查,結果顯示,「快速的開發時間」成為開發者的首選,其次為「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引擎表現、技術支持與說明」,排在最后的則是「被其他團隊成功運用的先例」。
如果要讓游戲開發者現身說法。網上有一條“為什么選擇Unity引擎”的熱帖,跟帖的網友給出了各種答案,梳理之后得出開發者對于Unity的普遍好感來自于:
1、易用性:Unity依靠易用性實現彎道超車,哪怕一個編程都沒學過的新手,鼓搗一段時間也能搞出點東西來。
一位網友感慨:“Unity實在是太強悍了,只要你懂一點點美術和游戲(甚至美術都可以忽略用別人的),稍微學習一下Unity的教程(遍地都是教程),做游戲的過程中要實現什么擴展功能上Unity Store找插件就能輕而易舉地集成進你的游戲中(什么API啊,什么社交分享模塊啊),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用Unity擼一個游戲出來(當然好不好玩、好不好看另算),這么強悍的東西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以Unity引擎的可視化編程為例。編程過程使用了圖像表示、節點式的圖表來作為邏輯編寫或原型創建的基礎,通俗易懂的圖表,不論是程序員還是非專業人員都能理解。
《戰錘:冥土世界 Online》可視化編程示例
2、可移植性:Unity兼容多種操作系統、多個平臺、多個領域,如iOS、Android、鴻蒙,以及Steam、PC、游戲機、XR、汽車智能座艙、工業、影視、文旅、Apple Vision Pro,Unity允許跨平臺構建、管理、部署游戲,幾乎可以做到“一次編寫,到處運行”。
3、友好的大型社區:業內人士知道,引擎的社區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學習資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截止2024年,Unity中國社區覆蓋人數超過150萬。所以這不只是一個社區,更是一個自我灌溉可循環發展的土壤。
· 風口二:移動的,不僅是手機,還有車
Unity官網對自己的準確描述是,一個3D內容創作和運營平臺。換言之,凡是需要實時3D技術的內容都可以用Unity來實現。
隨著5G網絡在全球的率先普及,視覺內容成為國人數字消費的主題,實時互動場景更成為視覺內容的重要趨勢。無論是數字文旅、工業數字孿生、智能座艙,只要有人機交互的地方,就需要3D實時內容。
這些產業,正是中國風生水起的新產業,也是見證新質生產力動能的新場景。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2年8月9日,Unity宣布與合作伙伴達成協議并成立合資企業——Unity中國。當時,Unity中國CEO張俊波指出,“本地化產品的研發肯定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我們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為中國使用者定制出符合需求的實時3D引擎工具。”
結果在短短一年時間,Unity中國就交出了首份答卷,于2023年8月23日推出Unity中國版引擎——團結引擎,并在2023年12月推出團結引擎的首款產品——團結引擎創世版。
作為Unity中國本土化進程的加速器,“團結引擎”以 Unity 2022 LTS 為研發基礎,聚焦「小游戲」和「智能汽車」這兩個當下極其火熱的賽道。前者自然不讓人意外,但還將目光放到「智能汽車」,則是新質生產力的完美體現。
先說小游戲。《2023 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小程序游戲市場總營收達到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0%。從這一趨勢來看,Unity的“團結引擎”則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幫助廠商把游戲無縫遷移到小游戲平臺。
Unity自身也做到知行合一,活躍在小游戲領域。例如Unite 2024大會,就有來自Unity中國核心開發團隊準備了近20場演講聚焦小游戲開發,并且現場還有主題工坊,由Unity官方講師教帶微信小游戲的開發實操。
再來看智能座艙。今年北京車展,最火爆的展臺之一就是小米 SU7。而所有現場觀眾,進入汽車的第一體驗,就是智能座艙。為了讓車主與智能座艙互動更加緊密,SU7內置了小愛同學。不過,這也帶來了智能座艙運算數據的大量增加。為了保證車機能夠同時快速處理多線程指令,并實時顯示在屏幕上,小米 SU7 就使用了 Unity 引擎的URAS 服務(Unity Render as Service)。
據悉,URAS服務極大降低了CPU、RAM 的占用,提升性能。在座艙能力被調用的全過程中,只有一個 Unity Player 在占用硬件資源,卻能夠保持多個后臺服務進程,且各個服務間相互獨立,與此同時,依然能實現UI與3D內容的高度融合,以及流暢的交互表現。
小米 SU7的小愛同學界面
截止2024北京車展期間,智能電動車品類中超80%的車廠使用Unity引擎來打造實時3D HMI。同時,Unity中國已經與近30家整車廠商合作(包括梅賽德斯-奔馳、理想、小米、蔚來、小鵬等),市面上共計有超 60 款量產車型搭載了由 Unity 引擎驅動的HMI。
至今,“團結引擎”還在快速迭代。剛剛過去的6月28日,「團結引擎 1.2.0」版本發布,所更新的內容涵蓋了微信小游戲、團結引擎車機版、OpenHarmony、Audio、Virtual Geometry、Open Euler/Arm Linux 幾個方向;這是繼三個月前的2024年3月底,「團結引擎1.1.0」版本的又一次大版本更新。
當下,游戲引擎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不論是虛擬制片、動漫,還是買量廣告、海報渲染,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選擇使用游戲引擎,2023年游戲引擎市場規模為 28.1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市場規模將接近 86.4 億美元。
所以,我們不把Unity稱作游戲引擎公司,而是說它是一個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也恰如其分。
不止是工具人,更是好隊友
一項技術或一個工具,有了它的用武之地,就叫做場景落地。用的人多了,就叫做生態繁榮。顯然,Unity并非只是一個創作工具,更是一個堪稱“好隊友”的生態平臺。
Unity公司曾提出“讓游戲引擎民主化 (Democratizing The Game Engine)”的初衷,而這條初衷之下,有三條原則:民主化開發(Democratize development)、解決難題(Solve hard problems)、幫助開發者成功(Enable success)。
前兩者很好理解,至于第三點“幫助開發者成功”。以游戲舉例,Unity幫助眾多中小游戲開發者運營分發游戲,獲得收益,實現了端到端的賦能。
以運營為例。曾經高盛在一份“你最近用過哪些廣告投放平臺”的調查問卷中得出“Unity是在受訪廣告主中第二受歡迎的投放平臺”,早前Unity通過LevelPlay廣告聚合平臺、Unity Ads、ironSource Ads等產品,幫助游戲開發者和應用開發者獲客、變現、擴展游戲。
再回首Unite 2012年的現場,設計師以畫板為原型,讓開發者在夢想的白板上畫上絢麗的一筆,為更多開發者實現游戲創意和智能互動,抽象的畫板組成的形狀體現了團結和聯合。自此,團結(Unite)成為 Unity 開發者大會的一個名詞代表。
正如Unite這個詞的含義一樣,Unity在中國不僅是一個引擎,還是一個社區,甚至是一所學校。
梳理Unity脈絡可見,Unity對于中國的重視程度早就有跡可循。2012年,Unity正式進入中國;2020年Unity為中國開發者社區搭建了Unity中文課堂;2022年8月9日,Unity宣布與合作伙伴達成協議并成立合資企業——Unity中國;2024年,全中國下載Unity編輯器的注冊用戶超過300萬,Unity中國社區覆蓋人數超過150萬,Unity中文課堂用戶數超過20萬。
最適合教新兵怎么打仗的人,絕大多數也都還在戰場上。為了引導開發者以合理成本、合適路徑學習,Unity在2020年正式成立的Unity中文課堂,至今已有46名獨家簽約講師,260多個原創精品課程。可見,中國眾多開發者正是得益于Unity的知識體系,從此走上了開發之路。
Unity中文課堂合輯
除了Unite這樣的大場面,Unity全球創作者社區也在提供資源、教育、靈感和交流機會等小交流。比如Unity User Group(UUG),旨在團結全球意見領袖以及開發者,在各地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話題以及內容均圍繞Unity相關技術、案例、體驗進行組織,以溝通、交流為核心,讓開發者能找到各自城市的組織和小伙伴,而UUG China現已遍布各地12個城市或地區,共有成員約2700名。
此外,為了扶持中國Made with Unity種子團隊,Unity還推出“黑馬計劃”——一個聚焦獨立開發者及游戲工作室、游戲公司、工業設計、媒體藝術的生態項目,至今已有200多個團隊報名。
在Made with Unity,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作者們將Unity玩出了花兒。比如世界首款流媒體點播 AR 體驗、Facebook 用戶們觀看時間長超過 3 千萬分鐘的《Rival Peak》,被人民日報轉發的防疫宣傳短片,還有B站大佬打造的真·自·行·車,全都用到了Unity的技術。
來自Made with Unity案例,一個小團隊是如何創建復雜的城市建造者界面(UI)的?在《海貍浮生記》成為 Steam 上的熱門搶先體驗游戲時,Mechanistry 工作室就為迅速增長的玩家群體快速將界面迭代為直觀的用戶界面(UI)。
當然,Unity也是一個有情懷的隊友。
在Unite 上海 2024召開之際,Unity中國社區官方發了一則“My Unite Moment 故事征集中”的帖子,讓網友們聊聊“Unity如何標記了你的成長”,其中有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寫的:
截圖來自Unity中文社區
最后,因為熱愛與堅持,這位網友也成為了Unity的一名員工。他在結尾寫道:“Unite 帶給我的絕不僅僅是技術,我在這里認識到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朋友。”
移動時代正當時,AI時代又來臨。顯然,20歲的Unity也在和伙伴們走向下一個風口。
【附】Unite 2024上海站一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